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人手,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探求如何使人文精神重新回归到课堂当中。
  为此,我们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及原因
  精神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
  然而,在中考制度的调控下、在教材的帮助下、在长久以来的评课标准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教师则是熟练工人,切割打磨,轮番上阵,学生想象的翅膀终于无处可逃。他们过早地消失了童真、消解了童趣,在威逼利诱下学习,成为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的产品。这样,受教育者就丧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丧失殆尽。
  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要求存在着偏差,影响了德育的实效。2、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规律存在着偏差,削弱了德育的感染力。3、社会现实与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希望存在着偏差,弱化了德育的说服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德育渗透的思路
  1、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确立以体验生命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2、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的教育性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机械地紧跟“形势”,过于空泛,没有能准确、充分地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中学生成长的需求,使教育内容严重滞后。
  而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新的语文教材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人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⑴在教育形式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教育形式的单调和封闭,也是影响中学德育效果的原因之一。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语文课堂由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神圣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尽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中学生是生活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与社会各方面进行着广泛的接触,思想观念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德育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势必难以适应中学生多角度的视野和全方位的思维。因此,在教育形式上应认真研究中学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方式: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想开放;二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⑵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道理的灌输,而忽视素质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及情感发展,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⑶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灌”和“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人文性和人文精神。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可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的走近,教师们对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已达成共识。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式教学相对立的教学模式,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还是一种教学理念。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开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可我总有一种感觉:形式是在不断地变化,可成效不大。怎样才能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呢?我觉得这是理念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的理念。我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就在于一个“活”字。现在的教学过于程序化,所以学生的学习几乎是在厌倦的基础上爬行,“累”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苦”成了他们要摆脱的枷锁,听着心酸,看着心疼。如何让他们走出苦和累的煎熬?我想从课堂上的
期刊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之一。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新型而重要的道德教育。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学科教育优势,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  一、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了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到学生大脑,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三点:  一、重视演示实验  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演示实验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生
期刊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词汇与阅读相关最大。词汇量少的,阅读能力一般比较低。虽然词汇不是影响阅读的唯一因素。但是,随着词汇量的增长,阅读能力必定会逐渐加强。因此,搞好有关词汇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会最终影响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平能力的提高。  所以,我认为: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引起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期刊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求异、质疑、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鼓励学生勇于求异  数学是一门思维训练性较强的科目,最有利于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一道算式的计算方法、表述方式,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方法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的好素材。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教材,不满足于一种解答方法
期刊
书面表达是高考试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种表现,它突出了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在高考中取胜至关重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扮演好角色。下面针对在高三下学期时间紧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抓住重点、采用正确得体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分析高考作文特点,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1、系统复习动词的过去式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根本目的。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面临的最大课题。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应从以下两点转变教学观念:  1、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
期刊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品德为核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质。  下面笔者想就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浅显
期刊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兴趣、动机对地理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事实上,这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地理学习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的教育作为地理学案导学教学目标之一。  一、地理学习兴趣是地理学习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