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各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过好大学生活的开始。本文通过对大学新生的特点的分析及目前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旨在为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入学后所上的第一堂课,是高校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校园规章制度及大学生活等方面最初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好头,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新一级大学生过好大学生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入学时的特点
高校大一新生经过高考迈入大学的校门,心理憧憬着大学的美好,向往着理想中的大学生活。自身在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步暴露出自身的弱点。
1.思想开放、心态乐观,存在盲目性。“90后”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自己对大学的向往,步入了大学的殿堂。他们兴奋、积极,向往美好的大学生活。但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不十分明确,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目标及在大学学习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关系。
2.认知能力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时代,网络的畅通、迅捷使得信息传递更快、更准、更及时。这使得大学生能更好更快的理解并把握新的信息,更能及时的认知新事物。
3.角色转换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部分同学从未独立生活过,从未过过集体生活,甚至部分同学从未离开过家,这使得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不适应。学生若不能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会导致部分学生退学或成绩下降。
4.学生才艺精湛,个性突出。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家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各种才艺的培养,唱歌、跳舞、乐器、演讲等诸多方面,这使得现今的大学生充满活力,能够在各种舞台上展示自我。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都能够在大学新生入校时对大学生进行校情、专业等各方面的教育。尽管如此,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入学教育的形式简单,仅从宏观上把握。新生入学教育通常是以专业为单位的学生集中坐在一个大教室里,然后由专业教师、相关领导做一定的主题教育。这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必须的。但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其针对性不强,他们的领悟能力和接受力也不是很好,最后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达不到入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2.入学教育的时间短暂,缺少系统的长期的跟踪教育。部分高校的新生入校教育仅停留在新生军训的一段时间内,加上教育的内容不是很详细充实,使得学生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记住和领会的不是很多,这也导致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3.入学教育的内容单一、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部分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涉及校史校情教育、系史系情教育、专业内容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这些内容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猎取知识的效果不理想,也达不到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
4.入学教育缺少对新生学习生活的持续跟踪教育指导。大部分新生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中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学生缺少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进入大学生活后,面对自己独立生活的环境,学生感到素手无策;处理一件很简单的事件,需要走很多弯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结协助的思想,不会主动帮助他人。面对大学的学习,时间更加充裕,如何更好的利用时间,约束自我、加强自我的学习,成为大学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缺少系统的指导,学生不懂得如何分配安排时间进行更好地学习,仍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对大学的学习就会不适应。
三、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对策
为让大一新生更好地完成学业,顺利的进入大学生活的学习,高校应该更好地、全面细致的设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一)建立健全新生入学教育机制,坚持创新,建立长效考核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是一次两次讲座或一两周就能做好的,要做到让学生真正熟悉并学会规划做好大学生活为准。
1.建立有效地领导机够,负责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安排。这是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得各项入学教育方案有效地实施,从而实现入学教育的目的。
2.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的跟踪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对已经确定并要实施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要对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跟踪考核,了解和把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对认真实施入学教育方案,有良好效果的部门及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
3.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明确,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有详细计划的、持续的工作,要确保实现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
(二)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拓宽新生入学教育的渠道
1.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上,要改变传统的“我说你做”的形式,不能仅是学生听,而是要面向平等交流的双向乃至多向沟通的形式转化。如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主题班团会交流的形式;各种主题活动的举办等。
2.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渠道上也不能仅依靠现代的对媒体教室,仅停留于领导、老师的报告、讲座。要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渠道,从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如提前在邮寄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放入学校的简介、学生相关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及家长提前了解学校;新生军训过程中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网络平台的使用,如QQ、微信、博客等大学生常用的网络工具等。 (三)设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1.设计大学新生思想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上进
(1)大学生角色重新定位的思想教育内容。学生进入大学后,常常产生一种失落感。导致这样种心理失衡的因素首先是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发生冲突,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惑。对此,应采用对集体新生做报告,辅以个别谈心式的教育方法,适时解答新生的诸多角色定位问题,如“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明确了新生的求学目标,帮助他们快速地适应了新环境。并且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通过老生口耳相传式的教育,让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的同时,也对心目中的大学形象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定位自我。
(2)解决大学新生懈怠思想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怠慢、松散,导致目标、思想、方向的迷失,最终荒废大学的美好时光。新生入学后,其思想教育工作要跟上,使他们在入校伊始就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可以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新生的学习和生活。
(3)积极开展大学新生普遍要求进步的思想教育内容。高校大一新生入校时情绪高涨,思想积极上进,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工作、校史校情教育等。要充分引导他们把这种积极向上的热情投入到实际的学习、工作中去,化为爱集体、爱学校、爱荣誉、作贡献的行动上去,从而带动各班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2.设计大学新生的学业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进步
(1)加强对大学新生进行细致、全面的专业教育,促使新生了解本专业,使之产生专业兴趣。如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介绍、怎样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时应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等,可以通过班导师、班团会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新生对于本专业的认识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全方位立体的介绍,让新生有更加充足的信心,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2)加强大学新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新生尽早规划自己,明确奋斗目标。高校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尽早的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新的人生目标,做好学习规划。刚刚经过高考步入大学的新生在实现了短暂的目标后,会感到茫然,不知上大学要干什么,大学毕业后自己要干什么,因而帮助新生尽早的明确目标有助于新生做好大学生活的学习,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业。
(3)加强大学新生的学业规划教育,帮助新生确立实现目标的举措。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后,或是就业,或是升学考研,考研也面临着就业,因而要让学生明白结合自身的就业去向,自己要如何提升自我,取得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本领。如大学期间要考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证明自己能力的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要切实的设计大学学习时间的安排,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习。
3.设计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的能力提升
(1)积极进行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教育。进入大学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在大学里,师生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小学的方法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要向新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能更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2)积极进行大学新生生活方式的教育。大学新生已是成年人,在脱离了父母的照顾,能否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关系到学生的思想稳定及是否安心学习,各高校都会有个别学生因为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是适应而有退学的想法。因而要积极跟进大学新生的生活方式的教育,要让他们尽快的适应环境,独立生活,学会自律、自理,为更好地实现大学目标做好准备。
(3)积极进行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而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造成交往困难。于是,新生中常常会有大部分人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为此,要定期组织新生的主题班会、报告会、讨论会及各种活动,增加他们的交往,增进他们的了解,使他们建立起新的友谊。
参考文献:
[1]刘月秀,邱冠文.大学新教育: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2]林定武,王晓先,李璐瑶.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思考[J].科学论坛杂志.
[3]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
作者简介:邵凯旋,副教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入学后所上的第一堂课,是高校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校园规章制度及大学生活等方面最初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好头,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新一级大学生过好大学生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入学时的特点
高校大一新生经过高考迈入大学的校门,心理憧憬着大学的美好,向往着理想中的大学生活。自身在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步暴露出自身的弱点。
1.思想开放、心态乐观,存在盲目性。“90后”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自己对大学的向往,步入了大学的殿堂。他们兴奋、积极,向往美好的大学生活。但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不十分明确,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目标及在大学学习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关系。
2.认知能力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时代,网络的畅通、迅捷使得信息传递更快、更准、更及时。这使得大学生能更好更快的理解并把握新的信息,更能及时的认知新事物。
3.角色转换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部分同学从未独立生活过,从未过过集体生活,甚至部分同学从未离开过家,这使得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不适应。学生若不能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会导致部分学生退学或成绩下降。
4.学生才艺精湛,个性突出。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家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各种才艺的培养,唱歌、跳舞、乐器、演讲等诸多方面,这使得现今的大学生充满活力,能够在各种舞台上展示自我。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都能够在大学新生入校时对大学生进行校情、专业等各方面的教育。尽管如此,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入学教育的形式简单,仅从宏观上把握。新生入学教育通常是以专业为单位的学生集中坐在一个大教室里,然后由专业教师、相关领导做一定的主题教育。这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必须的。但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其针对性不强,他们的领悟能力和接受力也不是很好,最后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达不到入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2.入学教育的时间短暂,缺少系统的长期的跟踪教育。部分高校的新生入校教育仅停留在新生军训的一段时间内,加上教育的内容不是很详细充实,使得学生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记住和领会的不是很多,这也导致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3.入学教育的内容单一、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部分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涉及校史校情教育、系史系情教育、专业内容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这些内容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猎取知识的效果不理想,也达不到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
4.入学教育缺少对新生学习生活的持续跟踪教育指导。大部分新生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中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学生缺少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进入大学生活后,面对自己独立生活的环境,学生感到素手无策;处理一件很简单的事件,需要走很多弯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结协助的思想,不会主动帮助他人。面对大学的学习,时间更加充裕,如何更好的利用时间,约束自我、加强自我的学习,成为大学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缺少系统的指导,学生不懂得如何分配安排时间进行更好地学习,仍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对大学的学习就会不适应。
三、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对策
为让大一新生更好地完成学业,顺利的进入大学生活的学习,高校应该更好地、全面细致的设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一)建立健全新生入学教育机制,坚持创新,建立长效考核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是一次两次讲座或一两周就能做好的,要做到让学生真正熟悉并学会规划做好大学生活为准。
1.建立有效地领导机够,负责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安排。这是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得各项入学教育方案有效地实施,从而实现入学教育的目的。
2.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的跟踪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对已经确定并要实施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要对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跟踪考核,了解和把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对认真实施入学教育方案,有良好效果的部门及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
3.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明确,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有详细计划的、持续的工作,要确保实现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
(二)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拓宽新生入学教育的渠道
1.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上,要改变传统的“我说你做”的形式,不能仅是学生听,而是要面向平等交流的双向乃至多向沟通的形式转化。如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主题班团会交流的形式;各种主题活动的举办等。
2.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渠道上也不能仅依靠现代的对媒体教室,仅停留于领导、老师的报告、讲座。要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渠道,从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如提前在邮寄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放入学校的简介、学生相关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及家长提前了解学校;新生军训过程中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网络平台的使用,如QQ、微信、博客等大学生常用的网络工具等。 (三)设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1.设计大学新生思想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上进
(1)大学生角色重新定位的思想教育内容。学生进入大学后,常常产生一种失落感。导致这样种心理失衡的因素首先是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发生冲突,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惑。对此,应采用对集体新生做报告,辅以个别谈心式的教育方法,适时解答新生的诸多角色定位问题,如“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明确了新生的求学目标,帮助他们快速地适应了新环境。并且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通过老生口耳相传式的教育,让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的同时,也对心目中的大学形象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定位自我。
(2)解决大学新生懈怠思想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怠慢、松散,导致目标、思想、方向的迷失,最终荒废大学的美好时光。新生入学后,其思想教育工作要跟上,使他们在入校伊始就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可以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新生的学习和生活。
(3)积极开展大学新生普遍要求进步的思想教育内容。高校大一新生入校时情绪高涨,思想积极上进,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工作、校史校情教育等。要充分引导他们把这种积极向上的热情投入到实际的学习、工作中去,化为爱集体、爱学校、爱荣誉、作贡献的行动上去,从而带动各班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2.设计大学新生的学业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进步
(1)加强对大学新生进行细致、全面的专业教育,促使新生了解本专业,使之产生专业兴趣。如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介绍、怎样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时应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等,可以通过班导师、班团会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新生对于本专业的认识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全方位立体的介绍,让新生有更加充足的信心,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2)加强大学新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新生尽早规划自己,明确奋斗目标。高校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尽早的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新的人生目标,做好学习规划。刚刚经过高考步入大学的新生在实现了短暂的目标后,会感到茫然,不知上大学要干什么,大学毕业后自己要干什么,因而帮助新生尽早的明确目标有助于新生做好大学生活的学习,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业。
(3)加强大学新生的学业规划教育,帮助新生确立实现目标的举措。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后,或是就业,或是升学考研,考研也面临着就业,因而要让学生明白结合自身的就业去向,自己要如何提升自我,取得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本领。如大学期间要考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证明自己能力的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要切实的设计大学学习时间的安排,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习。
3.设计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的能力提升
(1)积极进行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教育。进入大学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在大学里,师生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小学的方法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要向新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能更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2)积极进行大学新生生活方式的教育。大学新生已是成年人,在脱离了父母的照顾,能否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关系到学生的思想稳定及是否安心学习,各高校都会有个别学生因为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是适应而有退学的想法。因而要积极跟进大学新生的生活方式的教育,要让他们尽快的适应环境,独立生活,学会自律、自理,为更好地实现大学目标做好准备。
(3)积极进行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而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造成交往困难。于是,新生中常常会有大部分人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为此,要定期组织新生的主题班会、报告会、讨论会及各种活动,增加他们的交往,增进他们的了解,使他们建立起新的友谊。
参考文献:
[1]刘月秀,邱冠文.大学新教育: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2]林定武,王晓先,李璐瑶.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思考[J].科学论坛杂志.
[3]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
作者简介:邵凯旋,副教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