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教师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富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孜孜以求用以改善自身物质、精神生活的目标。对财富的追求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演进的动因。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占有和使用财富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超过过去几千年总和的物质财富,现阶段已进入财富涌动的时代。在现实商品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在心智、灵魂和身体方面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就需要有充实的物质资源为基础。一切消费都必须靠金钱才能实现。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否则,画饼充饥是解决不了任何发展问题的。追求财富最大化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主要目标之一。
  上个世纪,财富之于教师大多停留在精神层面,摆脱清贫、衣食住行无忧,拥有财富、过上小康生活成为多少代教师的梦想,如今在各级政府落实尊师重教的保障机制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步入社会转型期,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网络信息传输的全面覆盖、快捷畅通,西方自由化、功利化、金钱至上等思潮不可避免的逐步侵袭到社会各个层面,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其价值观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负面影响。教师中比收入、比财富、比高消费、比工作轻松度、比享乐自由度的风气呈现蔓延之势,一些教师的财富观自然物化成了一种眼前的、有形的、利己的东西,似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追逐金钱,只要挣足了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实现了。部分教师的价值观、职业道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滑坡现象,这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3月2日全省师德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列举的中小学师德问题,“一些中小学教师违反规定,从事有偿家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超量增加学生负担,热衷于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收受家长财物等”在各类学校均有不同程度的现实反映。
  人生价值是人生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笔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泰国广告:有价值的人生,不是拥有金钱、声誉或长寿的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并使别人的人生具有价值。确实,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精神财富的拥有量上,物质财富是挣不完的、比不尽的、永远不会让人满足的。金钱是活着的需要而不是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套用鲁迅的话“挣钱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挣钱”。
  教师从事的是培育人的事业。教师塑造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人的创造力。教师劳动的真正效果并不是眼前物化的、立竿见影的,是要在十几年、几十年后由社会来检验,由社会效益来显现的。有一篇文章说的好:“医德如何,十日之内见生死;官德如何,十年之间见治乱;师德如何,百年之间判盛衰。三德各有所重,而师德影响最为长远。”教师应是道德的躬行者,教师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人心上,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体现在教育对象自我价值的实现上。也就是说,教师价值的本质,不在于今天,而在于明天;不在于今天个人的名利,而在于明天人心筑成的丰碑;不在于今天的荣耀和拥有,而在于明天长留天地绵绵不绝薪火相传的永恒。这正是教师的崇高之所在。
  教师价值之独特,还在于关乎学生的人格与道德的涵养,是其他任何职业生命所不能具备的。教师价值不仅在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些都是社会角度的价值期待;还在于追寻自我价值的完满,并通过自我生命价值的完满涵养学生的生命和创造学生的精神。教师的生命价值关乎学生生命的生长和精神的创造,这是教师不同于社会上其他任何职业的独特价值,也是其他生命所无法企及的。即使是在价值的享受上,教师的个人价值享受决不是简单地向社会索取,而是同学生的生命与精神的生长相关,同教师自身生命和价值的完满相关。学生成长是教师的幸福,这种“雅福”是其他职业难以获得的幸福感和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同时,教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发掘、培育和发挥自身的生命价值,不断为生命赋予新的创造性的内容以充实生命的意义。其实,这既是教师的生命价值的享受,也是教师所拥有的最高尊严。
  诚然,教师也是人,也有七隋六欲,也要生存、生活,自然也离不开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纵观古今中外,教师都是作为知识分子、社会公职人员身份,经济待遇都由政府、社会来提供,以维护师道尊严。现阶段,教师的收入不断提高,并且有稳定的保障。—个教师,如果勤奋工作,专业发展较好,成为骨干教师,或成长为管理人才,按照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都可以多得到一些报酬,这是一条正路。如果能够成长为行业的拔尖人才,著书立说,学术讲演,专业引领,其收入会更多,这也是一条正路。教师走正路,在为学校、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取多一些的财富,是社会所鼓励的。老师一旦把教书育人作为挣钱的工具,把向学生“卖”知识作为谋求财富的手段,那他就成为学生眼中的“老板”,钱赚得愈多,沾的铜臭愈浓,个人形象就愈差,对学生造成的腐蚀也愈大。这样的老师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更不能得到学生的感激和思念。
  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谈到,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必然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因此,他主张:“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的确,人的价值还在于人格尊严,商品是有价的。而尊严是无价的。当人把尊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那就很快失去价值。到头来,除了金钱,什么财富也没有!
  不同职业的人们,所拥有的财富也不尽相同。如同作家的财富是多创作优秀作品,艺术家的财富是多创造传世精品,科学家的财富是多出科研成果一样,教师引为自豪的财富不是兜里金钱的多寡,而是教出品学兼优学生的多少。教师的财富蕴涵在育人之中。愿每个老师都成为教育天地的富翁,活得有价值,让生命放射出异彩。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将语文教学的“小语文”课堂变为“大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激发探究精神,实践有效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悟出怎样去读,怎样去想,怎样去说,怎样去写,他们还能学到一些读书方法、表达方法,也能提高他们的
期刊
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就会因思想不成熟,性格未定型、心智尚稚嫩,欲望难控制等原因而做出违背《小学生守则》的事情,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对他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偷窃,就是其中的一种不良行为。    一、案例    小静,女,小学五年级学生,好吃懒做,不爱学习,一下课就往小店里跑。课桌肚里塞满了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和可口的零食。笔袋里鼓鼓囊囊,各种各样的笔、橡皮、尺、修正带应有尽有。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为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通过巧妙的设计实施愉快教学,在课堂上追求从各方面去感动学生,使他们带着充分的积极性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学习数学。    一、巧妙创设感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现实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隋境,唤起学生思考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要上一节评议课——《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让我帮他看看教案。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在复习铺垫中将所有新知中会出现的旧知全都一一进行了复习。如:  1.1.53扩大100倍是____,25.6缩小1000倍是____,类似的有六题  2.观察下面的小数点向____移动了____位。  1.53--15.3 253.1--0.253等等。类似的题也有六题  3
期刊
语文课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即获得语言表达方法与艺术。语文教学要始终着眼于语言文字怎样把人的情、意在作品中体现出来,要在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上寻获文本的言语智慧,并通过读写实践,习得智性表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有所得。    一、寻找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写人叙事的特别情昧    表达方式指文章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期刊
学期临近结束,凝视案头的那一本本学生《成长记录》,不禁陷入沉思当中,因为为人师的我们又要开始为每一位学生写寄语了,那如何写好《成长记录》呢?是翻出以往的“备份”寄语,好好“复制”、“粘贴”、“克隆”一下?还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鉴定呢?为了充分发挥《成长记录》在学校和家长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沟通,密切联系,我想大家一定会选择后者,鼓励孩子们在新学期取长补
期刊
正值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趁此机会,我决定和老师们一起到四(2)班部分学生家走走,与家长聊聊。    一、挺喜欢看课外书。    上午九点多我们走进了学生周某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墙边的书桌,上面摆放着的都是她的书。我随手拿起了她的《课外作业》,嗯,完成的还不错。在与她妈妈聊天过程中,我看到她不是站在妈妈旁边就是粘着妈妈的身上,不过比起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好多了,记得以前的她,只要老师和
期刊
“中国教育研究重要吗?”丹麦教授曹诗弟在深入中国教育现实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无聊可笑的问题。教授的意见是:像中国教育这样“由上而下”的研究方式很明显是“不能超越主管部门的既定了解”的,当然也就不能“从新颖的角度看问题”。既然不能发现新的问题,这样的教育研究当然也就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中国的教育研究如果不能“由上而下”变成“由下而上”去发现真实的问题,那么中国教育研究其实是在做一种浪费的工作。  “
期刊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在大班幼儿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概念后,为唤起幼儿已有数学知识经验,通过联想、猜测、推理将抽象的数概念融于数学游戏中,通过“根据同伴的数字猜测自己的数字”,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及独特性,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猜猜你是几》。  活
期刊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离开语文,将黯然失色;语文离开了生活将枯燥无味。随着课改的深入,拓展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生活,已经成为诸多教师的共识。沟通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生活因语文而丰富。但生活空间如何与语文学习形成联系,生活资源怎样与语文学习构成通道,如何在精彩的学生生活的同时,让语文学习因生活而精彩呢?    一、引进生活的活水,让语文充满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