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生态安全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来源 :国际生态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nyun_117_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星云大师“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自然与生命、圆满与自在、公是与公非、发心与发展、自觉与行佛、化世与益人、菩萨与义工、环保与心保”的提法,以及‘同一个地球’的宣导成为当代人心思潮所向及普世共同追求的人生价值,对解决当今世界生态与环境危机,唤醒人们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3年10月4日,“世界生态安全奖”颁奖仪式在台湾佛光山传灯楼集会堂举行,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主席团在介绍“世界生态安全奖”获得者星云大师时如是说。
  面对成就,心量宽厚的星云大师一如既往的谦虚与从容。他直言,“假如今日的获奖是代表一种荣誉,那么这并非由于我个人的功劳或贡献,而是佛光人乃至于所有爱护地球的台湾同胞、各地人等,在这方面所共同做出的努力。”
  这位谦和、淡泊的大师穷其一生都在教人发大心、顺大势、善待万物、与自然为友。虽然如今的星云大师已逾耄耋之年,然而他心系大自然与芸芸众生的情愫却丝毫未减。
  出家人,也可是环保专家
  释今觉,俗名李国深,出生于1927年,祖籍江苏扬州。因喜欢天空的浩渺宏达,故为自己取名“星云”。12岁时,在南京栖霞山礼宜兴大觉寺志开上人出家。1949年,跟随僧侣救护队来到台湾。自此,开始了他在台湾长达60余年的弘法生涯。现年87岁的星云大师依然精神矍铄,言辞之间流露着对世间万物的感悟以及“为生民立道”的责任感。
  佛教传到中国后,百丈大师创丛林,垦山辟田。在胼手胝足开山建寺同时,不忘于荒山秃岭间种植各种树木。这些举动对水土保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星云大师的眼里,僧人在整治河川、修桥铺路之时保护了自然资源,在讲经说法之时,劝导了大众护生、放生,提倡素食则培养了大众惜福的观念,因此可以说他们既是出家人也是环保专家。
  其实,星云大师本人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环保倡导者。他曾以“抢救地球”为主题,在众多场合阐释宇宙与人类的关系,更从环保与心保的角度,为大众讲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即“有了心保,环保就不远了。只要人们重视环保,爱护大地,也就能爱社会,爱国家和普世大众。”
  为了“抗暖救地球”,他和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全面推动节能减碳、绿化造林、使用环保碗筷、资源回收、垃圾分类等行动,共同维护地球。他倡导全球各佛光协会在各地植树,以“植树救水源”响应环保,并在当地不定期进行清洁河畔、沙滩、海边的垃圾,以及整理公园环境等,从而使环境获得洁净与绿化。他创办的人间福报社,每年举办素食博览会,推动素食文化,共同响应资源保护……种种行动,无不彰显了星云大师积极致力于环境维护与生态平衡的决心和坚持。
  佛光山,一砖一瓦尽是功德
  “如果再不关注环保问题,五十年后,子孙后代的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星云大师看来,这个说法并非危言耸听。几十年来,在星云大师的领导下,国际佛光会和佛光山积极参与全世界植树、净滩、扫街等活动,这正是在遵循古圣先贤的脚步,提倡及落实环保运动。
  1967年5月,星云大师将一个被旁人视为“鬼都不来”的地方购下,并带领僧徒开始了艰辛的勘察开发。在历经了16年的苦心建造后,曾经的荒郊野岭如今已成为了台湾最负盛名、信众最多的佛教圣地——佛光山寺。
  坐落于高雄市大树区的佛光山寺,满是参天大树,一座座寺院建筑鳞次栉比,雕塑群体错落有致,好不壮观。然而,风景秀美的佛光山也曾遭“毒手”——大量游客的到来给其留下很多垃圾和废物,只处理费一项一个月就得支出一百多万台币。对此,星云大师便开始请人做垃圾分类,然后再卖给有关机构做废物再利用。这样一来,不但不需支付处理费,而且“资源回收”还能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
  大师告诉记者,佛光山之所以能建成,寺中的一砖一瓦都充满了大众的功德,是无数信徒不辞劳苦,从事资源回收的结果。其中,隶属佛光会台北道场的金刚分会,是“资源回收”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会员口耳相传下,经过数年回收工作后已是成果累累。如今,“佛光大学资源回收队”已然正式成立,更令越来越多的佛光山人投入到了回收工作中。
  生态环保,关键在“心灵环保”
  其实,佛教是一个重视自然生态的宗教。自古以来,寺院建筑不破坏森林环境,僧人修行不侵犯自然资源,皆是与万物同体共生的表现。为了将生态环保事业进行到底,无论是媒体的专访还是各种论坛、讲座上,星云大师都乐此不疲地传递着他的环保经。
  面对当前生态安全与环境问题的窘境,星云大师更是语重心长:“什么是环保?像环境的维护、生态的平衡、社会的净化、身心的健全,都需要环保。尤其现今的社会,大自然不仅需要大家共同保护,而且更重要的是全人类应当进一步共同发起‘心灵环保’。环保问题有赖于自我觉醒、开源节流、爱护地球。唯有心里的怨瞋消除了,世界才会太平;唯有每个人都有生态保护观念,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地球才能获得长久,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安居乐业”。
  在他看来,“天地虽大,但人心包藏天地,与天地共存;天地人紧密相连,是自然的一切。”唤起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共同承担保护地球的责任,是星云大师最乐意做的事情。如同“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的道理一样,要抢救地球最重要的是依赖那份心力,并要将此心化为具体行动。
  曾有人问,地球面临全球暖化、臭氧层破洞、核废料处理不当、水资源缺乏等种种问题,以我们小小的力量,能帮得上多少忙呢?我如何解救这个地球?对于诸如此类的疑问,星云大师给了直达人们内心的回答,“其实,这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心?世界需要的是有心人,对于抢救地球,如果人人有心、有愿,都想:‘地球有病了,我要帮助他,不让他恶化下去。’人人力行环保,就像佛经里‘鹦鹉救火’的故事,虽然自己力量微弱,但团结起来力量就不可思议,那么地球的灾难也就不是问题了。”
  对于如何解决当前的环保问题,星云大师自有高见:除了靠大众的力量,共同维护做好外在的生态环保外,更有赖个人重视内在的心灵环保,能够净化自己的思想、观念、语言、心意等。首先,环保观念要从教育着手。大人要以身作则,做儿童的示范,如父母要教导子女尊重生命、惜福爱物;老师要教导学生尊敬长者、待人有礼等。尤其道德观念的提升,公共环境的维护,都需要从教育上加强倡导。拒绝垃圾知识、思想不被污染,就是思想的环保;观念正确,凡事正面思考,就是观念的环保;口业清净,不讲脏话,不两舌、不恶口,就是语言的环保;心中无烦恼、嫉妒、不平、愤恨等情绪,就是心意的环保。
  爱护地球,以身作则
  今年三月,星云大师应邀回到家乡扬州,参加2013中国·扬州“两岸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名品博览会”。在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时,星云大师表示,素食可以增加人的耐力,引起人们对生态和环保的关注,当然,这并不是要劝大家都吃素,但是少吃一点肉食,对一个人的品德、人格都有好处,有助于人们爱护地球,爱护环境,享受绿色的生活。
  在星云大师践行的环保行动中,提倡素食是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人不能只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惜他人的生命,甚至一切众生的生命都要给予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灵、资源,都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存在,不能恣意的消耗、浪费、掠夺和破坏。
  同时,星云大师也提出吃素并不是推动环保的唯一办法。“在工作中,要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办公室丢弃物,废弃的办公设备可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在生活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衣食住行皆应适可而止。节约使用资源,尽量选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制品,这些无疑都是实际的环保行动。”
  纵观各大媒体对星云大师的采访,不难发现,星云大师的神情总是那么平静,言语间渗透的尽是积极处世、淡泊名利之风。他用他的智慧告诉人们,人生在世,要谦卑的尊重生命,要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重视生态保护,不乱杀生;植树造林,不滥垦伐;保护水源,不乱倒垃圾;惜福爱物,做好资源回收等。因为在他看来,唯有“惜福、惜缘、惜物、惜生”,才能让共生的地球青山常在。
其他文献
Haze, air pollution, cancer and exhaust gas emission have recent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Haze for days spotlighted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immigrants” caused by environme
期刊
"No animal is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perform. The so-called carnival of animals cannot go without laughter and applause of people, and endless pain and injures of animals".  -- Animals Asia Foundati
期刊
Kitakyushu, with a population of a million and a size of 584 square kilometers,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most in Kyushu and is the largest port city in Kyushu. Through over two decades of persistent
期刊
Canada sees giant goldfish frequently, which causes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ater, thus experts call on not to free domesticated pets to the wild.  Kate Wilson, Canadian Expert
期刊
In fact, the phenomenon of new “environmental immigrants” has brought the topic “how to build livable cities” to the agenda. Professor Xu Jiang said: “The key for human beings to have a good living en
期刊
近日,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在网上发布了一段3分48秒的视频,显示在中国某些安哥拉兔养殖场中,工人采用活体拔毛的方式采集兔毛。此后,多家国外知名服装品牌表示将停产安哥拉兔毛产品。中国一些安哥拉兔养殖户随后表示,兔毛销售因此削减。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则表示,拔兔毛的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前较多,如今只是个别现象。针对中国畜牧业协会的这一说法,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发布声明称,安哥拉兔毛活拔并非“个案”。一时间,
期刊
龙黔石先生,字云海、号天水,1952年生于贵州省江口县。由于姓龙、属龙、刻龙、画龙、书龙,龙黔石被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先生尊称为“五龙先生”。师承中央美术学院王森然教授和著名书画家卓然、肖劳、柳倩先生的龙黔石现为北京龙文化促进会会长、国家一级画家,并被文化部、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授予“功勋国画艺术家”、“世界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龙黔石先生在龙的学术理论上潜心研究探索、刻苦钻研进取、发
期刊
Mr. Long Qianshi, whose pseudonym is Yunhai and literary name Tianshui, was born in Jiangkou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n 1952. He was called by Mr. Shen Peng, the honorary president of Chinese Painter
期刊
At the outset of 1980s, the coal-rich Shanxi province was designated as a national energy production base, which spawned batches of coal-related enterprises and coal mine owners. However, since 2008,
期刊
Recently, controversial topics related to freeing captive animals often appear in the media of Taiwan. In fact the cons and pro of freeing captive animals has been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whether on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