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讨论如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心病患者急性糖代谢异常进行护理。方法:对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确诊为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新型护理方式,过程包括证血氧含量,用药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的新型护理方式。结果:对照组60例COPD患者在通过常规护理方式后糖代谢紊乱发生人数为24例,发生率为40%,实验组60COPD患者在通过新型护理方式后糖代谢紊乱发生人数为14例,发生率为23%。结论:通过包括证血氧含量,用药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的新型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患者急性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心病 急性糖代谢异常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中简称为慢阻肺(COPD),主要特征为完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常常与有害颗粒和气体所引起的异常炎症反应有着必然联系。慢性阻塞性肺病起初虽只影响呼吸系统,但随着病情发展,也可对全身各系统造成影响[1]。预防和控制有病毒,细菌,支原体所引起的感染是避免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础条件,同时应避免物理粉尘和化学气体吸入。门诊过程中常常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功能紊乱,会影响到COPD的治疗过程[2]。为了讨论如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心病患者急性糖代谢紊乱进行护理,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确诊为COPD患者进行对比试验,探讨包括保证血氧含量,用药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的新型护理方式对COPD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肌酐,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诊断为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心功能II至IV级,同时部分患者伴有II型呼吸衰竭。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范围在50~79岁,平均年龄为63±7.03岁。120根据临床表现,检查数据,影像学诊断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学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诊断标准。排除患者患有肝功能损害,高血压及既往糖尿病病史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评级,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包括指导使用呼吸器,按照医嘱使用类固醇及抗生素药物等。
1.2.2 实验组护理包括:(1)通过及时计量的祛痰,扩张支气管药物治疗和氧气吸入治疗等保持患者血氧含量,维护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高碳酸血症,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2)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预防感染,预防心衰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避免高浓度葡萄糖的使用,责任制保证密切观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有特殊情况发生要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进行处理。(3)患者入院治疗时对血糖进行第一次监测,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检测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检测患者在进食2h后血糖水平高于12mmol/L时需及时使用降糖药物治疗。(4)在住院治疗期间食物方面应避免摄入高碳水化合物,优先食用高蛋白饮食,增强患者体力,加速病情好转。
1.3 数据统计:统计两组患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
1.4 数据整理: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X2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60例COPD患者在通过常规护理方式后糖代谢紊乱发生人数为24例,发生率为40%,实验组60COPD患者在通过新型护理方式后糖代谢紊乱发生人数为14例,发生率为23%。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发作期实验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76±0.59.餐后2h血糖水平为9.98±1.02.动脉血样分压为7.50±1.12.缓解期空腹血糖水平为4.98±0.52.餐后2h血糖水平为8.24±1.12.动脉血样分压为9.52±1.32.时间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新型护理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
3 讨论
糖代谢紊乱会发生在COPD患者病情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临床总结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发生糖代谢紊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血氧含量低会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引起血糖水平上升,血氧下降也会影响肝功能而导致血糖转换速度降低,血糖升高[3];由于感染而导致巨噬细胞分泌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会对胰岛素的分泌造成一定影响,引起糖代谢紊乱;糖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和利尿剂等也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4]。针对上述原因,我院对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急性糖代谢异常进行护理方式讨论总结出提高避免患者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发生,谨慎选择治疗药物,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的新型护理方式,并通过临床120例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发现,新型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原发并治疗提供帮助。
所以,提高避免患者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发生,谨慎选择治疗药物,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的新型护理方式的护理方式对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安强. 肺心病发作期并发糖代谢变化31例原因分析及处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10)
[2] 黄慧敏.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 2010(04)
[3] 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童朝晖,姜超美,代华平,张洪玉,翁心植.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04)
[4] 周卜全,李新科.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中药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05)
作者简介:姓名:徐静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83.07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职位:副护士长;学历:本科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心病 急性糖代谢异常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中简称为慢阻肺(COPD),主要特征为完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常常与有害颗粒和气体所引起的异常炎症反应有着必然联系。慢性阻塞性肺病起初虽只影响呼吸系统,但随着病情发展,也可对全身各系统造成影响[1]。预防和控制有病毒,细菌,支原体所引起的感染是避免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础条件,同时应避免物理粉尘和化学气体吸入。门诊过程中常常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功能紊乱,会影响到COPD的治疗过程[2]。为了讨论如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心病患者急性糖代谢紊乱进行护理,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确诊为COPD患者进行对比试验,探讨包括保证血氧含量,用药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的新型护理方式对COPD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肌酐,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诊断为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心功能II至IV级,同时部分患者伴有II型呼吸衰竭。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范围在50~79岁,平均年龄为63±7.03岁。120根据临床表现,检查数据,影像学诊断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学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诊断标准。排除患者患有肝功能损害,高血压及既往糖尿病病史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评级,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包括指导使用呼吸器,按照医嘱使用类固醇及抗生素药物等。
1.2.2 实验组护理包括:(1)通过及时计量的祛痰,扩张支气管药物治疗和氧气吸入治疗等保持患者血氧含量,维护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高碳酸血症,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2)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预防感染,预防心衰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避免高浓度葡萄糖的使用,责任制保证密切观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有特殊情况发生要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进行处理。(3)患者入院治疗时对血糖进行第一次监测,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检测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检测患者在进食2h后血糖水平高于12mmol/L时需及时使用降糖药物治疗。(4)在住院治疗期间食物方面应避免摄入高碳水化合物,优先食用高蛋白饮食,增强患者体力,加速病情好转。
1.3 数据统计:统计两组患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
1.4 数据整理: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X2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60例COPD患者在通过常规护理方式后糖代谢紊乱发生人数为24例,发生率为40%,实验组60COPD患者在通过新型护理方式后糖代谢紊乱发生人数为14例,发生率为23%。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发作期实验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76±0.59.餐后2h血糖水平为9.98±1.02.动脉血样分压为7.50±1.12.缓解期空腹血糖水平为4.98±0.52.餐后2h血糖水平为8.24±1.12.动脉血样分压为9.52±1.32.时间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新型护理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
3 讨论
糖代谢紊乱会发生在COPD患者病情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临床总结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发生糖代谢紊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血氧含量低会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引起血糖水平上升,血氧下降也会影响肝功能而导致血糖转换速度降低,血糖升高[3];由于感染而导致巨噬细胞分泌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会对胰岛素的分泌造成一定影响,引起糖代谢紊乱;糖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和利尿剂等也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4]。针对上述原因,我院对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急性糖代谢异常进行护理方式讨论总结出提高避免患者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发生,谨慎选择治疗药物,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的新型护理方式,并通过临床120例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发现,新型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原发并治疗提供帮助。
所以,提高避免患者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发生,谨慎选择治疗药物,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的新型护理方式的护理方式对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安强. 肺心病发作期并发糖代谢变化31例原因分析及处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10)
[2] 黄慧敏.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 2010(04)
[3] 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童朝晖,姜超美,代华平,张洪玉,翁心植.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04)
[4] 周卜全,李新科.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中药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05)
作者简介:姓名:徐静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83.07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职位:副护士长;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