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该如何发展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都是当之无愧的热词之一,不过今年代表、委员们谈论的重点,不再是中国科技的强弱,而是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深度反思。面对愈演愈烈的环保危机、每况愈下的食品安全、司空见惯的学术造假,中国科技该如何发展,如何用科技成果化解这些社会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了代表、委员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北京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驻地看望了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界委员,并参加他们的联组讨论。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习总书记的面背了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引得现场一片笑声。
  “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现在到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针对环境恶化给人民带来的健康危害,第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钟南山再次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他表示,以前还觉得环境问题比较遥远,只需要兼顾一下,现在已经不仅是要兼顾的问题了。当人们的生活基本要素受到威胁时,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了危机。
  一直以来,大家对环境的关注热度从未降温,“环保”一词也频频出现于大众视野,特别是前段时间我国北方城市几次三番受到雾霾侵袭,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也再次敲响了环保的警钟。
  “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把大家的殷切期待变成掷地有声的承诺。同时,政协和人大的新任发言人,也都被问及雾霾、环境保护等问题,给治霾问题做足了外围功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绿化委员会副主任贾治邦在两会期间表示,只有抓好直接减排和间接减排两个方面,才有可能解决人民关注的水、雾霾、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要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领域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煤炭的消费总量,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切实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进一步加快工业的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能,尽快淘汰“两高”的落后产能,推广使用先进的脱硫脱硝设备,降低工业烟尘和粉尘的排放。同时,还要抓好生态建设的间接减排,加大生态补偿资金的投入力度,推动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确保空气质量切实得到改善。
  从今年3月1日起,香港对携带婴儿奶粉出境开始实施严格管控,规定禁止从香港输出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配方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同时,香港政府建议每名16岁以上人士可带不超过1.8公斤奶粉,并首次禁止16岁以下人士携带奶粉。任何人若违反新规,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将罚款50万元及监禁两年。
  新规一经发布,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陈建国表示,政府监管不利、商业领域内的道德下降导致这次香港奶粉限购事件的发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谈到群众对购买国产奶粉缺少信心时说,造成这一现状,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
  “塑化剂” 、“镉大米” 、“毒胶囊”……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断牵动国人神经,而香港奶粉限购令的出现,又一次把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孙运锋在“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提案”中表示,监管交叉、监管空白,是导致“龙多不治水”的根本原因。
  据统计,今年两会期间共收到涉及食品安全内容的提案数十件,其中,直指国家食品安全问题的提案有近20件,一半的提案将矛头指向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政出多门”是监管的一大弊端。全国人大代表徐龙认为,只有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整条食品产业链的监管体系,才能避免出现互相推诿和监管漏洞。
  在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将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另行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食品安全办公室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以整合,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了近年来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的同时,也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以扩大国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创新驱动,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认为,中国经济已慢慢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长期个位数的中速增长,创新驱动是重要的战略选择。要在先行先试地区尝试综合型的改革政策,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革财税体制,适度下放事权,发挥地方政府创新“主战场”的作用,还要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的作用,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创新中来。
  “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发展的好坏,不保护知识产权,无法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理学院谢泉教授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应成为全民共识。
  “现在有很多企业是‘假而不劣’,它没有投入研发,就轻而易举地抄袭。制造行业技术创新的改进,包含了很多人的心血,也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但是很轻易地就被别人仿制了。假冒是对这些研发人员的不尊重,也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了危害。”来自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国人大代表曹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具体环节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再加上极少数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假冒、仿制等侵权行为的蔓延和滋长。   对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来讲,如果认真做创新、做研发的企业都不能获得合理报酬,那么在“负激励”下,企业都去做“山寨”产品,最终消费者获得的只能是质量差的产品和服务。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后,不仅无法获得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而且国内企业家的理念也会被扭曲,积极性也被严重挫伤,最后整个经济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两会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
  科研经费日益增长,但现行的分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方面,一些科研带头人成为“捞金高手”,巧立名目抢占大量资源甚至公款私用;另一方面,一些有意义、有前途的课题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经费,长期举步维艰。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表示,科研经费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公平也不合理,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改善。
  除去经费的分配不合理,浪费问题也让代表、委员深感忧虑。
  “科研经费的浪费问题太可怕了,一定要引起重视,杜绝体制性的浪费”。在3月5日举办的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闵维方对科研经费的浪费感到“痛心疾首”。在他看来,一个项目本来一台设备就足够,但由于高校和科学院是平行的两个系统,两家不得不花双份的钱买高额的设备,只有将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统一和协调,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近六成的科研成果闲置在院所“高墙”内,得不到转化应用。科技成果为什么转化难?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直言,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迟迟不能推进的主要障碍在于现行的科研机制存在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但中国的科研机制存在很大弊端,大批科研机构长期独立于企业之外,使企业创新借不到科技之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在提案中表示,破解产学研结合的制度瓶颈,改变科学和经济两张皮的根本问题,一是要减少基础研究人员,相应增加应用研究人员,地方院校应将科研的重点放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队伍过于庞大,但是大多数研究人员却苦于找不到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一窝蜂地追随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造成了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实体经济,自主创办研发公司。郑兰荪认为,由教师和科研人员创建独立的研发企业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既能实现他们研究成果的转化,又能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三是鼓励优秀毕业生到一线创业,而这需要加快推行我国人事保障制度的改革。
  “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用一个篇章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取得的成就,让坐在台下的科技界政协委员们备受鼓舞。
  全国人大代表、总装备部某基地政委王兆宇表示,目前神舟十号飞船已完成总装,正在进行出厂测试,预计将于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将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指出,今年将是C919大型客机项目工程发展阶段关键一年,中国商用飞机将完成全机详细设计评审、系统工作等多项与客机安全相关的工作,“为飞机未来的成功试飞和安全运营奠定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天宫二号”预计将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射,由于“天宫一号”状态良好,可能延期服役,不排除会出现两座中国“天宫”并存太空的情况。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在我国高科技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我国千余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目前,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如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
  “科研占比首次迈入2%门槛,科技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沈文庆委员指出,相信随着科技强国目标的明确,这个比例未来将会大幅提高。(本刊综合)※
其他文献
基因决定女性更长寿  张巍巍  科学家正在破译生命的一大谜题:为什么女性一般要比男性长寿?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8月2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在论文中,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线粒体DNA的突变如何解释了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的差异。  线粒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对于生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能将人类摄取的食物转化成能量从而为身体供能。该校生物科学学院的达米安·道林等人借助不同起源的雌
今年58岁的周路珍家住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小区,不久前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函,她申报的“防爆轮胎”获得国家专利。这种轮胎,即使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爆胎,也能完全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12年来,她和丈夫笪金华至此已经有20项发明在手,且都获得了专利证书。    丈夫的发明源自车祸  1997年10月的一天,周路珍的丈夫笪金华从镇江乘坐公交车回家。车到拐弯处时,由于天色已黑,一辆轿车开着远光灯直驰
五月的阳光 灿烂了龙山美丽的风景  五月的花海 绽放出人们久违的豪情  徜徉于这片神秘热土  仿佛穿行在天地古今  奇山异峰 精彩纷呈  江河蜿蜒 交相辉映  这里是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廊  这里是神奇湘西的文化秘境  这里有土司王朝的神圣疆土  这里有千秋万载的土苗寨村  巍峨青翠的乌龙山  久久回荡着当年军号的嘹亮与余音  清澈见底的酉水河  汩汩流淌着湘西儿女的淳朴和真情  绵延百里的飞虎洞
固体燃料乙醇及其制备方法  成果简介: 这是一种固体燃料乙醇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将氢氧化钠水溶液与工业乙醇混合液预热:将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到盛有部分工业乙醇的容器中,预热到65℃-75℃;(2)硬脂酸乙醇溶液制备:将硬脂酸加入到盛有剩余工业乙醇的容器中加热,使硬脂酸溶解;(3)固化反应:将硬脂酸乙醇溶液温度升至65℃-75℃后,一边搅拌,一边将预热好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和果胶溶液加
湘江经由株洲流入长沙,如果湘江株洲段没有有效治理,长沙人民的生活将永无宁日,长沙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受到制约。  株洲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成为城市创环卫的“拦路虎”。不过如今,作为中国有色行业的“老大哥”,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冶集团)一跃成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翘楚。  绿色转型华丽变身  如何实现由昔日的能耗大户、排污大户转变为绿色企业的典范?
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传统大科学领域设施得到完善和提升;设施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设施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20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  《规划》指出,未来20年,我国科技发展将
与传统创可贴不同的是,冷敷创可贴的外形类似水滴状,比1元硬币稍大,药棉上有两个凸起的小囊区分别储存了水和硝酸铵,使用时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降温、收缩血管的作用 ,小傷口10秒就能止血,还能起到镇痛的效果。
营造促进创新的良好环境    作为典型创新型国家,德国不断营造促进创新的良好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科研实力雄厚,创新创意层出不穷。在基础研究领域,德国科学家获得了10%左右的诺贝尔奖,包括伦琴、爱因斯坦在内的65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仅过去15年中,就有8位德国人获诺贝尔奖。在应用研究领域,德国在机械制造、生物医学、医疗技术、环境科学、车辆制造、纳米技术、光学技术、微系统技术、生物技术等
第六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9月3日至5日在京召开。据了解,纳米技术已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三大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论文数量、专利数量以及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指标已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中信重工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油压机完成“大考”,成功锻造438吨特大型钢锭。将满足国内水电、火电、核电、加氢反应、冶金、船舶等大型装备关键大型自由锻件的制造需求,有效提升我国大型锻件、重型装备制造的产业能力。  随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18500吨油压机、750吨·米操作机迅速联动。约10分钟后,一支重达438吨的特大型钢锭在550吨锻造吊的强力夹持下,缓缓移向18500吨油压机工作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