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学科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了解得还不够,在实践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教育信息化才会稳步发展。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多次接触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课例,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以下看法。
  一、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做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只是在传统“教”的模式中加入信息技术而已,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
  例如,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软件,如同投影片一样,教师在不停地演示,学生听得多,看得多,参与得少,更谈不上教师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如果信息技术只是起到如此肤浅的作用,是推动不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
  要改进以上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广大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趋势。传承多年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要使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的工具,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的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和讨论的交流工具,建立一种以“学”为中心,交互式、探究式、发现式等新型模式。这里以小学二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不能以简单以Powerpoint做几张幻灯片让学生认识不同时间内的时针、分针状态,读出时间,而应该用Flash等软件做出交互式的课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改变时、分针状态,从而达到熟练读时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深刻得多。
  (二)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探索。建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艰难而复杂的课题研究,是需要很深的学习理论作为基础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才能全面、深层次、透彻地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内涵。教师要经常听取各种教育理论专题的讲座,接受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培训。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才会摸索出适应教学的各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
  (三)教师必须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既然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到课程整合的过程是一个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优化传统教学到革新教学结构的过程,那么,对于熟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又该从何处着手,突破思维定式,迈向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呢?我认为,现阶段我们应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并且边学习边实践,以尽快熟悉新的信息技术,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为阶段性目的。
  二、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只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行了,让学生多说多做,自己却少说少做,教师作用被弱化,整个课堂放任自流,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放野马”,而教师在网络教室中闲庭信步。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无法获得必需的指导和帮助,导致连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都没有达到,更谈不上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只有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才能得到解决。
  (一)教师必须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应该是情境的创设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做形成性评价,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例如,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活动,纠正一些错误的倾向,排除干扰的因素,等等。这些任务都需要教师去完成,尤其是小学阶段,教师的主导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另外,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涉及许多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说,只有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课堂才能得到更好的优化。
  (二)教师、学生、计算机之间必须密切交互,才能融为一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计算机或网络是纽带,只有这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情感变化,学生及时了解教师的指导意见,整个课堂活动围绕主题,有条不紊地开展。通过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正确的信息反馈、及时的正确评价,以及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成就感,课堂效果极佳。
  三、不能正确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目标之一就是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信息素养是指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造、传递和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才是全面的信息素养。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看成是搜集一些资料,挪用现成的观点和作品,就达到了培养目标。其实不然,真正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正确解决问题。对此,我想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培养。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前提是学会对信息工具的使用。除了简单的搜集工具的使用之外,还要学会文字处理工具、作图工具、网页制作和开发工具、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等使用,重要的是用它们灵活地解决各种学习问题。
  (二)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锐力和批判能力。目前网络信息纷繁芜杂、良莠不齐。学生搜集信息时并不是只提倡“拿来主义”,而要经过认真思考,对信息内容进行正确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善于从平凡入手,从无价值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有创造的可能。
  (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当前,黑客、网络安全、知识版权等问题备受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不肆意捏造、散布危及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不良信息,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实现理想的翅膀,而不是走向罪恶的深渊。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对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一生的品质。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当前,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正> 一、加工厚理及夹具结构车床上难以加工非轴类零件的大锥孔。卧式镗床也缺少锥孔加工装置,但其主轴除与花盘保持同步旋转外,还具有独自伸缩的功能。非轴类零件的大锥孔
期刊
通过对吊瓜品种的产量、单株挂果数、千粒重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的测定和研究发现,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可作为吊瓜耐瘠性强弱的初步判定指标,据此可
通过适当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加强案例教学等措施可以较好地解决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难以满足学生需求问题和学生法律
<正> 柴油机汽缸体主轴承孔结合面及止口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都要求较高(见图1)。我厂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设计制造了一台立式铣床,装上了专用的精铣刀盘,用来铣削结合面
本文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三维实时发布系统(简称TJBHCORS)的建设情况,并应用TEQC数据处理软件,对塘沽拟建站观测资料进行质量分析,为TJBHCORS系统建设作铺垫。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街道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增长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它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去教,倡导学生个性化、自主性、灵活性地学习,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难度等自由,变信息技术教学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网络双双互动、教学相长的探究式、民主式、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授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
威廉&#183;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南方文学的领袖人物,也是最有影响的意识流大师之一。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更进一步认识福克纳作品的艺术特点。
通过大量的调研,归纳、总结了合成CdS纳米薄膜的各种方法,如:化学水浴沉积法、溶胶凝胶法、LB膜法、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SILAR),简述其制备特点及研究现状,为今后合成CdS纳米薄膜提
<正> 我厂引进的国外某型号的航空发动机中,压气机转子同涡轮转子部分的连接采用圆弧端齿连接,并传递扭矩。图1为离心压气机转子,端面带有圆弧端齿。圆弧端齿自1942年在美国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