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的影像诊断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PFAA)的解剖学特征,评价几种常用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的8例PFAA患者,收集其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总结其解剖及影像学特征、类型和伴发畸形情况,对比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7例的PFAA与主动脉弓位于同侧、不形成血管环结构,4例的PFAA伴发狭窄及闭锁,8例PFAA均起自升主动脉远端无名动脉开口旁或对侧,6例止于降主动脉近端,2例止于一侧肺动脉干;8例患者均合并心血管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法乐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共同动脉干、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以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弓离断最常见;CTA对8例PFAA及伴发的其他心血管畸形患者均做出准确诊断,其准确度优于超声心动图及造影结果.结论:PFAA的解剖特征为:起自升主动脉远端无名动脉开口旁或对侧、止于降主动脉近端或一侧肺动脉干,呈弓状血管结构,部分伴发狭窄及闭锁,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CTA为PFAA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可部分替代或补充血管造影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年轻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40岁的患者共593例,按照造影结果分为MINOCA组(n=32)和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组(AMI-CAD组,n=561),比较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MINOCA占AMI的5.4%.MINOCA组合并高血压(15.6%vs.40.5%,P=0.005)、糖尿病(3.1%vs.1
目的:建立并验证心脏黏液瘤患者并发血管栓塞的风险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70%病例(210例)作为建模人群,建模人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合并血管栓塞的心脏黏液瘤患者纳入栓塞组(n=42),不合并血管栓塞的心脏黏液瘤患者纳入未栓塞组(n=168).剩余30%的研究对象(90例)为验证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心脏黏液瘤患者并发血管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左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和总干静脉取血的取血成功率和醛固酮/皮质醇比值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同时行左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和总干静脉取血的原醛症患者.收集手术操作和相关临床资料,比较这两个取血位置的取血成功率和醛固酮/皮质醇比值.结果:共入选56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年龄(50.1±10.8)岁.56例插管成功患者中,左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取血的皮质醇浓度、选择指数、取血成功率均高于总干静脉取血(P均<0.05).44例两个取
虽然生物瓣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越加广泛,但生物瓣容易发生结构性瓣膜退化等问题,导致其长期耐久性一直备受关注.先前评估生物瓣的结构性瓣膜退化时缺乏统一的标准,而近期国际上新提出的瓣膜耐久性标准化定义有助于评估不同类型生物瓣的耐久性.本文主要介绍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定义、发生机制、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婴儿期Ebstein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外科干预的20例婴儿期Ebstein畸形患儿资料.主要外科手术策略包括双心室修复、1.5心室修复和分期单心室修复(包括双向Glenn术及二期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结果:20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7个月(范围:3~12个月).其中,11例接受双心室修复,5例接受1.5心室修复,4例接受分期单心室修复.早期(术后30 d内)死亡2例,早期并发症7例.中位随访6.0年(范围:1
目的:探讨瘢痕心肌对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本院成人外科中心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术前行延迟钆强化心脏MRI(LGE-CMR)检查,用国际通用的17节段分析法评估患者的瘢痕心肌以及心室功能.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恢复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最终128例患者纳入分析.CABG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27例(心血管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101例(无心血管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桥接整合因子1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生物标记物,本文就桥接整合因子1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的潜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