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Ⅱ期心脏康复完成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84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心血管疾病患者Ⅱ期心脏康复项目完成情况,并分析心脏康复完成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接受门诊心脏康复治疗,并在此期间结束治疗且有病历资料留存的144例患者,采用自制的《Ⅱ期心脏康复完成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门诊心脏康复完成情况,并依据完成康复次数是否≥24次分为高完成率组和低完成率组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Ⅱ期心脏康复完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44例患者Ⅱ期心脏康复平均完成康复次数13次,其中27例患者康复次数≥24次(高完成率组);117例患者康复次数<24次(低完成率组).与低完成率组患者相比,高完成率组患者年龄[(50.35±13.50)岁vs.(57.33±12.40)岁]更大,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比例(62.4%vs.85.2%)、平日空闲的患者比例(53.8%vs.77.8%)、经医生推荐康复比例(31.6%vs.55.6%)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496,95%CI:1.046~2.138,P=0.0273)、医生推荐(OR=2.527,95%CI:1.059~6.033,P=0.0367)是影响心脏康复完成率的独立因素.结论:Ⅱ期心脏康复的总体完成率较低,完成率与年龄、医生推荐相关.建议关注年龄较小的患者,同时倡导医生推荐心脏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左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和总干静脉取血的取血成功率和醛固酮/皮质醇比值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同时行左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和总干静脉取血的原醛症患者.收集手术操作和相关临床资料,比较这两个取血位置的取血成功率和醛固酮/皮质醇比值.结果:共入选56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年龄(50.1±10.8)岁.56例插管成功患者中,左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取血的皮质醇浓度、选择指数、取血成功率均高于总干静脉取血(P均<0.05).44例两个取
虽然生物瓣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越加广泛,但生物瓣容易发生结构性瓣膜退化等问题,导致其长期耐久性一直备受关注.先前评估生物瓣的结构性瓣膜退化时缺乏统一的标准,而近期国际上新提出的瓣膜耐久性标准化定义有助于评估不同类型生物瓣的耐久性.本文主要介绍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定义、发生机制、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婴儿期Ebstein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外科干预的20例婴儿期Ebstein畸形患儿资料.主要外科手术策略包括双心室修复、1.5心室修复和分期单心室修复(包括双向Glenn术及二期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结果:20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7个月(范围:3~12个月).其中,11例接受双心室修复,5例接受1.5心室修复,4例接受分期单心室修复.早期(术后30 d内)死亡2例,早期并发症7例.中位随访6.0年(范围:1
目的:探讨瘢痕心肌对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本院成人外科中心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术前行延迟钆强化心脏MRI(LGE-CMR)检查,用国际通用的17节段分析法评估患者的瘢痕心肌以及心室功能.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恢复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最终128例患者纳入分析.CABG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27例(心血管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101例(无心血管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桥接整合因子1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生物标记物,本文就桥接整合因子1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的潜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PFAA)的解剖学特征,评价几种常用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的8例PFAA患者,收集其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总结其解剖及影像学特征、类型和伴发畸形情况,对比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7例的PFAA与主动脉弓位于同侧、不形成血管环结构,4例的PFAA伴发狭窄及闭锁,8例PFAA均起自升主动脉远端无名动脉开口旁或对侧,6例止于降主动脉近端,2例止于一侧肺动脉干;
端粒与冠心病存在密切相关性。近年来发现,端粒磨损通过激活p53蛋白调节一系列分子变化,或可成为冠心病早期风险评估因子或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在冠心病中端粒-p53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6个月以上的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VSD)或Taussig-Bing畸形(TBA)患儿在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行大动脉调转手术(ASO)或心房调转术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ASO或心房调转手术的48例6个月以上的TGA合并非限制性VSD或TB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及院内随诊复查.结果:48例患儿中,37例(77.1%)合并重度或极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1 mmHg=0.13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以双侧股动脉切开或经皮穿刺入路;需要经静脉系统植入临时起搏器辅助瓣膜置入;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拔除气管插管,等待患者清醒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功能恢复,因此住院时间一般较长.随着TAVR技术的飞速发展,极简式TAVR理念应运而生,简化T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