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在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中,与实际教学是存在着差距的。“新课改”即将成为“传统”模式,大胆尝试才是改革的不断动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适时关注不同学段学生在不同学习内容中的表现及反应。本文重点谈论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尝试自由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 体育课 自由活动
一、实践发现常规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一)模式单一,不够灵活
常规体育课的教学包括: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中都是课堂常规,是一些死东西。准备部分,老师可以展开想象音乐配合舞蹈等形式进行热身。在基本部分中是中规中矩的上课,这部分是体现孩子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部分,教师主导地位占很大的比例,也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最后,就是结束部分,音乐放松之类算是比较新颖的。然后,就是一节课结束,老师和学生同样疲惫无力。学生在这节课中只学到了该有的内容。课程内容完整,但是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明显体现
假设该节课是广播操教学,那么,在课的主体部分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学会动作之前,本次课无法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道而驰了。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
还以广播操为例。在课的主体内容完成后,教师或许会穿插一个小游戏。但是,试问:这个游戏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参加吗?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吗?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提起来,也无法完成我们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四)学生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常规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学生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走。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没有自己的能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先天性素质和兴趣得不到发展,这无疑对于专业性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输送造成了损失。忽视学生的个体体育需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忽视非智力因素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1]。
二、对策
(一)提前备课,保质保量
把自由活动时间放进教学内容中进行高质量的提前备课,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用于实践。并做到:纵观全局、优化创新、强化意识、以人为本[2]。在实践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在自由活动中的表现和教师应该做到的程度。通过询问、问卷等方式来反复论证安排的内容。事先安排好自由活动内容的范围,让学生在预定的内容中自选,但,总体选中内容不能超过4项。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安排小组长协助管理。
(二)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事先无法预料的漏洞,这就要求我们要审时度势,能够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有应变的能力,如果教师应变能力差,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好课中的意外情况,这既影响教师的威信,也影响教学秩序和顺序的有效进行[3].
(三)课后反思,细致入微
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的效果和学生反馈。与预期结果进行比对,哪些是我们应该继续做好的优点,哪些是应及时纠正和改进的缺点。做到反思及时,善于反思,重视反思的数据处理等。
三、结果
(一)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新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的同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运动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课程标准》重新构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自由活动前给学生正确引导,说明内容规则,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教师从旁观察、提示。在此模块内容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学生兴趣得到培养
在自由活动时间内,学生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活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询问和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体育课,而体育课的各个模块,学生最喜欢的是自由活动时间。原因就是他们可以自主活动,自由发挥,没有太多的规则。这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三)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为体育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进取精神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与提高。也响应了“身体素质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得到落实。
综上所述:首先,体育自由活动的安排,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最后,能够从根本上达到教学的目的,给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兴趣是学生活动的不竭动力,是良好的老师。体育课上要多给学生留些自我发挥的空间,学生的个性才有发展的空间。学生根据爱好选择自己的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4]。
参考文献:
[1] 夏峰,李建章.试论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J].中国学校体育.2004.5.
[2] 徐永盈.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备课技能的要求与创新策略[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06.15.
[3] 杨江明,柯育平.体育教师课堂应变能力探析[J].体育.2011.11.
[4] 洪佰刚,朱莉.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7).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在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中,与实际教学是存在着差距的。“新课改”即将成为“传统”模式,大胆尝试才是改革的不断动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适时关注不同学段学生在不同学习内容中的表现及反应。本文重点谈论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尝试自由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 体育课 自由活动
一、实践发现常规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一)模式单一,不够灵活
常规体育课的教学包括: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中都是课堂常规,是一些死东西。准备部分,老师可以展开想象音乐配合舞蹈等形式进行热身。在基本部分中是中规中矩的上课,这部分是体现孩子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部分,教师主导地位占很大的比例,也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最后,就是结束部分,音乐放松之类算是比较新颖的。然后,就是一节课结束,老师和学生同样疲惫无力。学生在这节课中只学到了该有的内容。课程内容完整,但是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明显体现
假设该节课是广播操教学,那么,在课的主体部分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学会动作之前,本次课无法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道而驰了。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
还以广播操为例。在课的主体内容完成后,教师或许会穿插一个小游戏。但是,试问:这个游戏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参加吗?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吗?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提起来,也无法完成我们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四)学生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常规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学生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走。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没有自己的能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先天性素质和兴趣得不到发展,这无疑对于专业性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输送造成了损失。忽视学生的个体体育需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忽视非智力因素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1]。
二、对策
(一)提前备课,保质保量
把自由活动时间放进教学内容中进行高质量的提前备课,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用于实践。并做到:纵观全局、优化创新、强化意识、以人为本[2]。在实践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在自由活动中的表现和教师应该做到的程度。通过询问、问卷等方式来反复论证安排的内容。事先安排好自由活动内容的范围,让学生在预定的内容中自选,但,总体选中内容不能超过4项。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安排小组长协助管理。
(二)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事先无法预料的漏洞,这就要求我们要审时度势,能够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有应变的能力,如果教师应变能力差,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好课中的意外情况,这既影响教师的威信,也影响教学秩序和顺序的有效进行[3].
(三)课后反思,细致入微
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的效果和学生反馈。与预期结果进行比对,哪些是我们应该继续做好的优点,哪些是应及时纠正和改进的缺点。做到反思及时,善于反思,重视反思的数据处理等。
三、结果
(一)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新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的同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运动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课程标准》重新构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自由活动前给学生正确引导,说明内容规则,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教师从旁观察、提示。在此模块内容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学生兴趣得到培养
在自由活动时间内,学生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活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询问和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体育课,而体育课的各个模块,学生最喜欢的是自由活动时间。原因就是他们可以自主活动,自由发挥,没有太多的规则。这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三)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为体育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进取精神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与提高。也响应了“身体素质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得到落实。
综上所述:首先,体育自由活动的安排,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最后,能够从根本上达到教学的目的,给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兴趣是学生活动的不竭动力,是良好的老师。体育课上要多给学生留些自我发挥的空间,学生的个性才有发展的空间。学生根据爱好选择自己的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4]。
参考文献:
[1] 夏峰,李建章.试论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J].中国学校体育.2004.5.
[2] 徐永盈.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备课技能的要求与创新策略[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06.15.
[3] 杨江明,柯育平.体育教师课堂应变能力探析[J].体育.2011.11.
[4] 洪佰刚,朱莉.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