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提升校园文化层次,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构筑特色校园的有效途径,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生合作,改善人际关系等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高等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洗礼,是每个高职院校肩负的重要而紧迫的责任。高职校园文化是塑造高等职业教育形象,增强高职院校外在竞争力和内在凝聚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职院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展示。因此,高度重视和发展校园文化应当也必须是各个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同时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但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打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校提升了办学水平,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也提高了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不明,思路不清
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上级要求什么就建设什么,别人有什么就发展什么;对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缺乏整体规划,无章可循,工作被动;对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把握不够系统、科学,建设无序,与社会企业文化脱钩,缺乏职业环境熏陶。还有一些院校甚至认为学校有校园、办公楼、教学楼、教师、学生就可以了,认为学生在教室学习,教师在课堂授课就够了,把资金投入在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上,是舍本求末,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是浪费时间,设立文化活动设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搞花架子,这些认识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重外轻内,头重脚轻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保障机制,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一些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等同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教学设施的建立,一味强调发展校园环境和硬件建设,重视外在的物质基础建设,轻视内在的人文精神积累,这种做法脱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宗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三)通俗文化,冲击主流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通俗文化,这种文化是以网络文化为主,包括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手机文化、课桌文化、厕所文化、以及社会低级文化交汇形成的文化形式,它是校园文化的低级层次,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时尚性、调剂性,这种文化思潮冲击着高职主流校园文化。
(四)社会误解,发展无序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国家重点中专、技校升格发展起来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严重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所承载的精神风格还不够鲜明和突出,许多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缺乏科学全面的了解,导致认识上的偏差。高职院校的教职工来自于各个学校、各个层次,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文精神和对文化历史的认同感、归属感,而学生则多是无缘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高考成绩比较低的学生们,加重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误解,无论是在高职院校工作的教师还是在这里学习的学生都有着较大的自卑感和弱势感。院校缺乏对校园文化结构和功能的深刻了解,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主流文化在学生中处于失语状态,因此在校园文化在发展上呈现出无序性。
二、高职院校提升校园文化层次的途径
(一)明确目标,整体规划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目标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密不可分,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才能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正确框架和充满浓厚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氛围,从而明确校园文化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办学方向及理念,进行必要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向、措施、效果等具体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发展思路在总结、探索高职院校共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院校的历史沿革、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和所处地域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整体规划,结合学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对校园文化进行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从而促进校园文化与学院目标协调发展。坚持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使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紧紧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支柱产业振兴的需要。明确这一核心问题,进一步确立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这一发展主题去进行设计和实施,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整体事业发展。
(二)整合资源,优化结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适当地引入社会文化因素,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环境,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地方的关系较为密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应注重引进区域文化,整合區域资源优势和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区域文化教育资源,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为地方服务”的理念,立足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师生热爱祖国河山、建设美丽家乡的感情。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吸引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实现科研和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科研和实训基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和实训设备的及时更新,从而优化整个院校全方位资源优势结构,整体提升院校核心竞争能力。
(三)完善机制,创新模式
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孙菲.浅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2]付子顺.推进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作者单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高等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洗礼,是每个高职院校肩负的重要而紧迫的责任。高职校园文化是塑造高等职业教育形象,增强高职院校外在竞争力和内在凝聚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职院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展示。因此,高度重视和发展校园文化应当也必须是各个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同时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但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打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校提升了办学水平,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也提高了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不明,思路不清
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上级要求什么就建设什么,别人有什么就发展什么;对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缺乏整体规划,无章可循,工作被动;对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把握不够系统、科学,建设无序,与社会企业文化脱钩,缺乏职业环境熏陶。还有一些院校甚至认为学校有校园、办公楼、教学楼、教师、学生就可以了,认为学生在教室学习,教师在课堂授课就够了,把资金投入在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上,是舍本求末,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是浪费时间,设立文化活动设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搞花架子,这些认识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重外轻内,头重脚轻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保障机制,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一些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等同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教学设施的建立,一味强调发展校园环境和硬件建设,重视外在的物质基础建设,轻视内在的人文精神积累,这种做法脱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宗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三)通俗文化,冲击主流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通俗文化,这种文化是以网络文化为主,包括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手机文化、课桌文化、厕所文化、以及社会低级文化交汇形成的文化形式,它是校园文化的低级层次,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时尚性、调剂性,这种文化思潮冲击着高职主流校园文化。
(四)社会误解,发展无序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国家重点中专、技校升格发展起来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严重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所承载的精神风格还不够鲜明和突出,许多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缺乏科学全面的了解,导致认识上的偏差。高职院校的教职工来自于各个学校、各个层次,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文精神和对文化历史的认同感、归属感,而学生则多是无缘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高考成绩比较低的学生们,加重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误解,无论是在高职院校工作的教师还是在这里学习的学生都有着较大的自卑感和弱势感。院校缺乏对校园文化结构和功能的深刻了解,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主流文化在学生中处于失语状态,因此在校园文化在发展上呈现出无序性。
二、高职院校提升校园文化层次的途径
(一)明确目标,整体规划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目标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密不可分,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才能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正确框架和充满浓厚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氛围,从而明确校园文化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办学方向及理念,进行必要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向、措施、效果等具体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发展思路在总结、探索高职院校共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院校的历史沿革、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和所处地域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整体规划,结合学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对校园文化进行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从而促进校园文化与学院目标协调发展。坚持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使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紧紧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支柱产业振兴的需要。明确这一核心问题,进一步确立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这一发展主题去进行设计和实施,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整体事业发展。
(二)整合资源,优化结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适当地引入社会文化因素,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环境,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地方的关系较为密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应注重引进区域文化,整合區域资源优势和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区域文化教育资源,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为地方服务”的理念,立足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师生热爱祖国河山、建设美丽家乡的感情。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吸引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实现科研和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科研和实训基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和实训设备的及时更新,从而优化整个院校全方位资源优势结构,整体提升院校核心竞争能力。
(三)完善机制,创新模式
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孙菲.浅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2]付子顺.推进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作者单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