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石膏基无砂自流平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硅酸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脱硫建筑石膏、P·O 42.5水泥、粉煤灰、石灰石超细粉以及外加剂为原料制备脱硫石膏基无砂自流平砂浆.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石膏基胶凝材料的最优配合比,研究缓凝剂和纤维素醚对石膏基无砂自流平砂浆的性能影响,并利用XRD和SEM分别分析胶凝体系的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通过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外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脱硫石膏、水泥、粉煤灰和石灰石超细粉的质量比为16:1:2:1时,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强度最优;缓凝剂明显延长砂浆的凝结时间,但会导致砂浆产生泌水现象;纤维素醚可以提高砂浆的保水性,纤维素醚的引气作用造成砂浆强度下降.脱硫石膏基无砂自流平砂浆的性能指标满足《石膏基自流平砂浆》(JC/T 1023—2007)的要求.
其他文献
冻融循环作用与外界环境的侵蚀是影响水泥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探索如何提高水泥土在寒冷地区盐水侵蚀环境下的强度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盐冻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在不同溶液(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3.5%Na2SO4溶液、3.5%(NaCl+Na2SO4)混合溶液、清水)与冻融循环作用耦合下的力学性质与表观特征,探讨了养护温度、侵蚀溶液类型、冻融循环次数等变量对水泥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泥土试块的强度进行回归分析
为研究粉煤灰掺量对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备6种粉煤灰替代率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对其进行冻融循环及盐冻循环试验,测试其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量及弯曲韧性.基于热力学模型计算冻融前后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维数,建立分形维数与混凝土弯曲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粉煤灰质量掺量为5% ~15%时,随粉煤灰掺量增多,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明显提升;继续增加粉煤灰掺量至20%,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开始降低.混杂纤维混凝土内部孔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无害、少害孔总孔隙占比及多害孔孔隙占比均有
再生粗骨料和玻化微珠保温骨料的加入,会导致再生保温混凝土(RATIC)内部形成复杂的孔隙结构.为了进一步揭示冻融作用下再生保温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在宏观试验的基础上,通过CT扫描细观试验分析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RATIC试件在冻融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规律和孔隙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新旧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是冻融循环作用下RATIC的薄弱环节,试件内部多数裂缝产生于新旧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试件的相对孔隙率是定量反映RATIC试件内部冻融破坏规律的重要指标.
氯盐侵蚀诱发钢筋锈蚀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概率分布对于预测海洋工程的服役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随机厚度的界面过渡区,建立了包含骨料、界面过渡区以及砂浆的三相混凝土细观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氯离子扩散理论,建立了氯离子扩散细观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骨料对氯离子的扩散具有阻碍作用,增加了氯离子的扩散路径.通过对6000个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骨料率为40%(体积分数)时,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呈双峰分布;当骨料率小于40%时,钢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及其地下水中含有大量侵蚀性离子,造成了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快速退化,严重制约着再生混凝土在主体结构中的应用.基于西北地区耐久性环境中侵蚀离子组成及区域气候环境特征,以7.5%(质量分数)MgSO4-7.5%(质量分数)Na2SO4-5%(质量分数)NaCl为侵蚀介质,采用干湿交替方式,开展复合盐侵蚀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退化试验研究.以粉煤灰、矿渣、硅灰、偏高岭土等活性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研究矿物掺合料搭配方式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采用XRD、FTIR、TG-DSC及SEM、EDS等表征
为了解决钛石膏综合利用率低、消耗不足以及道路回填工程中传统回填不密实或存在结构死角的问题,以钛石膏为原料制备钛石膏基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和体积稳定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建筑渣土取代率、水固比、钛石膏掺量与激发剂掺量等因素对CLSM抗压强度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XRD、SEM对其性能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CLSM早期强度随着建筑渣土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但是膨胀率有所下降;增大水固比则会降低强度,膨胀率随之增加;而增大钛石膏掺量,CLSM的强度与膨胀率均会降低,当
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是一种高流动性、可控低强的新型充填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回填、道路基层、管道垫层等工程.目前,我国尚无CLSM性能测试标准,主要借鉴国外标准与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相关评价方法,亟待制定合理、统一、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与标准,规范和促进CLSM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现有CLSM相关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环境影响、耐久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从测试原理、实验参数、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为CLSM性能测试提供依据,也为我国制定和完善CLSM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为开发钢渣用于高温环境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钢渣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强度试验、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等测试手段探讨了钢渣加速碳化制品承受不同高温后的抗压强度、矿物相演变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钢渣加速碳化制品在200~600℃范围内的高温处理下,抗压强度得到提高,在400℃时达到最大值,为72.4 MPa,较初始强度提高20.5%,钢渣中硅酸钙在高温下进一步发生水化,其水化产物增强了基质连接.当温度达到800℃时,钢渣性能发生劣化,强度降低了90.7%,碳酸
本文对经历5种温度(20℃、200℃、400℃、600℃和800℃)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通过定义压实系数φ和相对密实度Φ两个指标,评价了高温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探讨了混凝土初始压实阶段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统一形式的分段函数建立了考虑初始压实阶段的高温后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0℃和400℃时,混凝土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小幅下降,基体密实度较高,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压实阶段几乎可以忽略,整个压缩损伤过程呈脆性特征.当温度为600℃和800℃时,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大幅减
脉石英是一种优质硅资源,是加工高纯石英的理想原料.对脉石英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分析破碎后和磨矿后不同粒级试样的差异.对原矿-0.6+0.1 mm粒级、-0.1+0.045 mm粒级和磨矿后得到的-0.6+0.1 mm粒级、-0.1+0.045 mm粒级四个试样分别进行磁选除铁和浮选除长石、云母实验.结果表明,该脉石英以大石英颗粒为主,脉石矿物为云母类、长石类矿物和少量铁矿物,四个试样在品质上存在差异.原矿-0.6+0.1 mm、-0.1+0.045 mm粒级和磨矿后得到的-0.6+0.1 m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