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之校园安全阀功能探讨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M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科瑟爾提出和阐述了社会安全阀理论,众多学者认为体育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学校体育也可以成为校园安全阀,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替代性发泄、转移目标以及通过体育的教化功能,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培养安全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校园安全问题的缓解与解决。但是,学校体育的校园安全阀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校园 安全阀
  一、引言
  在社会学研究中,美国冲突论的代表L.A.科瑟尔提出和阐述了社会安全阀概念,根据心理学关于对立、紧张情绪可通过向替代性对象发泄而予以消除的观点,提出了安全阀制度。众多学者经过研究认为体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安全阀功能,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让越轨行为得到控制。校园是人口密集场所,维护校园的安全以及良好秩序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事故的类型众多,防范安全事故的途径也很多,其中学校体育的校园全阀功能值得探讨。
  二、校园安全事故状况
  校园安全事故始终是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很大,对社会容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学校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个体事故、群体事故以及突发意外(自然等灾害)事故。个体事故常与本身的心理状态以及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比如打架斗殴等,严重的有学生自杀事故和他杀事故;群体事故是对校园安全环境破坏非常严重的事故,学生的心理不稳定以及社会认知的不客观、不冷静容易爆发群体性事故,表现形式有打群架、游行示威等;突发事故一般是自然或者人为灾害而导致的应急情况下出现的事故,比如经常发生的踩踏事故、火灾处理不当引发的事故、地震引发的疏散失当等事故。校园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探讨并研究校园安全阀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校体育之校园安全阀功能途径分析
  (一)替代性对象发泄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在生理上正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期。他们精力充沛、心理不稳定,价值观体系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由此而导致潜在攻击性的爆发。心理学关于对立、紧张情绪可通过向替代性对象发泄而予以消除的观点是主张将人们的敌对、不满情绪引离原来仇恨的目标,用其他替代性目标和手段,使它们得以排发和发泄。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最佳的替代性活动,人类步入文明社会,野蛮而原始的攻击性行为受到伦理与法律的制约,而体育运动能让他们在文明条件下发泄过剩的精力、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化解潜在的攻击性。在体育运动中除了体力与情绪上的宣泄外,系统的体育规则能让大学生行为“越轨”的倾向得到文明的惩罚与制止,从而使得由潜在攻击性冲动转向实际“越轨”行为的代价最小,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最小。并且由体育道德评价体系对运动参与者的偏离行为实施无形的纠正,在主动与被动的调解过程达到攻击性欲望的降低或者消失。
  替代性对象发泄不仅对于运动参与者有效,对于竞赛观赏者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缓解内心潜在攻击性欲望的作用,观看竞赛不仅起到表面的心理调解作用,同时能转移注意力,培养集体、团结的精神。社会或个人矛盾所激发的内心攻击性欲望在转向恶性行为的时候,有一道缓解压力的阀门,可以让他们以更加文明的方式得到宣泄。这对于个人和整个外在环境都是代价较小的一种方式。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校体育的功能从原来的竞技化转向健康化,再从健康的单元化转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意志品质、和谐功能的多元化。其中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有着积极性的作用。心理状况不良以及有心障倾向甚至有心障的学生在当今社会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由此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给校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及巨大不良影响。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自我发现和自我改造得以强化,而这个过程恰恰是个性形成与发展以及实现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学者认为,体育活动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能提高独立性、能解除紧张、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在活动过程中能起到以下作用:改善情绪、培养意志、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识正确、行为适度、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体育活动的心理调节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调节,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心理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在内容上更具有广泛性,它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及智力教育等。通过情景体验、身体锻炼、讨论分析、互助合作、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激励引导、自我调节等多种形式,可以达到心理调节的作用。
  (三)体育教学渗透安全教学
  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掌握一定的保障安全技能的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除了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等理论体系外,重要的是实践能力。
  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最适合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模式。体育课程兼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速度能力、耐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均有促进作用,很多教学内容直接就是公共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体育教学一般是班级群体教学,对于集体的快速集合与疏散教学,可以对安全事故中的有序快速疏散避险起到作用,并可以利用体育教学时间进行群体疏散演习。
  学校体育教学可以渗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教学。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都是在长期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教育,通过有关学者研究发现,通过体育课程渗透公共安全教学,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都有所提高。
  (四)体育运动可让学生闲暇时间过的更合理充实
  一般大学课余时间管理是在课余闲暇时间让学生自主管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闲暇时间所进行的活动有体育运动、自习、网络游戏、户外活动、睡觉休息等。其中有部分同学痴迷于网络游戏,长期浸泡在网吧等场所,网络成瘾,由此所衍生出来的身体健康安全及社会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利用学校体育让学生更健康合理地度过闲暇时间,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大学生群体对体育运动其实有着极高的参与及观赏热情。每年的体育竞赛都能吸引众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不但能健身健心,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合作精神、集体精神,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等。但是,随着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体育管理部门所组织的体育竞赛等活动在呈下降趋势。我们应积极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最好有惯例性的联赛,由此可以吸引大量的同学将闲暇时间在体育活动和竞赛欣赏中度过。
  四、学校体育的校园安全阀功能并非是万能的
  安全阀理论建立在人的攻击性前提,这是值得探讨的,古时就有性本恶还是性本善的讨论,文明的约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简单地靠替代性发泄和体育活动的相关功能解决所有的社会或者说校园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且学校体育本身可能带来个体以及群体性事故,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因为体育问题导致的社会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另外安全阀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社会安全阀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冲突问题,它可能导致这样两种消极后果:1.减少或解除迫使社会向前发展的正常的社会压力;2.产生某些负功能。科瑟尔等冲突论者一方面肯定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它持保留态度。因此,学校体育的校园安全阀功能应该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选择。
  五、结论
  学校体育的校园安全阀功能是在一定矛盾程度内的功能,可以通过替代性发泄、转移对象以及体育的相关教化功能得到实现。但是,解决矛盾的本质是靠人类文明的高度发达而实现的,所以,学校体育的安全阀功能不是解决所有校园安全问题的终极选择。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学校体育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JXJG-08-4-24)。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夏源江.育的社会安全阀效应[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
  [3] 雷敏.转型期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构建[J].福建体育科技.2007(3).
  [4] 余胜茹.论“竞技—社会安全阀”功能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 秦琴.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6).
  [6] 曹帅生.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眉山市中小学二传意识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多元分析,旨在探索眉山市中小学排球二传意识的训练的、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排球教学与训练的效率。通过对眉山市中小学排球二传手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并综合各项文献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影响二传手战术意识水平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  摘 要 本文从体育组织文化的角度对“运动员资格作弊”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体育组织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运动员资格作弊”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运动员资格作弊”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体育社会问题 体育组织文化 运动员资格作弊  一、相关概念厘定  (一)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容,最后又从课前准备、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高校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观念、体育思想的重要场所,学生的体育意识、观念的形成又是终身体育思想的表现。现阶段,对高校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发展高校体育的长远目标。本文从终身体育的内涵、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高校中实施体育教育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  摘 要 通过对广西射击队30名退役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退役后职业选择进行调查,探究多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个性特质对他们现处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是当今政府的热点,关系到运动员个人发展、竞技体育兴衰和国家声誉的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做好退役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不仅关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小学体育中的艺术体操问题。文章从小学生艺术体操训中柔韧素质的训练、成套动作的训练以及教师的辅导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艺术体操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对小学艺术体操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艺术体操 小学 柔韧素质 成套动作  艺术体操是以韵律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是运动员徒手或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在现时中职体育教学中,以“游戏”形式渗透到课堂上,不只是娱乐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利用“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引导,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游戏教学法 有效性  所谓“游戏”教学法,是通过游戏或者比赛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游戏或者比赛的方式去学习,学生不仅可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索然无味,就很难深刻,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在体育教育和活动中,体育兴趣最能反映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积极性,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和训练在学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  摘 要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受到了挑战,新的教学思想也逐渐成为了主流。随着课改的深入,体育新课程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难关,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优势,我们不仅不能丢弃,还要去发扬光大,本文主要就五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继承与新探索。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体育教学 继承 新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继承与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地方院校体育选项课开设一直都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整理研究等方法,对地方院校体育选项课开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地方院校体育选项课的开设进行合理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体育选项课开设的合理性,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和时代感。  关键词 体育选项课 体育教师 体育终身化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