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orld5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9~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被誉为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在他30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作出教育理论的概括,终其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学生的精神世界》等40多部专著。其中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诞生的教育著作《帕夫雷什中学》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启发作用。
  一、什么是教育:学会爱孩子
  什么是教育?我们往往把其释义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又把其细化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难道学校教育仅仅就是传授知识吗?对于什么是教育,曾经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育就是播种爱。对于这一观点,本人十分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开篇就提出“学会爱孩子”,立刻引起我的共鸣。
  如果我们仅把教育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解释未免过于理性,又略带冷漠。而教育实际上是带有影响性的活动,包含有师生间的相互影响,因而情感在教育中会贯穿始终。“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儿童、少年、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考,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东西的观念。”在众多情感中,其深层及本质的情感就是爱。教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老师;爱是相互的,但首先只有教师奉献出自己诚挚的爱给学生,才会有学生的爱作为回报。
  教育就是播种爱。教师将爱播种在孩子心底,使他们从小心中有爱,让爱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生根,在教师的悉心呵护下博爱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怎样去爱,如何去表达爱。只有让孩子们懂得了世界上最包容的一种最美好的情感——爱,他们才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的情绪”“会关怀人”,他们才能“在精神上给人温暖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中感受快乐”,他们在未来才能成长为一个个心智健全的人,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而这些“心”都源自于爱。
  “学会爱孩子”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由不爱孩子到爱孩子的情感变化;其次是由爱孩子但方式不当到学会爱孩子的行为变化。不爱孩子的教师不会成为一名教师,更没有资格成为一名好教师。“教育者不应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着某些具有抽象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反应的人。”因而,这里所说的从不爱孩子到爱孩子的情感变化,确切的说是唤起教师爱孩子的本性。那么,如何唤起教师爱孩子的本性呢?“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细心观察,寻找跟他们进行精神交往的手段,深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中去。”通过多与孩子接触沟通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会唤醒教师对孩子的热爱。孩子的天真、纯洁、稚气、机敏、好奇、活跃的天性会感染教师,唤醒教师久已沉睡的童心。“孩子在本质上具有向你敞开心灵,倾吐自己感情和思想的要求。”当教师学会了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时,就打开了孩子的心灵之门,通向了与孩子共同分享其乐趣,秘密的道路。自然而然,基于天性,教师会对孩子产生热爱之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们使我感到愉快”,“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爱是可以唤醒的,但那些心中无爱,冷酷到底的人是不适合当教师的,尽管这样的人为数不多。另一类则是爱得不得法的教师,他们不懂得怎样正确爱学生。
  总之,爱孩子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何正确地爱孩子需要教师在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育实践中亲自体会领悟。只有教师做到了爱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孩子们所热爱,拥戴的教师。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
  二、关于教育的艺术:心灵与人格的召唤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育是一种十分细致的精神活动”,因而,“要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我们每每看到关于优秀教师的事迹报道,总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优秀教师都具有教育的艺术。这不禁让人对教育艺术产生了一丝期盼,随后,却又会产生一种望尘莫及之感。教育艺术是教师实践经验和个人素养相结合的产物。首先,教育艺术蕴藏于教育实践中,只有教师长期处于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心灵,谙熟课堂,才能积累实施教育艺术的经验。其次,教育艺术与教师的个人素养有关,即与教师的性格和能力等有关。倘若一个教师反应迟钝,不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又迂腐固执,死守陈旧的教育思想不放,拒绝接受现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又欠缺总结,自省,尤其是教育行为的反思,这样的教师,纵然有一生的教育经验,也很难实施教育艺术。“必须使教师的人格能吸引学生,以其思想——生活观点,信念,道德——伦理原则,智力的丰富性和热爱劳动的质的完美性鼓舞学生。”通过上述关系分析,教育经验是实施教育艺术的精神准备,思想材料;而个人品质、能力是能否实施教育艺术的行为动力,二者缺一不可。
  曾经有人说过,一个只知道写教案而不知道反思的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难成名师,而一个即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又善于不断总结与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却可能在三五年后成长为名师,诚哉斯言。
  三、关于教育中的换位思考:时刻都不曾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第二节“我们的教师和教育者”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曾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一段论述中的最后一句“时刻都不曾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不禁让人联想到在教育中教师的换位思考问题。
  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尽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但教师的视角,立足点还是从社会需求和期望,教育的培养目标等出发来要求学生的。究其根本,教师在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沟通时,背后隐藏的仍是要通过一切教育教学手段达到教育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而很少甚至从未想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想学什么?他们喜欢怎样学?他们希望老师怎样教?要回答以上问题,并非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现实中的教师抱怨不知道当代孩子在想什么,难以理解他们。恰恰是这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未能做到换位思考,才会产生这样的抱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时刻都不曾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如果一个教师从未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那么就能深切体会到孩子的快乐、悲伤、好奇、不平、愤怒,就不会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费解地审视孩子,却不能窥探出他们心底的丝毫秘密;就会知道孩子们期望上一堂什么样的课,自己怎样教才能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而不是死板教书,沉闷上课。如果教师意识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就会自然而然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知道他们的困惑,了解他们的烦恼,适时地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如果教师时刻提醒自己,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就迈出了真正理解孩子的第一步:就会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宽容;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友善;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就会用心灵体会学生世界,体察学生生活。
  学会爱孩子,学会教育的艺术,学会在教育中始终换位思考,“时刻都不曾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教育的美好春天即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手上展现。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水印是解决数字产品版权的重要手段,为保护数字水印的安全性,需采用加密技术。本文应用LabVIEW软件搭建了一个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数字图像水印的加密操作。本文的特点是在该研究领域中尝试采用LabVIEW软件編写了系统,其系统操作界面友好,通过对两幅图片进行实际操作,证实了系统工作正常;此外系统所采用的Toral数字图像置换技术简单易懂,通过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规格图像的变换周期,便于图
期刊
摘要:當前网络十分发达,网络聊天软件也十分盛行,本文基于Java平台,使用多线程技术,采用TCP协议来实现网络聊天程序,为Java平台下的数据传输类系统开发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网络聊天;多线程;TCP协议;技术支持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1.032
期刊
摘要:对于一般的本地图片或者网页上的图片,在鼠標移动的时候,并不能显示曲线上点的具体信息和精确坐标值。针对这一情况,利用Javascript语言编制曲线图网页,当用户鼠标置于曲线上任意点时,可显示出该点具体信息以及对应坐标值。整个网页由c#程序自动生成,无需借助其他控件,并且无论在本地双击或者放在网上都可以顺利实现此项功能。
期刊
摘 要:概念建模是提高需求分析质量的重要技术。针对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概念建模面临的系统的异构性、海量数据和格式的差异性、时空的不一致性问题,本文介绍了信息系统常见概念建模方法,包括结构化概念建模、面向对象概念建模和本体概念建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概念建模法对分布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概念模型进行描述和表达,并建立了UML类图到本体模型的转换。  关键词: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概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片机和微控制器课程的开设情况,然后对微控制器系统环境下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类,最后对微控制器课程的CDIO工程项目的开发进行了开发研究和探讨,认为CDIO符合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值得推广。  关键词:CDIO;微控制器课程;单片机课程;应用情况;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
期刊
摘 要:内容适配技术是实现通用多媒体接入的技术体系。MPEG-21标准提出了内容适配技术框架和服务环境描述技术规范。针对MPEG-21内容适配框架,从内容适配系统、服务环境数据交换、适配决策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关键词:内容适配;通用多媒体接入;内容服务;服务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
期刊
【摘 要】 阅读活动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深思: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应该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筛选信息,促其身心健康成长?这是当代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研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期刊
摘要机器博弈,也称计算机博弈,即让计算机下棋。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文中计算机围棋游戏引擎的开发采用马尔科夫决策模型,使用人工智能的知识,含有大量计算,整个计算紧密依赖于系统资源,计算量越大,引擎的选点越精确,棋力越高。针对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特定性,其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完成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实验室适用于PC的游戏引擎移植到WinCE,开发适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从人机交互界面与协同计算程序结合而构成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的角度,论述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结合所支持的优化云计算技术原理。本文在系统回顾图灵可计算理论、克莱尼小字符串形式理论、冯诺依曼数字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图灵人工智能判定假设等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对主流数字计算机通用范式影响的基础之上,着重介绍了笔者设计的间接计算模型和大、小字符串兼容的间接形式化理论,并以中文信息数据为例介绍了协同智
期刊
【摘 要】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手机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加强学生自主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