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合作阅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09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别是在课堂阅读教学的活动中,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思维激发,探究、合作的激情就不能被彻底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就无从谈及思维、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合作的学习比竞争或个人独自学习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成绩;在合作情景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合作学习能产生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如何才能做到合作阅读呢?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成功的关键因素
  语文教师应该明白,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助者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二、合理的分组是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成功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诱发思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四、五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主讲人、记录员、协作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习完成后,选出一个口头报告员,向全班报告小组里面的观点。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得到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每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对文章做出回应;解答学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
  三、在合作阅读中注意思维激发的训练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式掌握语文及相关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调查了解生活,深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开启学生关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新坝中学
其他文献
汽车制造业常常因某些领军人物而著名,这些领导者往往有着无比的自负和强烈的个性。从福特汽车公司的亨利.福特二世到菲亚特汽车公司的乔万尼.阿涅利,再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李.艾科卡到通用汽车的二号人物鲍勃.鲁兹,他们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共同驾驭世界汽车工业向前行驶。  工程师出身的沃尔夫冈.赖茨勒也是汽车业领袖中的一员。他留着一撇细长的小胡子,头发向后梳成“大背头”,身穿意大利高级定制服装,衣冠楚楚
本书以幽默风趣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介绍了现代人在认识、了解自我,处理职场、家庭、生活、情感领域的各类关系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引发读者的思考,感受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自从进入青春期之后,我和父亲的关系就降到冰点。从我离家求学、独立工作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变得屈指可数,我们之间的坚冰越来越厚,越来越难以融化。直到后来,已经变得无话可说。一家人沉默地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谁也不知道该讲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