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党中央新时期站在新起点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础性的语文学科,更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准确把握中职教育特点和教学规律,从生活化的角度,将传统的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所学专业相结合,将培养能力同提高素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相统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发挥其使用价值。
本文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职业发展及“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形式的关系三方面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探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一)中职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生活是一个大宝藏,它博大无边,没有外延,包容一切。因此我们应当善于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思考多姿多彩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将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引入课堂,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国计民生、关心国际形势,时事热点: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社会调查”等栏目的很多内容,是学生关心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国庆阅兵仪式是学生必看的。我们应鼓励学生把真实的看法真切的感受写下来,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使之转化为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的实际行动。
(二)中职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
语文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太少,对于有些体验和感悟还不能完全明白,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融为和谐之境。
在讲授《石缝间的生命》一文,我就通过对比、举例侧重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神圣和博大,让学生亲近那些永不屈服的灵魂,感受生命的韧性,欣赏生命的魅力。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哲理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正确对待来自生活各种各样的压力。
在鉴赏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同时,引入汶川、舟曲自然灾害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实例,培养学生树立把祖国命运、社会变革同个人前途紧密连系的使命感、责任感。一位同学在学完这首诗后作业本上留下这样一段话:“穿越千年之后,杜甫的旷古情怀依然暗夜烛照般闪耀在我的心中,震撼着我的灵魂。他让我懂得,悲天悯人的忧国忧民不只存在于庙堂,而更应存在于我们布衣百姓的心中。无论今后的我境遇如何,我都将这片赤诚的爱国之情深埋心底,做一个有气节、有筋骨、对国家有所贡献的青年!”
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职业发展接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
中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强化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加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我特意带了一些荔枝到课堂上,请学生们用所学知识向大家条理清晰地介绍手中的荔枝生长环境、结构特征,同时进行营销荔枝情景模拟。模拟采用分组形式进行比赛,学生须结合营销学科的专业知识,通过核算荔枝的成本,运用营销语言技巧,进行荔枝销售,最终推销最多、利润最高者为胜。这样采用分组竞争的形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联系专业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可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对于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头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口语交际《交谈概述》一课中,我联系金融事务专业的特点,模拟银行窗口的情景进行教学。由学生扮演客户和银行工作人员,并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谈的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
(三)加强写作能力训练
应用文是现实生活中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因此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反复训练,如:从产品广告设计到产品说明书的阅读、从请假条到写通知、从求职信到工作总结等,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使用应用文基本要素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形式接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形式上,要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厌学的现状,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刻板、老套的方法,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艺术化。通过朗诵、表演、看电影等形式,将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感性的东西,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课堂增添光彩。
在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一课后,我利用重阳节这个时间节点,策划了一次《感恩父母》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结合汶川地震等实事,为学生们再现了真实生活中母爱父爱的伟大与无私,并设计“真情告白”环节,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开展“一封家书”活动。最后,由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做手语舞蹈《感恩的心》,将感恩主题升华。学生们通过回忆成长经历,重温父母关爱,在活动中学会感恩,懂得孝敬,思考自身的责任使命。“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获得情感教育。这样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这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观、职业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语文学习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成为其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从而让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中职语文教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文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职业发展及“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形式的关系三方面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探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一)中职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生活是一个大宝藏,它博大无边,没有外延,包容一切。因此我们应当善于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思考多姿多彩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将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引入课堂,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国计民生、关心国际形势,时事热点: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社会调查”等栏目的很多内容,是学生关心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国庆阅兵仪式是学生必看的。我们应鼓励学生把真实的看法真切的感受写下来,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使之转化为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的实际行动。
(二)中职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
语文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太少,对于有些体验和感悟还不能完全明白,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融为和谐之境。
在讲授《石缝间的生命》一文,我就通过对比、举例侧重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神圣和博大,让学生亲近那些永不屈服的灵魂,感受生命的韧性,欣赏生命的魅力。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哲理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正确对待来自生活各种各样的压力。
在鉴赏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同时,引入汶川、舟曲自然灾害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实例,培养学生树立把祖国命运、社会变革同个人前途紧密连系的使命感、责任感。一位同学在学完这首诗后作业本上留下这样一段话:“穿越千年之后,杜甫的旷古情怀依然暗夜烛照般闪耀在我的心中,震撼着我的灵魂。他让我懂得,悲天悯人的忧国忧民不只存在于庙堂,而更应存在于我们布衣百姓的心中。无论今后的我境遇如何,我都将这片赤诚的爱国之情深埋心底,做一个有气节、有筋骨、对国家有所贡献的青年!”
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职业发展接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
中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强化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加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我特意带了一些荔枝到课堂上,请学生们用所学知识向大家条理清晰地介绍手中的荔枝生长环境、结构特征,同时进行营销荔枝情景模拟。模拟采用分组形式进行比赛,学生须结合营销学科的专业知识,通过核算荔枝的成本,运用营销语言技巧,进行荔枝销售,最终推销最多、利润最高者为胜。这样采用分组竞争的形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联系专业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可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对于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头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口语交际《交谈概述》一课中,我联系金融事务专业的特点,模拟银行窗口的情景进行教学。由学生扮演客户和银行工作人员,并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谈的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
(三)加强写作能力训练
应用文是现实生活中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因此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反复训练,如:从产品广告设计到产品说明书的阅读、从请假条到写通知、从求职信到工作总结等,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使用应用文基本要素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形式接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形式上,要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厌学的现状,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刻板、老套的方法,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艺术化。通过朗诵、表演、看电影等形式,将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感性的东西,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课堂增添光彩。
在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一课后,我利用重阳节这个时间节点,策划了一次《感恩父母》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结合汶川地震等实事,为学生们再现了真实生活中母爱父爱的伟大与无私,并设计“真情告白”环节,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开展“一封家书”活动。最后,由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做手语舞蹈《感恩的心》,将感恩主题升华。学生们通过回忆成长经历,重温父母关爱,在活动中学会感恩,懂得孝敬,思考自身的责任使命。“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获得情感教育。这样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这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观、职业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语文学习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成为其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从而让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中职语文教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