《海外文摘》杂志2018年第1期要目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邮发代号:80-958 全年价:240元 零售订阅:全国各地邮政局
  长篇小说
  果林城的中国女人(连载1)孟悟(美国)
  短篇小说
  批评丹尼尔·克尔曼(德国)
  生活随笔
  司马迁的新帽子:思想家摩 罗
  我和父亲张 永
  杀牛应红枫
  穿过村庄的风林四海
  母亲的那台缝纫机董茂生
  疯姐孙粉鲜
  斗子文之廉高興宇
  诗歌
  王震海的诗王震海
其他文献
一日之中,最喜黄昏。  黄昏多么像一个空灵的梦,诱惑着,美好着,你欲走近,它却倏忽消失,于是,夜幕降临了。  记忆里最美好的黄昏,是和一群文友在仲春的乡间公路上漫步。乡间公路干净洁白,蜿蜒伸向远方,空气中弥漫着怡人的草气花香。我穿着飘逸的长裙,見有蝴蝶在身畔翩飞,便忍不住想炫舞一曲,让裙摆花一样绽放,与道旁的花儿来比比美。  天边,夕阳西沉,晚霞似火。  文友们说笑着。其实,这样美好的黄昏,有志趣
期刊
临海,一个来了让人不想走的古城。在这里,紫阳街是我每次必去的地方。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街之一,悟真坊、清河坊、千佛井、龙兴寺……皆有着回味无穷的故事。紫阳街最初有街无名,后来,为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定名紫阳街。  清《临海县志》记载,张伯端“……性嗜鱼,在官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嗜鱼戏匿之梁间。……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乃喟然叹曰:‘积牍盈箱,
期刊
此刻,我凝视一张老照片。  照片上的中年人,仪表堂堂,英氣逼人,令我心潮起伏。我在欣赏帅哥吗?是的,帅哥是我父亲的六弟,我的六叔。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独立团政治部主任的六叔,拍照时已转业到地方任职。这张与祖父及家人的合影,他还穿着制服,戴着八角帽,正气凛然,依然一副战士的铿锵情怀。六叔浓眉大眼,鼻梁笔挺,五官完整遗传了祖父的基因。只见他嘴角自信地翘起微笑着,这样的微笑无疑发自内心。是啊,
期刊
焉支山水草丰美,是骏马的福地,每天都能看见焉支山山清水秀,马儿嘶鸣。  它是我家的一匹老马,一匹枣红色的母马,因产驹高大、俊美、健硕,在村子里非常有名,我的父母亲对它倾注了无尽的宠爱。父亲格外喜欢它,把它叫作“美人”。父亲从一个男人看女人的眼光看待一匹马,连母亲有点嫉妒,但看到一匹匹小马驹变成了真金白银时,欣喜还是占了上风,比父亲更懂得照顾起了这个“美人”。  老马和我相处很温驯,比父母亲待我温顺
期刊
本刊讯 12月8日至10日,《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主办的“2017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在北京揭晓,评选出年度6个奖项90余篇散文作品。其中,梁晓声《故人往事》、韩静霆《妻妾成群的王家大院》、鲍尔吉·原野《耳柏》、王宗仁《柴达木的河向西流》、李旭《四麦之地》、刘庆邦《学会守时》、蒋殊《一碗饭,一条命》、周亚鹰《从刘几到刘辉》、廖静仁《山行九日》等11篇荣获单篇散文类一等奖,蔡飞
期刊
“当河仙与海神谈判的时候——那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小时候,奶奶总是跟我唠唠叨叨着说。  奶奶说,每当农历三月底到四月初的某一天,那是豪雨和台风还没来到的时候,九洲江带着冬春两季绵雨积聚的满河浑浊的江水,流淌到我的故乡北部湾东岸的出海口,正好适逢海洋大潮,满河白浊的江水和满湾深蓝的海水就冲撞了在一起,互不相让,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白浊的江水和深蓝的海水都腾起面目狰狞的巨浪,呼啸咆哮着推过来又
期刊
1989年5月,我被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海选选中。报到时,接待我的科长叫毛国葆,1950年生,江苏泰州人,入伍之初曾在白山黑水的克山农场干了8年,吃过大苦头,经受过大磨砺,后因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写得一手好字,吹得一口好笛,提干后调入沈阳军区空军机关,当过干事、首长秘书,后来调入院校机关,再后来调入南空高级领率机关任职。此人看上去面善随和,个头不大,清瘦单薄,嗓门尖细响亮,精气神极足。然而,他介绍我
期刊
父亲不属牛,却像一头牛。  这个夏天的夜晚,父亲为了把那三亩多稻田犁耙完,竟然把母亲送给他的晚饭整整放了一个夜晚。后来,母亲去喊他回家休息时,才发现他的背部和大腿都给蚊蠅叮出了血迹。虽然这样,父亲仍未停下手中的农活儿,仍然是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在田间开垦着丰收的号角。看到那碗变得冰凉的面条,母亲既感动又难过。看到父亲这样拼命地干活,考虑到父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母亲劝说他早点回家休息,让他明天再干。
期刊
那是1948年的夏秋之交,雨下个不停,为躲避敌人的空袭,赵立海所在的炮兵某部接到命令,连夜从潍县(今潍坊市)出发,奔赴济南。赵立海清楚地记得当时中秋已近,因为每个战士还分得两枚小小的月饼。“晚上急行军,两头不见太阳,每天走百十里。每个人都背着自己的小背包,被褥捆在一起,很薄,背包都被雨淋了个透。”  刚刚结束潍县战役,赵立海对潍县又高又厚的城墙依然心有余悸,“很多战友倒在那里”。他也知道,队伍的下
期刊
编者按  Editor's note  潮起潮落,印记无声;桑田沧海,岁月留痕。  <图1>20世纪80年代初,春节前的物资交流会是国人置办年货的主要场合(梁延庄/摄影)  <图2> 赶年集,给孙子买个小喇叭就是过年的最好礼物(李百军/摄影)  <图3>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腊月,村里人就忙着碾米办年(李百军/摄影)  <图4>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还是稀缺资源,乡村剧团在村口唱一出戏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