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渗透初中历史课堂的措施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f00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版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所要起到的教育意义有着明确规定,即通过历史课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中学生通过历史课堂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历史事件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国家认同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也推动历史学科整体性发展。文章对当前中学阶段历史课堂开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历史课堂开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加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程当中的渗透程度的同时,助力学生的综合性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历史课堂;优化措施
  一、 引言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想使家国情怀得到有效的渗透,历史教师就应在充分了解历史教材,对历史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详细分析的情况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引导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强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看到,由于历史事件距今较为久远,部分中学生体会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相关历史书上所选取的历史故事以及历史事件等都无法产生高度共鸣,也由于年龄的限制与见识的不足,致使其无法充分理解历史知识的价值,进而在历史课堂中产生了消极学习情绪与不良学习态度。长此以往,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更会大大下降。新课标也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关键性与重要意义进行了强调,这也要求初中阶段历史教师及时对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渗透,为学生成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二、 家国情怀内涵及意义
  家国情怀实质上是立德树人中“德”的核心目标。初中历史教育归根到底要让学生形成“四认同,一尊重”,即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培养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传承人类优秀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国情怀的培养都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道德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更是培养爱国爱党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新一代青少年可以从多种渠道接触、获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与误导,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怀疑,进而丧失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现代社会更要求公民具有爱党爱国为核心的良好品德与道德。而历史教材中包含大量与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有关的历史知识内容,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教师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现,也是培养青少年,使其传承优秀文明,增强其民族自信心的需要。
  三、 初中历史课堂现状
  (一)教师选择性教学
  由于中考压力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致使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普遍进行选择性教学,即教师将考试范围内的历史知识与内容“灌输式”讲解给学生,带领学生通过朗读历史教材,划分教材段落,以达到突出历史考试重点的目的,强硬式命令学生机械记忆。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养成历史思维、培养家国情怀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备课依据也多是围绕课程标准与考纲来进行的,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实际思维发展特点往往被忽略,在授课时,历史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应试知识点的讲解,而不是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彰显,“教师画书,学生记忆”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历史课堂开展形式,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也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思维与历史视角的培养。教师将主要历史事件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作为重要历史内容,而忽视了历史情感与历史视角的讲解,造成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缺失,更不利于中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以历史眼光看待当今问题,把家国情怀作为学习指引。
  (二)学生对历史缺乏整体性认知
  从日常长期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性存在历史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缺乏对历史整体感知的问题,部分学生甚至对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都不甚分明。这些问题的形成一部分是由于教师的机械性教学,另一部分是由于学生对历史课堂并不重视,对历史学科并不重视,无法形成历史时序意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不是很清楚,无法形成提取关键历史信息,自主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更不利于初高中的高效衔接,进而忽视了家国情怀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 家国情怀渗透策略简析
  家国情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更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想要使家国情怀实现有效渗透,教师就应以学生为基础,深入探究多种优化渗透形式,广泛吸收多方面教学理论,借鉴教育同仁的教学手段与课堂设计模式,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与本班特色的家国情怀培育之路。
  (一)深植历史教材
  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师首先应深植教材。初中历史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发展历史与世界整体发展史进行讲解与设计,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爱国情绪,以达到家国情怀渗透的教学目的,合理利用教材本身所展现的爱国主义内容与爱国主义历史事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度挖掘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引导中,高效感知历史事件与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自己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促使爱国主义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就是对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的教学。史实固然重要,但历史背景是相关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史实背后的历史背景。
  例如,教师可以引用历史典故与知名历史人物,帮助学生理解诸如“忠”与“孝”等优秀传统道德,可以在讲解南北宋历史时,借助名将岳飞事迹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例如,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度探究教材中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与甲骨文造字特点,让学生在体会夏、商、周青铜的文明辉煌过程中,更进一步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沉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进行学习历史、探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我国灿烂历史有所认识,以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
  仅靠文字与语言,并不能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文字与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没有多媒体视听结合展现的效果震撼与深入。因此,历史教师也应对多媒体技术多加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加深感受,提升家国情怀渗透效果,加深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以及民族自信心的体会与感知。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贴合历史教学内容的历史课堂,活跃历史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其蕴含的家国情怀,进而保证中学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渗透这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例如,在进行《开元盛世》这一历史时代的教学时,就可以将关于唐朝开元盛世相关历史背景的纪录片资料进行整理与搜集,利用电子白板播放给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再现唐朝长安的繁华,进而使中学生被视频中所展现的唐朝所震撼,并为祖国悠久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信息虽然并不陌生,但是,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历史文化”“历史生活”。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真实的“历史”生活,促使学生实现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成果时,我用多媒体依次展示了三组照片:改革开放以前民众在冬天所戴的棉帽、日常所穿衣服;改革开放前期所穿衣服以及改革开放已有成果后的衣服。通过三组图片与现代衣服的比较,学生很快就能得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服饰的特点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开展多种生活化教学活动
  现代教育理念更为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单调的理论讲解不仅无法点燃学生学习兴趣,更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学历史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再局限于傳统教学模式下历史知识的讲解,更希望学生在熟知历史知识的同时,从历史课堂与历史事件中学习相关经验与教训,并将自己历史素养与历史思维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为家国情怀的渗透赋予更多的实践价值,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践行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而并非只是喊口号,因此教师应构建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应用机会,组织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使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深植于学生心中。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历史课中感受家国情怀来达到教学目的,让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日常的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访谈、课外资料阅读等活动,同时,可以找一些视频,比如播放抗战老人的采访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烈士英雄为家国安康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使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明白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如何一步步战胜重重困难,一步步谋求发展的,进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或红色纪念馆,让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历史,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更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自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家乡自豪感的同时,也使学生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总的来说,初中历史教师应通过加强生活元素在历史课堂中的出现频率,以生活感染学生,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进而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四)开发家乡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家乡历史资源,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学生能够从家乡历史资源中体味中国近代血泪史,进而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家乡历史资源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土地上过去的历史,这更能够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新奇与乐趣,更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本地化的实践调查活动,鼓励本班学生以本地改革开放成果与改革开放故事为主题开展调查活动,整理本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的历史进步与相关突出成就,让学生将本地改革开放成果进行整合与搜集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正确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进而真实理解改革开放的科学性与其历史价值。在调查中学生可以组成历史小组或自由结组,广泛利用本地图书馆,走访经历改革开放的老人,通过多种实践来丰富内容,然后在历史课堂中以PPT形式展现给其他同学,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历史素养与表达能力得到双重锻炼。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渗透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中学阶段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有极为重要的助推作用。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家国情怀的培养应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教师应将家国情怀的培养蕴含于日常教学中。在历史课堂设计与开展中,根据具体教学单元特点以及学生思维模式,选择更为贴合学生实际与教学硬件设施实际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与熏陶,使学生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进一步感知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并将历史情怀升级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促使中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更好地继承与弘扬,满足自身成长需要与精神指引需要,进而助力社会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丽.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21(8):89-90.
  [2]董秋梅.简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5):73-74.
  [3]耿华娟.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5):135-136.
  [4]曾庆晖.家国情怀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9):36-37.
  [5]欧智宁.例谈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2):44-45.
  [6]舒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4):83-85.
  作者简介:
  杨美玉,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一中学文公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基础夯实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英语基础能力训练。但与此同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在英语语言的运用过程当中,进行自主思维,构建相应的英语语句。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同样还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
摘 要:青年幼师是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是幼儿园保持活力和创新发展的希望。基于园本实际与教研常态,多维度促进和提高青年幼师的专业成长,将影响着园所的发展。  关键词:园本教研;青年幼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以80、90后为主的青年幼儿教师(简称青年幼师)逐渐成为幼教队伍的主力军。青年幼师充满活力、学习能力强、信息技术广、有创新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发挥青年幼师的潜能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和逻辑分析能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在这一阶段也有了变化。在这一时期,生物课程的设立能够从专业性的角度为学生解答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一些疑惑,使学生明确“生物”这一概念以及进一步熟知人类自身的同时,对“自然”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而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探究能力应该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高中生物学科是引领学生步入科学殿堂、挖掘学生探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应用越来越广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一直在国际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教授英语的时候,不仅要教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将英语知识灵活应用,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而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课改下衍生的有效教学方式,基于此,教师应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合作性学习;英语课堂  一、 引言  英语是高中学习阶段重要的
“学-教-评一致性”突破了以往的备课旧思维,是一种视野更为宏阔的课程新思维.立足整体的课程新思维备课,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教-评一致性”视野下的教学设计主
摘 要:音乐教学要深入化、专业化,音乐课堂评价方法也要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音乐课程的评价理念。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以及音乐教学的持续发展是我们实施评价的目的。课堂评价的重点是学生,考查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对音乐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章旨在根据音乐教学评价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策略
摘 要: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明白“空间概念”的建立和“想象力”的培养,这对地理学习非常重要。筑构“空间概念”、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空间概念;筑构;初中地理;教学;想象力;培养;量变;质变;实地考察;探究  一、 怎样筑构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初中地理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早晨八九点
游记类的文学样式具有独特的性质。“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作者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饱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当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内容难度大、信息量多,给高中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如果教师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会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难上加难。为破除学生英语学习的困境,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尝试应用情境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用情境、创设系统化的英语问题情境、依托多媒体构建趣味教学情境、依托真实生活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在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下,为学生建构高效英语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能力。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较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该门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培养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也需要将这类思维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需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师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文章运用了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提出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