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语文课堂不得不考虑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期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手段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语文课堂,甚至成了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合理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呢?这一点还是值得讨论的。
  语文课堂传统上都是以听觉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当然在“新课改”条件下不单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评说。在评说中互相倾听,这样以达到观点互补,深入理解的学习目的。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丰富了教学过程的实现手段。既可以通过听觉,还可以通过视觉来实现教学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学习课件,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来实现教学过程。这种课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从课堂内容的表现形式看,课堂“花哨”了许多。因此,许多教师热衷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大量运用,似乎离开了它就无法上好语文课了。这样的认识未免有些偏颇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应该合理、恰当运用,切不可乱用,滥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幾点体会:
  一、运用要符合课型需要
  有的教师每节课都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其实,“用”与“不用”也应该根据实际决定。有的课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知识点较多,属于拓展积累型的课。这类课型应更多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总结一些文言字词、句式。之后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品评人物的性格塑造,探究材料的组织等。我想这类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无非是展示人物的外在形象,即便是播放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对于欣赏人物的性格塑造来说也没有多大意义。这类课型我们干脆不用!
  如果有人说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那么,我要说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让学生每节课少学一点,学深一点,学透一点;如果有人说用其播放影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那么,我要说与其播放影视冲淡甚至掩盖课堂难点,不如舍弃不用!如果有人说用其展示总结归纳内容方便快捷。那么,我要说与其代替学生归纳,不如让学生自己总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是为了加重学生负担,不是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更不是为了花哨好看!让学生自己做该做的事,这样才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我们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二、运用要把握恰当的“度”和“时机”
  语文课堂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文字语言”品味、欣赏文学之美的阵地。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力。阅读者﹙语文教师和学生﹚要做的是借助“文本”,通过想象重新还原作家创造的生活情境,进而理解作家的情感,最终走进作家所创造的艺术情境,品味意境之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目的是帮助这一过程的实现,而不是替代这一过程。有的课堂则忽视了这一点。画面展示过多或时机不当都使这一手段危害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比如《荷塘月色》教学,其中“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画面,首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文字想象、创造。等待学生的想象描述完成后,再适当以美的画面补充学生想象,并要学生理解,这些画面也只是其中一种理解而已,还有更多美的画面需要我们在品读中想象完成。正如维纳斯之美一样,“断臂”给人的是无数个美的想象,而添加上去的任何一种既定姿态只能是美的一种形式。如果让学生过早直观地看到美的画面,给定了画面之美,那么也就限定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多义性和文学美的多样性。画面展示越多就越多固化了学生思维。要注意的是幻灯片的展示一定要在学生有效思考之后。使用时机不当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运用要始终不能挤占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只能是辅助、引导功能。我们不能人为将其作用夸大,甚至无意中让其挤占了学生课堂的主动地位,使学生成了新形势下的观望者,成了局外人!有的语文课堂大量运用影视或图片画面,整堂课绝大多数时间学生都在看的状态,这种课我们只能说是失败的,不符合新课改凸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
  当然,我并不反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如《林黛玉进贾府》《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其中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的服饰、人物的性格等如果能配以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会给学生立体直观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得到更深的印象,产生更深的理解;但教师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以用影视展示代替课本的讲解。这类课应该先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原著。在学生对原著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展示相应的影视资料。这样学生可以更理性地鉴赏评价影视与原作的不同,在评价中学生的认识理解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再如《荷塘月色》中的动词使用如“泻”“浮”“笼”等,能不能用“照”“漂”或“升”“罩”等代替呢?用一些动态画面给生活体验不多的学生展示一下,可以让学生感觉豁然开朗。
  此外,对不同的学段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也有一些不同的注意点,例如:小学阶段字词教学中,切不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代替板书。否则学生可能只会认字,而不会写字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的运用要符合课型需要,运用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运用不能挤占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始终牢记课堂目标,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功用得以发挥且不至于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拿来主义”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新课改亦是如此。
其他文献
摘要:同义词语的语用研究是在传统的语义学、语法学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的延伸探讨,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语在言语情景和言语交流中起到一定的表达效果。本文试图通过语境和语用原则的需要来分析同义词语的细微之别和运用之妙,并探求语用变异的规律。  关键词:同义词语 语境 修辞 语用原则 变异  Chinese Synonyms Pragmatic Analysis  CHEN KE  (Teachers Schoo
【摘 要】本文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入手,对当前英语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进行了针砭,提倡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在实现高考英语复习课的高效性、培养学生英语素养方面进行了理论性探讨,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英语 复习课 问题 出路    为突破高中英语复习课传统框架的束缚,许多一线高三英语教师都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与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
摘要:本文通过对争先创优活动意义的再认识,分析了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争先创优 问题 对策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各地基层党组织都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呈现出了奋勇争先的良好格局。  一、对创先争优活动意义的再认识  1、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速实现民富国强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
现代数学教学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能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思想方法可以向一切思想领域渗透,我们无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银行储蓄,还是市场调查与预测,或者是基因图谱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支持,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当今社会也越来越被重视。故此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
【摘要】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实现由“听数学”、“练数学”向“做数学”的转变。然而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需要教师科学地予以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挖掘教材,提供探究材料;实践操作,强化探究体验;联系生活,开拓探究空间。  【关键词】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策略    “探索
【摘 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研究课堂练习形式,讲求课堂练习设计艺术,即“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练习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难易适度,适应儿童的特点。  【关键词】课堂练习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提高质量    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尤为重要,要有价值,准确、灵活、质疑要适时。问题设计得好,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学相长、弛张有度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壮阔、迭起有致。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有价值 准确 灵活 适时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
近几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爆发力等素质均有所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患病居高不下,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军队在征兵工作中也因体质健康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和《关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