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城堡闽西南土楼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城堡,可能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英国那种庞大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堡建筑,其实这种城堡式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南方土地上早就存在着,并仍将继续保持下去。
  
  土楼建筑——城·墙意识的延伸
  
  城堡式宅第的出现与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城墙意识的延伸与发展。历史上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城和墙的国家。城,自创建之初是基于军事防卫目的。天子和诸侯们修城,就是要建立一个能保卫自己和臣民的堡垒、一个自己的天下。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征用民夫,因地形,制险塞,把原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建了不少城墙,连成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上最宏伟的人类工程。隋唐长安城,周长36公里,号称为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都城:举世公认的明清北京城、北宋东京汴梁城,个个气势宏伟,但与万里长城相比只能算是中等长的墙了。与此相应的,大到各州、府、县处处都高筑墙、深挖壕、城门巍峨,森严壁垒,小到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寨墙、圩城、围子相环绕。甚至到每家每户的四合院也多是高墙相围,对外不开或很少开窗,高墙深宅,与外隔绝。古代人民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个大城套中城、小城中有高墙的天地中,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这种犹如城堡式的建筑形式,是中华民族家庭聚居关系的集中体现。
  闽西南土楼是现存城堡式建筑的典型。它所在的乡村处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永定、南靖、平和、华安、漳浦、诏安、云霄等地。那里山势蜿蜒,峰峦叠嶂,山坳里、坡地上,千姿百态的土楼像繁星般密集。土楼的居民主要是客家人,虽然华安、南靖等地有不少土楼是闽南人建造的,但这些闽南人大多是客家后裔。
  土楼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形,另外还有椭圆形、八卦形、半月形、交持形等。虽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却又有明显的共性:每一座土楼都有自己名字,大都取自族谱里的祖训。跨过石门槛,进入土楼门厅,这里一般都有舂米用的槌子,供人小坐的自凳。眼前是宽阔的天井,天井中间都有一口井。正对门厅便是祖堂,是土楼居民祭祀、婚丧、议事的地方,有着浓厚的家族血缘色彩,所有的土楼,一楼都是灶间,是每家每户做饭、用膳和会客的地方;二层则是禾仓,放置谷物和各种农具杂物;三楼以上才是卧室。也只有从三楼开始,才对外开一孔小窗。所有的房间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由一条畅通无阻的走廊把它们紧紧地连成一个整齐的圆环,或者一个巨大的“口”字。
  


  客家人建造土楼的目地,在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说是土楼人的先祖从中原迁徙而来,落户异地他乡,“惟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为了防盗匪的骚扰和土著的进攻,聚族而居,建起了土楼。土楼客观上固然有防御的作用,但从史料分析来看,客家先民南迁定居之后,远离了中原战火纷飞、灾祸连年的环境,得到相对的稳定与发展,其所处的山区要比沿海地区更少匪祸与天灾,收成也更有保障。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也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土楼表现出来的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建筑特点,以及聚族而居的血缘特征,也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一个缩影。
  土楼有形的建筑基础是石块,无形的基础则是千百年来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的儒、道传统观念。在这坚实强大的基础上,擎起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楼奇观。
  
  “土楼王子”振成楼的故事
  
  洪坑土楼群是最富盛名的土楼建筑群体,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在90年代初由政府投资建成“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是目前开发最成熟、规模最大的土楼旅游景区。
  清澈的洪川溪穿村而过,村头大桥、月娥桥、万基桥等五座桥连接着整个村庄。青山如黛,溪流潺潺,阡陌纵横,稻花飘香,别致的土楼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这便是洪坑土楼群,共有46座明清建造的土楼,雄伟古朴,富丽堂皇。
  说到洪坑土楼,便要说到林氏三兄弟。清朝末年,林德山、林仲山、林仁山三兄弟,经营条丝烟和烟刀生意,产品畅销日本、东南亚各国,积攒了大量财富,富甲永定。于是在1880年,三兄弟集20万光洋建造了一座府第式的方型土楼——福裕楼。此楼外形像三座山,隐含三兄弟“三山”之意。整座楼在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里面则分为三大单元。
  1909年,因人丁兴旺,林仁山又开始筹划兴建另一座土楼,但由于种种原因,建楼的事搁置下来。1912年,林仁山怀着未建成土楼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次子林鸿超为继承父志,自己设计并邀叔伯兄弟合资,历时5年,花费8万光洋,建成了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振成楼。大门上仍清晰可见的门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将楼名“振成楼”的“振成”两字嵌入联首,以示楼主对上祖林福成、林丕振的敬重和纪念,意即不论是国是家,都要遵纲守纪,才能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
  人们一般把振成楼当作圆楼,其实它是一座八卦形的内圆心外两环的土楼。外环四层高16米,一共有184个房间,内环两层,有32个房间。外环以标准八卦图式分为八卦即八大单元,一卦设有一部楼梯,从一层通向四层。每卦之间筑青砖隔火墙分开,但有拱门相通,如果关起门来,便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贯通,连成整体。
  走过振成楼的楼门厅,面前是二层的内环楼,门楼上刻着“里堂观型”四个字,出自当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的手笔,意为“乡部学习效仿的楷模”。楼主林鸿超在1913年做了北洋政府的参议员,曾与黎元洪共事,振成楼落成时黎元洪还特地赠匾褒奖。
  穿过两环两重大门,便是全楼的核心——祖堂。这个宽敞明亮的祖堂大厅,像是个现代化的多功能大门,可用于全楼人的婚丧喜庆、聚会议事、接待宾客以及演戏观戏。正门两边耸立四根圆形大石柱,象征灵魂接天的意思,屋顶呈三角形,酷似古希腊的雅典神庙。土楼虽小,却是外土内洋,中西合璧这些石柱高7米,周长15米,每根重达1万余斤,80多年前没有机械作业,全靠人工运进楼内并架构起来,这实在令人叹服。
  内、外环楼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位于八卦的阴阳两极上,因此给这两口井蒙上 层玄秘的面纱。东边水井处于阳极,相传建楼之初,不少人常喝此井之水,后来都成了工匠师傅,故称为智慧井。西边水井在阴极,水质清冽,犹如镜子,喝入口中则清爽甘甜,据说常饮此水会使皮肤娇嫩,头发变得更黑更亮,故称作“美容井”,游人到此也就不能不喝上几口井水。可令人称奇的是,两井之间距离不过30米,同处一个水平面,水温、水位和水的清澈度却明显不同。
  楼里的镂空屏门、门上的木雕、螺旋形的铁栏杆,精致典稚,20多对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无处不是完美的艺术品。
  楼中还有一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内含一个被称为“字王”的“带”字,字中有字,字能造句,据说这个“带”字可分解出百多个字来,奥妙无穷。楼主为此悬赏,请高人破解其中奥秘,常常引得游人抓耳挠腮。
  有了这一个个故事,荣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的振成楼让游人叹为观止。它曾与北京长城、雍和宫的模型并列为中国古建筑的代表, 道亮相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轰动一时。
其他文献
高剑父(1879-1951)字剑父,以字行,号爵廷。广东番禺人。现代著名画家,岭南画派领袖。著有《我的现代绘画观》、《剑父画集》等。高剑父的祖父高瑞彩,父亲高保祥均擅医学、武术,亦能书画。高剑父少年丧父,家境萧条。他早年曾肄业于广东水陆师学堂及岭南学堂,后从师居廉,继而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与廖伸恺、何香凝夫妇结识,一起研究日本及欧洲绘画。后加入白马会、太平洋画会及水彩画会。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
期刊
蝴蝶体态窈窕,艳丽多姿,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被人们誉为“虫国的佳丽”,“会飞的花朵”、“有生命的灿烂图画”——蝴蝶已经成为美的象征!古往今来的诗文、绘画、装饰,都以蝴蝶作为重要题材,苗族蜡染也不例外。据说,蜡染的产生,是由蝴蝶妈妈开始的……  我们离开了浑水,我们告别了家乡。  天天在奔跑,日日在游荡。  哪里才能生存啊,哪里是落脚的地方!  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戴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
期刊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二、四月四等。    锡伯族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
期刊
深圳既是现代化的时尚都市,又是有千平历史的古城。深圳的风光美景与人文建筑熔于一炉,旅游观光与历史文化合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土景观画卷,使人们在深圳感受到现代气息与古代人文相交融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本期《享受文化》关注的是鹏城艺术的领军者一深圳画院,探寻它在当代深圳这一特定时代、特定地域所开辟的创新艺术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目前所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发展兴旺,那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建筑居住空间,其主要形式有巢居与穴居。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原始的建筑,正是它们的出现,使得以氏族为血缘关系的原始部落确定下来,这是中华先民从原始走向农业定居生活的重要文化标志。  根据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不同,原始建筑通常分为穴居或半穴居、巢居、干栏聚落几种形式。 
期刊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肚于读古书”  ——郭沫若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参观完殷都遗址后所赋的诗词反映了殷都遗址的重要史学价值,可以说殷都遗址是先秦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文化的缩影,从这里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先秦时代的历史印迹。    殷墟是先秦文化的缩影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
期刊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风土人文,人类所有民族的风俗都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在元旦即将到来之际,伴随着新春的临近,我们将各地民间风土习俗中的传统年俗文化奉献给读者。    元旦    说年俗,首先要从新年的第一天“元旦”的来历说起。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
期刊
当格调游离于大众审美之外,艺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精英所关注的焦点。沉淀在历史当中的气质由一些看似平常甚至很不起眼的什物散发出来,这样的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于是我们与您一起,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探访那些为中国艺术产生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太师们,分享和学习前辈艺术大师无与伦比的成就而今天华夏大地上又有多少座城市又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新的文化焦点、艺术之都,于是我们关注于现代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当代艺术
期刊
一个和风旭日的下午,笔者一行来到深圳画院观看“冯纪忠和方塔园”的展览,在深圳画院严善錞副院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声、光、影组成的奇妙的建筑艺术空间。  “由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艺术是深圳画院近年来所做的尝试课程。”严副院长一边介绍,一边和我们聊起了这次特别的展览模式。近年来,深圳画院在致力于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努力关注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将以往平面性的图片展示带入生动性、互动性的
期刊
恽寿平艺术天赋很高,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得名甚早,但中年以后(约40岁左右)转为以画花卉为主。他从明代沈周、陆治、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从而创造出一种名为“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其特点是抛开院体画先勾勒轮廓后填彩敷色的方法,而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在造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