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老爷车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说老爷车
  老爷车也是藏品,值得怀旧。
  老爷车或叫古典车,一般指二战前或更老的汽车,是人们过去曾经使用、现在仍可以工作的汽车。
  老爷车这一概念始于1973年,出现在英国一本《名人与老爷车》的杂志上。尽管老爷车的直译应该是“经典的古老汽车”,但由于“老爷车”这个词强烈的拟人色彩,因此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同,迅速成为对老式汽车的统一称谓。
  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对老爷车的标准定义,汽车工业界和老爷车爱好者仍在争论不休,而收藏者则说:“你要听他们的,说不定那些上了年纪的汽车早就成了堆废铁。”当然,不是每一辆汽车都有资格成为老爷车,市场上有经典设计的并不多,且保养完好是重要的先决条件。时下大多数汽车为低成本生产的家庭用车,只是代步工具而已。
  用老爷车展贺国庆
  笔者多次去过澳大利亚,有一次在悉尼正好碰上该国国庆。悉尼人别出心裁,他们每年在国庆节搞一次老爷车展,吸引众多的市民和外国游客前去观光。
  老爷车展安排在已有200年历史的海德公园内。海德公园位于悉尼市中心,有大片洁净的草坪和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平时也没多少游人,显得空荡荡的。老爷车展那天却破天荒的人山人海,有休闲的当地居民,有观光的各国游人,更有车辆爱好者。中国旅游团也安排参观老爷车展项目,因为是免费的,不看白不看。
  参展的老爷车来自各方,有博物馆的,有军方的,有汽车制造商的,但大多数是收藏者私家的。他们像爱护宠物一样对各自的老爷车呵护有加。参观者很讲规矩,很少有人触碰或者坐上去体验除非主人同意。
  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许多家庭珍藏着祖辈从英国和欧美各国带来的老爷车,怀念时光。每年春夏之交,他们会将各自的老爷车开出来聚一聚“晒一晒”,从最初的四五辆到后来的二三十辆,直到如今的数百辆、上千辆。老爷车的魅力犹如醇香味浓的咖啡,越来越受到爱车族的追捧和喜爱,好奇的车迷问起老爷车的车历,车主便会认为遇到知音,总是不厌其烦,滔滔作答,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就形成了展览风光。
  老爷车展不仅仅局限于悉尼,别的城市也有。
  战争与退役军车
  悉尼海德公园的老爷车展规模一年比一年大,笔者参观的那次,老爷车多达1000多辆。这些老爷车归类起来,有军车、赛车、轿车、消防车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退役军车。
  澳大利亚本土从未发生过战争,但该国几乎卷入20世纪所有的大战争,到别国去打仗。在堪培拉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笔者了解到,澳大利亚军队参加了一战、二战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现代化战争离不开军车和舰艇、飞机、坦克。那些退役军车的具体作战经历尽管没有多少人完全了解,但是却承载着战争历史。战争曾给人类带来巨大沉痛的创伤,应该让年轻一代知道和平的重要。无疑,悉尼老爷车展也是人类追求和平的一个侧面课堂。
  话是这么说,但那些澳大利亚阵亡将士的后代不免会问:“没事穷兵黩武干嘛?如今某些国家不断鼓噪,你到人家的国土上打的什么仗?”战争是无情的,阵亡的将士永远不会醒来,那些参战过的军车,无声地向游人诉说:我是见证过惨烈的军车!
其他文献
从浙江常山县城出发,不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三衢山。远观三衢山,外貌并无奇伟之象,山脚不时有山涧交错,水声潺潺,山道贴着灌木丛向上伸展旋转,仿佛一条飘带在蓬蓬松松的树丛中穿梭,山道两侧开出密密匝匝的花朵,吐出纯白、淡黄、棕红、绯红的色彩。渐行渐高,一堆堆、一丛丛、一群群类似于太湖石的石头自上而下、由远及近、挤挤挨挨地塞满了整座山脉。大小不一、峥嵘嶙峋的石头构成炫目的石头阵,大者以气势取胜,小者
期刊
中国榜书高手慎召民应邀从浙江湖州去了美国,走进弗吉尼亚州亚洲美术探索研究院。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美国友人希望慎召民写一幅榜书,然后通过联合国副秘书长南威哲赠给联合国总部。  我问慎召民,美国友人为什么出此想法?他回答,榜书在古代中国本用来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和苑囿,后来发展到题写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生活诸方面的特别内容,以显示地位的崇高、性质的雄阔、作用的
期刊
近年来,中国人在各个领域里崭露头角已经不那么新鲜了,但是在世界级摄影比赛中拿大奖还是凤毛麟角,比如杰夫偏偏闯了进去。2011年,他在北美最大的年度国际摄影比赛、第118届多伦多国际摄影沙龙大奖赛中,以一张精美的120秒长曝黑白照片《 Calmness(宁静) 》一举问鼎了由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颁发的F.I.A.P黑白风光类大奖,这是华人第一次荣获此类比赛的奖项。2014年,他又在这一大奖赛中获得两项
期刊
历史背景  这是发生在天目山区的营救盟军、见证中美友谊的美好篇章。多位历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杜鲁门、里根、布什都动情地称赞:中国百姓是恩人!  1942年4月,美国对日本本土实施了杜立特行动,这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执行轰炸任务后,美机飞往中国,中国军民以各种方式救护飞行员。中美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1992年,美国邀请救护过美军飞行员的浙江五老人访美,报答救命之恩—临安朱学三、遂昌刘芳桥、台州
期刊
稽山苍苍,鉴水泱泱。又是一年谷雨日,又到一年祭禹时。  1995年,绍兴重启公祭大禹陵活动,这在海内外织就了一条绵长的文化纽带,使绍兴成为炎黄子孙认祖归宗、寻根祭祖的重要地方之一。  我们是夏禹的后代  “很激动,特别是听到《大禹纪念歌》中‘我思古人,伊彼大禹,洪水滔天,神州无净土’歌词时,内心澎湃!”台北市夏氏宗亲会理事长夏德威尽管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祭禹,但每一次他都一样的激动和兴奋,“我们姓夏,
期刊
正是橘乡黄岩最美的季节。春华秋实,五月的橘花,此时结出了累累硕果。2015年深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寓言作家汇聚黄岩。黄岩区被命名为“中国寓言之乡”,黄岩区北城街道中心小学同时荣获“全国优秀寓言创作基地”的称号。  本次活动迎来了60多位寓言作家,本地的寓言作者也纷纷参与。该研究会副会长周冰冰在北城街道中心小学的阶梯教室主持寓言讲座,8位寓言作家为大家讲述
期刊
美丽的雪域国度尼泊尔遭遇强震,多处圣洁的世界文化遗产被损毁,各国为之痛心。联合国专家估计,修复和重建工作需要几十年乃至百年。  悲伤与希望同在。这让人想起世界记忆遗产之一的中国样式雷建筑图档,她旨在使人类的记忆以更完整的面貌得以延续,堪称“永恒”。  中国清朝样式雷建筑图档是世界记忆遗产之一。人们惊异于两万多件营造图样,不敢想象这些都出于一个被誉为“样式雷”的建筑世家。样式雷图档的兴衰承载着一个家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我是杭州人,出国前毕业于浙江大学,在世界银行工作了几十年,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过一些贡献。  故乡,对于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既神圣又陶醉,魂牵梦系,尤其身在异国,浓浓的乡愁难以排遣。我离开祖国已超过了一个甲子,感谢《文化交流》编辑部数十年如一日,寄来杂志,给我送来极大的温暖。《文化交流》是我和祖国、家乡联系的精神纽带。每到时间,我就盼望着《文化交流》杂志的到来,拿到
期刊
“一个国家的实力提升,很大程度在于文化—全民阅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15年的这一天,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暨浙江书展在杭州举行。本届活动至4月26日结束,以“书香浙江,品质生活”为主旨,意在推动全民阅读,提升浙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永恒的阅读方式  浙江全民阅读节的主体活动为书展,但值得一提的是,书展主办方根据读者喜好,精心安排了以“听,阅读的声音”为主题的“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
期刊
近日,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闻等网络媒体都转载了《解放军报》的一篇题为《雷锋画像确实曾贴在西点军校课堂黑板》的文章,并同时刊登了一幅西点军校贴有雷锋画像的照片,雷锋形象呈现在美国的著名军校。那幅雷锋画像的作者就是《浙江工人日报》美术编辑于保勋。  现退休在家的于保勋说,这幅画创作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当时学习雷锋精神蔚然成风,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向他约稿,题目是“学雷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