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政治课堂焕发生态和谐之美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ongy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和谐社会为主基调的今天,课堂教学的生态化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生态教学要求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形成一种平等、自由、伙伴式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在这种新型关系下得以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师生共享知识和智慧的目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高效构建高中政治生态课堂教学。
  一、构建高中政治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个具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是开放式的,时刻保持着与外界信息的交流;对于教师来说课堂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教师通过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构建个性化的生态课堂,在师生活动的交流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共同体”是在师生互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师生在共同发展中加强了互教互学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师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感到有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肯定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更不可能有效解决他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疑惑。笔者尝试生态教学,通过设计提问、共同研讨,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此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感觉成效颇丰。
  学生的认知特点告诉我们,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十分积极地想尽一切办法来处理和解决,所以,构建个性化的生态课堂显得尤其重要。在讲《儲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这一课之前,笔者先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去了解学校周边有哪些银行及各自的业务,让学生对银行有初步感性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给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时候,有学生突然提出:“一个国家存款额越高,代表这个国家越富裕吗?”笔者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把该学生的质疑抛给其他学生,学生开展了热烈的争论,正反双方自然生成。最后笔者结合经济生活中著名的“儲蓄悖论”及先前所学的“生产和消费”的理论知识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通过这些思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明白了连贯性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表现欲可以激发人的自信心,表现欲是人体现自我价值的表现。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情绪,开展一些班级“对抗性”的生生互动,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一框的教学中,笔者把全班分为三组,提出问题,要求甲组学生证明社会主义需要市场而不需要宏观调控,乙组学生证明社会主义需要宏观调控而不需要市场。两组学生在辩论中都能证明“需要”而无法证明“不需要”。而丙组学生对甲、乙两组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在甲乙两组的辩论中,教师的提示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相互学习,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高中政治生态课堂所带来的效应
  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机结合的生态课堂引入高中政治课堂,让高中政治课堂焕发生态和谐之美。生态课堂促使了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变教为导;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变一讲到底为合作讨论;改变了课堂内容,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指导;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收集整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思考理解形成相应的理论见解,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听讲到现在的自觉找资料、点评分析,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他们会比较谁的资料或案例找得好,也促使没有找到材料的同学更加努力认真弥补,无形中就促使学生更关心时政,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课堂以外的世界,从而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生态课堂关注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配合教师,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利于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其他文献
免疫系统与肾脏的关系密不可分。肾脏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而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介导着多种肾脏疾病,并在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中起着核心作用。本研究总结了慢性肾脏疾病
探究性教学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探究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興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难相信开展这种方式的课堂教学,一定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情趣。那么如何找准切入点,从而恰当地进行探究性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开始上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些简洁的、相关的、激
目的建立良好、可靠、稳定的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模型,初步确定miRNA-21在血浆中表达趋势。方法成年雄性健康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该从工业经济时代对有形资产的利用效率管理转变到企业对企业所能支配的全部资源的整合利用,并以此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历史科目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凸显乡土资源,不仅增强了教学活动的信服力,同时更易于学生接受和记忆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学习真正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提高其学习质量同时,乡土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初中历史课程增添了光彩,促进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高度
一、人文素养培养在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人文学科,它能合理考查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能增强人们的见识和鉴赏能力,人们可以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十分清晰地启示我们:课程在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新世纪人才所具备的行为修养素质、继续学习和适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戊戌政变》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表述:“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戊戌政变之后,京师大学堂是变法仅存的硕果。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值得商榷。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此后相继颁布了大量的改革上谕,人教版教材归纳其基本内容如下:  在政治方面,告诫延臣舍旧图新,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