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高校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niao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峰体验课程是对大学生毕业前知识和经验的整合,为了让我国大学生实现大学与毕业后工作的无缝链接,西方国家高峰体验课程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高校 高峰体验 高等教育 启示
  一、高峰体验课程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自我实现的人”的过程中,提出了“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s)这一概念。马斯洛指出,高峰体验是一种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但却是一种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这种体验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幸福感或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现在这一概念正走出心理学的领域限制,进入到包括教育在内的日常生活中。
  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高级研讨会就是高峰体验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杜瑞尔(R. J. Durel)将高峰体验课程定义为“在一系列课程的最后阶段开设的登峰造极的课程或者体验”,杜瑞尔指出,高峰体验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把在大学学习中学到的相对分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杜瑞尔认为,大学生在毕业前修学高峰体验课程,将能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并能够为学生建塑一种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憧憬。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所谓高峰体验课程,就是在高等教育中,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开设的一种能够将其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评估和整合的课程。高峰体验课程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课程的整合体。设计该类课程时,可以集中在一个专业项目上,同时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大学生在理解和整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实践,学会去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大学生通过修学高峰体验课程,将实现对知识的综合、拓展,同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形成批判并学会应用。高峰体验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现实中的问题、并学会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开拓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增强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自我成就感的目的。
  二、西方国家的高峰体验课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高峰体验课程开设较早。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掀起了全面教育改革运动。当时人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特别是一些理论研究为主的大学的学生)临近毕业时,面对实践,显得手足无措,因为他们还没有从心理上和能力上准备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即将到来的工作实践中。学校的教育进入到最后阶段时,并没有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能够教导学生对以往知识进行综合利用,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因此,面对社会的呼吁,学校开始探索改善大学的课程设置,将一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和环节引入教学中,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自此,美国很多大学开始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开设此类综合知识于实践的课程,且发展迅速。
  到目前为止,美国大学普遍引入了高峰体验课程。如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从1998年开始,每学期都开设“农业交流产品开发”课程,学生选择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选修该门课程。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强化先前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以专业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美国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包括讲授、实验、实践、案例研究、团队建设、交流讨论、汇报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日益丰富和成熟。其中,团队建设与研究是最为活跃的活动方式之一,该课程的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体验性交流特征。教师在合理指导的基础上,给予激励和指导,学生在团队中进行交流与讨论,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产生相关体验,在实践中肯定自我。
  当前,我国的大学在理论不断提升的同时,却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学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生在从心理特征上亟需提高其自我角色、自我能力的认同感,以帮助他们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现今我国的大学中,在学生即将毕业的阶段,开设高峰体验课程或类似课程的并不多。该类课程的缺乏,使学生缺乏对自我力量的认识与肯定,进而导致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步入社会的自信心。
  三、我国高等教育高峰体验课程设计
  (一)明确大学本科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将专业知识模块化。实践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将专业知识模块化,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模块化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将操作性技能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在开设的高峰体验课程中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层次整合,制定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指导,依次学习各模块下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实践课程才算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创造职业环境,模拟社会环境。学生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融入社会环境,在社会中展现所学。由于学校与社会的差异,在学生毕业前的高峰体验课程中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职业环境,并模拟社会情境,尽量展现出社会真实形态,由学生或以个人、或以团队的形式参与计划、实施与评估,凸显职业技能实践能力。
  (三)转变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由于对于课程关注点的认识不同,现在国内许多大学的教育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往往参与程度不足。在高峰体验课程中,应强调课程的开设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也不是对以往注重课程讲授的否定,而是以之前所学知识为前提指导学生将知识加以运用。
  (四)注重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建设与研究是在西方高校高峰体验课程中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活动方式。高峰体验课程在发展及改革过程中,应大力推进团队研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以团队研究的方式,学习、交流、探讨,建立团队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在团队成就的同时体验自我成就的充分满足与高度认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人生成长与发展阶段的过渡,尽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安丽绍、韩建华.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教育研究,2010(4)
  [2]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J].中国大学教育,2004(11)
  作者简介:
  陈劲松(1973-),男,籍贯:贵州习水,职称:副教授,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
  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103)。
其他文献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硬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笔者的跟踪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高校图书的利用程度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读者,而是取决于馆内的学科馆员。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在高
【摘 要】建立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在发挥信息化技术以提高行政管理程序、优化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探讨我国科研院所人事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科研院所 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院所建设与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其人才引进以及人才流动速度也不断加快,使得人事档案材料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多、档案更新速度不断提
体外细胞培养需模拟体内细胞生长环境,核心因素是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three dimensional cell culture,TDCC)指使用三维支架或设备为细胞提供类
期刊
【摘 要】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是单位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能指导现实工作又能为查考历史提供重要的凭据。建立档案信息网,将档案的实体管理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对文档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文档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本文就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应用的优越性进行浅析。  【关键词】文书档案 信息网络 电子化  为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效率
【摘 要】数字阅读自诞生之日起,以其便捷性、内容多样性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用户。但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特殊的法律环境、出版行情和文化习惯等,使其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本文就此进行些许分析,力求提出促进数字阅读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阅读 电子书 出版发行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可因机体遭受不同原因打击后诱导全身炎性反应所致,包括脓毒症、窒息、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图书馆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内涵,具体分析了图书馆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所起的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图书馆在进行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所应作的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 高校 素质教育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上各行各业需要的更多的是科技应用型人才,因此我国多数高校开始主抓专业知识的教授与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就未免忽视了陶冶人文精神和进行素质教育,致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
目的探讨NPM1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早期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初治成人伴NPM1基因主要突变(A、B、D突变)AML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化疗后早期时间点MRD(NPM1突变转录本)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137例患者中,男67例(48.9%),中位年龄49(16~67)岁,染色体正常核型107例(78.1%),FLT3-ITD突变阳性57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是外科治疗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并发症以肺炎、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为主.围手术期应用盐酸氨溴索能明确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rn资料和方
期刊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突变等实验室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符合2016年WHO诊断分型标准的16例CNL患者进行资料采集,随访患者并进行预后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SF3R、ASXL1、SETBP1、CALR、MPL基因突变状态,对有突变的样本进行克隆后测序鉴定,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 V617F突变。结果16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