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乡镇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呈现出巨大的区域差异,东部、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在职工人均资产总额、职工人均营业利润、职工的文化程度等各项指标上表现出显著的差距。因而,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其制定合适的产业定位政策,以防止乡镇企业的区域差异状况随着全国区域差异程度的加剧而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当然,在制定产业定位政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区域差异,对全国范围内的乡镇企业制定一刀切的产业政策是不科学的。以下就具体分析一下区域差异背景下乡镇企业的产业定位政策。
一、回归农业,进军农产品加工行业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
目前,进行农产品加工的主要是一些农村组织,这些组织管理混乱、技术落后,只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层面上,真正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的还是比较少,而农产品加工却有着可观的利润空间。首先,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已由严重的短缺转变为前几年的供求基本平衡再进一步演变为现在的普遍性供过于求,农产品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许多地方的农产品已经出现了滞销甚至是“烂市”的局面。在这种农产晶形成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在和农户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就具有侃价优势,其原材料的供应就充足而且价格低廉;其次,农产品加工具有巨大的增值效应,在发达国家,70%的农产品需要深加工,其增值部分是原值的5到7倍,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也能达到2到3倍的增值效应;第三,我国消费者对进行过加工和深加工的农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变化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而导致消费观念的变化所致。虽然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经过深加工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更将会受到国际消费者的青睐,其出口增幅也会大幅提高;第四,乡镇企业在涉足利润空间较大的农产品加工行业时,就能完全避免和城市工业的正面竞争,乡镇企业由于地处乡村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原材料采购、运输上都比城市工业占有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市场半径较小的易腐且难运输的农产品而言,进行农产品加工已非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莫属。
二、向第三产业发展是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
在上世纪80年代,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一样也是主要从事传统的制造业,而同期城市工业也把产业定位的重点放到了制造业。随着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呈现出了逐渐递减的态势,同时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产业趋同现象也日益明显,这就对众多从事制造行业的乡镇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在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凭借着灵活的经营思想、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良好的经济环境及时地转变了经营观念,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新的定位并对市场进行新的细分,逐渐把产业定位的重点从制造业转向了第三产业。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主要从事的还是传统服务业。传统性的服务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这将会导致众多乡镇企业一涌而上的后果,结果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重复投资严重。基于这种境况,东部乡镇企业不仅应该以第三产业为其主导产业,而且还应该向现代的服务行业甚至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纵观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笔者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前景比较乐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我国实现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诺言的兑现,我国的金融、保险、海关等这些现代服务行业将对外开放。届时,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可凭借地处农村的优势并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进军现代服务行业。金融业、保险业等这些现代型的服务业在农村地区来说还是新型的行业,其利润空间较高,进入障碍也比较高,所以那些有一定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乡镇企业将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军现代服务业,从而避免行业内市场竞争陷入混乱的窘境。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美国为首兴起的“新经济”浪潮也席卷全球,目前众多中小型企业纷纷进军以IT业为主的高科技行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众所周知,东部地区城市化程度比较高,众多中小型企业是乡镇企业的主力军。中小型企业产权清晰、经营灵活且愿意承担风险,是进军高科技行业的最佳选择。国外的经验也表明,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众多高科技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所发明的。因而,在二次创业的大好形势下,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力军的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地把产业定位的重点转向高科技行业,这将是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产业定位的战略选择。
三、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是部分中小型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
全国范围内的所有乡镇企业并不是都具备向农产品加工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发展的优势,部分乡镇企业并不具备资金上的优势,也不具备技术上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和高科技行业的进入障碍较高就把这些乡镇企业拒之门外,这些企业也不可能和城市工业进行竞争而把产业定位在制造业。如何对这些实力较弱的乡镇企业进行产业定位也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和城市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将是可行的战略选择。
一个大型的企业,必然存在一个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这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的重要性有异,我们把对企业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环节称为核心业务。在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大型的企业很难把整个价值链纳入自己的组织框架下,从而形成纵向一体化,因为大型企业并非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都是专业性的,非专业性的经营将会导致价值链环节上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会出现范围不经济,从而导致企业总体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中小型乡镇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某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水准,其“专”、“精”、“特”优势的发挥可以充分利用经验曲线和范围经济,从而使成本大幅下降。城市大型企业价值链较长,中小型乡镇企业专业化水平高,从而就导致双方进行合作是最佳的选择。大型企业把某些非核心性的业务分包给中小型乡镇企业,自己则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核心业务,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就使城市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乡镇企业达到“双赢”的结果。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学院国际工商学院)
一、回归农业,进军农产品加工行业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
目前,进行农产品加工的主要是一些农村组织,这些组织管理混乱、技术落后,只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层面上,真正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的还是比较少,而农产品加工却有着可观的利润空间。首先,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已由严重的短缺转变为前几年的供求基本平衡再进一步演变为现在的普遍性供过于求,农产品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许多地方的农产品已经出现了滞销甚至是“烂市”的局面。在这种农产晶形成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在和农户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就具有侃价优势,其原材料的供应就充足而且价格低廉;其次,农产品加工具有巨大的增值效应,在发达国家,70%的农产品需要深加工,其增值部分是原值的5到7倍,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也能达到2到3倍的增值效应;第三,我国消费者对进行过加工和深加工的农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变化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而导致消费观念的变化所致。虽然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经过深加工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更将会受到国际消费者的青睐,其出口增幅也会大幅提高;第四,乡镇企业在涉足利润空间较大的农产品加工行业时,就能完全避免和城市工业的正面竞争,乡镇企业由于地处乡村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原材料采购、运输上都比城市工业占有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市场半径较小的易腐且难运输的农产品而言,进行农产品加工已非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莫属。
二、向第三产业发展是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
在上世纪80年代,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一样也是主要从事传统的制造业,而同期城市工业也把产业定位的重点放到了制造业。随着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呈现出了逐渐递减的态势,同时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产业趋同现象也日益明显,这就对众多从事制造行业的乡镇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在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凭借着灵活的经营思想、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良好的经济环境及时地转变了经营观念,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新的定位并对市场进行新的细分,逐渐把产业定位的重点从制造业转向了第三产业。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主要从事的还是传统服务业。传统性的服务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这将会导致众多乡镇企业一涌而上的后果,结果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重复投资严重。基于这种境况,东部乡镇企业不仅应该以第三产业为其主导产业,而且还应该向现代的服务行业甚至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纵观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笔者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前景比较乐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我国实现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诺言的兑现,我国的金融、保险、海关等这些现代服务行业将对外开放。届时,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可凭借地处农村的优势并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进军现代服务行业。金融业、保险业等这些现代型的服务业在农村地区来说还是新型的行业,其利润空间较高,进入障碍也比较高,所以那些有一定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乡镇企业将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军现代服务业,从而避免行业内市场竞争陷入混乱的窘境。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美国为首兴起的“新经济”浪潮也席卷全球,目前众多中小型企业纷纷进军以IT业为主的高科技行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众所周知,东部地区城市化程度比较高,众多中小型企业是乡镇企业的主力军。中小型企业产权清晰、经营灵活且愿意承担风险,是进军高科技行业的最佳选择。国外的经验也表明,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众多高科技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所发明的。因而,在二次创业的大好形势下,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力军的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地把产业定位的重点转向高科技行业,这将是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产业定位的战略选择。
三、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是部分中小型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
全国范围内的所有乡镇企业并不是都具备向农产品加工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发展的优势,部分乡镇企业并不具备资金上的优势,也不具备技术上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和高科技行业的进入障碍较高就把这些乡镇企业拒之门外,这些企业也不可能和城市工业进行竞争而把产业定位在制造业。如何对这些实力较弱的乡镇企业进行产业定位也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和城市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将是可行的战略选择。
一个大型的企业,必然存在一个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这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的重要性有异,我们把对企业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环节称为核心业务。在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大型的企业很难把整个价值链纳入自己的组织框架下,从而形成纵向一体化,因为大型企业并非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都是专业性的,非专业性的经营将会导致价值链环节上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会出现范围不经济,从而导致企业总体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中小型乡镇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某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水准,其“专”、“精”、“特”优势的发挥可以充分利用经验曲线和范围经济,从而使成本大幅下降。城市大型企业价值链较长,中小型乡镇企业专业化水平高,从而就导致双方进行合作是最佳的选择。大型企业把某些非核心性的业务分包给中小型乡镇企业,自己则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核心业务,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就使城市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乡镇企业达到“双赢”的结果。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学院国际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