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联手奔驰,边讲故事边卖车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百年奔驰又凭借李宗盛的一句“虽坐拥珍物,宁虚怀若谷”出了圈。长达九分半的宣传片,就像是一篇影像化的叙事散文,主人公所使用的“车”更迭换代,经历了从自行车、面包车再到奔驰MPV的阶梯升级,在酸甜苦辣、水深火热的日子里终于明白了“成功从不被谁终于拥有,我们至多与它片刻并肩”。至于惯例中商业化的产品卖点植入,则到电影结束也没有出现。当“音乐教父”变身文案大师,寥寥几笔写尽人生际遇浮沉,也体现了百年豪华品牌的自信与底气。
  其实,早年李宗盛就参演过 New Balance出品的《致匠心》,引得大家一致好評。可如今,同样是联合百年品牌,从制作、表现形式上也都十分贴近前两次的“成功经验”,网友们的评价却趋于两极化。既然与前作并无二致,那么究竟为何“故技重施”收效存疑呢



  归纳文后评论,大家的不满多来自于以下三点:第一,相比于以“匠人”身份讲述自己的往事经历,虚构的剧情外加旁白的展现方式更显说教意味,不容易让人深入情节;第二,“成功”这个话题,虽与奔驰MPV系列汽车目标消费者身份以及品牌准则“The Bestor Nothing”匹配,但比起“工艺精良”和“脚踏实地”未免显得粗陋一些;第三,品牌调性或是褒贬差异的根本,二者虽同为百年品牌,但New Balance将目标对准新生代年轻消费群体,基于社交媒体阵营以数字化营销的方式捕获更多年轻受众,奔驰则是深挖中高端消费者,错将微电影与网络渠道组合方式作为主阵地。

情怀不是一个“必杀技”


  少年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身处不惑之年,经历与感受定不相同,或许口碑两极化也正源于此。但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大家说好不算好,唯有“不惑年”的接受和肯定才算是真的成功。
  为探究宣传片的真实效果,我们针对奔驰MPV系列目标消费者展开了小范围的微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仅含三题。
  首先,在“您是否知晓此次李宗盛制作奔驰微电影活动”中,仅有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在调查前收看过这档微电影,如此局限的到达率有悖一部广告片的真实,可见单从传播的广度来讲,远不及前作的“现象级”传播。
  其次,我们将宣传片拿给“不惑年们”看,并记录下他们的感受。在问题“您对此宣传片的评价如何 ”之下,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对微电影的肯定,另有逾两成的人表示片中内容平实,但没有过多的问题或是引发不适。看起来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战绩了,但这个“好”字真的是在讲宣传片吗
  最后,我们向表达“效果超出预期”的41位受访者追问“您认为宣传片中最巧妙的地方在于什么”,有六成的赞许者表示,他们肯定宣传片的原因是出于对李宗盛的个人情感,另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出于对奔驰“虚怀若谷”的情怀,仅有5人表示是宣传片本身足够出彩。这倒是反映出奔驰联手“不惑年”的代言人李宗盛或许是个得当的选择,但片子本身的口碑似乎不尽如人意。

红利好,牙口也要好


  IP融合营销固然是博取关注的良策,讲出有情怀的好故事也能与品牌调性相得益彰,但无论多精湛的策略都不可生搬硬套,东施效颦的结局总还是功力不到家。奔驰若只想讲个感人肺腑的品牌故事或许可行,若想边讲故事边卖车,还得考虑几个问题:
  第一,宣传片剧情过于戏剧化,夸张手法过度。影片中,为体现奔驰车主的开朗旷达,渲染出小孩子吃冰激凌污染车中内饰,此时,老师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投以微笑表示许可,如此不当的处理当真是“用力过猛”,非但没有表现出童真,反倒让人感受到“素质欠缺”,失了人文关怀。
  第二,故事片属性与目标消费者诉求不一致。奔驰MPV系列的目标消费者集中在中年以上事业有成的领军人物,或是经济资源雄厚的公司作为公务用车或私人商务座驾。而此类高端消费者最以理性著称,在发生类似购置汽车这类复杂的购买决策之前,从唤起需要、收集信息到产品性能、估价行为的谨慎考量和计划占据主导。也就是说,面对精英人士,一味感性召唤终究不尽如人意,这也印证了深度访谈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商务购车因素是“购车成本”和“车型”,老板在买车的时候想的是花多少钱赚得多大的面子,而非这辆车有没有人情味儿。
  成功的途径有多种,或天时地利,或谋事在人。奔驰未必急需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对症下药才是善策。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最近,新锐国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官宣周迅担任其首位全球代言人,这件事情迅速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不少人对这个组合表示诧异。  一般来说,品牌选择代言人首先考虑的是代言人和品牌的定位契合程度,不管艺人是流量为王还是作品制胜,调性很关键。因为打造品牌需要的更多的是市场的理性认知,代言人只是感性层面的推力。  以往品牌的理性一定要和代言人的感性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现在很多品牌开始进行反向行动。我们来盘点一
期刊
包政老师《营销的本质》这本书上讲到企业的三种商务活动方式模型:大规模销售方式、深度分销方式、社区商务方式。现实中不同企业的商务活动,都可以归纳到这三种不同的销售模式中。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通路构建上,其发力点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说营销如修路,那么修的是什么路 企业与客户之间无外乎三种联系: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所以,修路,第一是跑信息,第二是跑物品,第三是跑资金。对于不同的行业,这些东西的特征是
期刊
曾有人戏谑:这个世界有三个重要苹果,每一个都足以改变世界。一个被亚当和夏娃偷食,这是人类的起源;第二个则砸落在牛顿头上,始料未及地“砸出”万有引力;最后一个则是由乔布斯手握出场,如今不仅富可敌国,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前两个“苹果”我们已无从考究,第三个仍在持续影响世界。然而,近年来尽管苹果公司市值屡创新高,产品表现力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感叹:“对手在开拓,苹果在‘堕落’,创新路
期刊
“淡季做市场,旺季做销量”是营销界老生常谈的话题。时下,天气一天天转凉,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少市场产品越冬已迫在眉睫。  淡季营销究竟如何开展才行之有效呢 “旺季取利,淡季取势”是近年来淡季营销的精髓所在。结合饮料等快消行业特点,笔者谈谈市场越冬或者说传统淡季的事。打破思维定势是首要条件  市場要想顺利越冬做到淡季不淡,首先要转变一个观念,树立“淡季的市场,旺季的思想”。  我们先看看常态下的
期刊
16世纪晚期,郁金香从土耳其引入西欧,由于这种花外形好看又特别稀少,欧洲的贵族把拥有它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这个时候投机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推动郁金香的价格不断升高。  慢慢地,欧洲民众也看到了此中的获利机会,开始像投机商一样狂热地炒郁金香,都想从不断上涨的价格中得利。但到了1637年2月,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  接下来的6个星期内,郁金香的价格平均下跌了90%,产生了人类史上
期刊
在这个商业世界中,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品牌差异感越来越模糊,到最后,同行都是在红海血泊中互相伤害,都过得很没安全感。因为,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主流的品牌营销逻辑是基于产品的,但是产品从质量、功能上来说,却越来越“差不多”。与此同时,人群却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多样化,这和产品的越来越“统一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要创新,切入点就要从以前的关注产品过渡到关注文化、关注人群的意识形态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一天晚上,在国贸高级办公楼就职的打工人Linda(为场景格调而化名)预约了滴滴打车。司机私信过来:明早去接你的话我四点就要起床,距离有点远起不来,希望你取消行程。Linda愤而质问:你是不是勇敢的打工人了 司机秒回:明早我一定准时去接你!  第二天早晨,Linda遭遇反杀,司机提前20分钟到达并打电话:快点起来,咱们别迟到了!打工人的脾气简直是一点就爆。  打工人有骨气也
期刊
有种说法,当今世界的五大科技巨头是微软、苹果、谷歌、脸书和亚马逊,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市场竞争可能不会终结谷歌、脸书和亚马逊在各自核心市场的霸主地位。那么,这对我们会有麻烦吗平台在扮演上帝吗   “曾经有一个IT届的大拿,在2005年左右就说过总有一天,如果连谷歌也搜不到某个东西,那这个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世界有可能会变成这样,这是一个预言。但是这个预言到了2020年变成了什么 总有一天,如果说一
期刊
2017年,名为“洛天依”的歌手举办第一场演唱会,售价1280元的门票在上架3分钟后被一抢而空,这场演唱会的独家网络直播平台AcFun的观看人数更是超过百万。还有一位名为“初音未来”的日本歌手,其演唱会更是一票难求,全球粉丝过亿。  不过,这两名“歌手”都不是真人,而是用技术合成的虚拟歌手。但这两名歌手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远远超过大部分真人歌手。类似这种现象,在很多人的生活和主流媒体中是很少见到的,
期刊
自2013年诞生以来,安慕希就定位“高端希腊酸奶”,由此凭借绝对的差异化优势,在众多乳制品品牌中杀出重围,被年轻消费者所喜爱。2019年,其销售额更是突破了200亿,成为常温酸奶市场的领导者。  除了自身的产品力之外,安慕希的花式跨界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代言综艺,跨界开茶馆,做丝巾,出冰棒,甚至推出香菜味等各式猎奇口味的酸奶,因此也被网友戏称为“万物皆可安慕希”。但是这次,安慕希却失意了……酸奶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