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怒“打工人”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s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一天晚上,在国贸高级办公楼就职的打工人Linda(为场景格调而化名)预约了滴滴打车。司机私信过来:明早去接你的话我四点就要起床,距离有点远起不来,希望你取消行程。Linda愤而质问:你是不是勇敢的打工人了 司机秒回:明早我一定准时去接你!
  第二天早晨,Linda遭遇反杀,司机提前20分钟到达并打电话:快点起来,咱们别迟到了!打工人的脾气简直是一点就爆。
  打工人有骨气也有脾气,这点请准备蹭热点的企业和名人一定要想清楚。打工人不只是背着蛇皮袋踏上绿皮火车去工地的工友,还有办公室的“996”白领,甚至还有已经坐上单间的领导们。如果这些你都融不进来,请千万别强融。

宝马可能输给五菱宏光


  这时候可以推出一个反面教材—宝马。宝马一直有个优点,就是跟热点很快,这次也不例外,打工人的梗一出来后,宝马官博更新了博文“我已经加满油了,你呢 打工人”并配了一张鲜艳的宝马跑车图。本来是想拉近和打工人的距离、增强互动的,没想到这车翻得猝不及防。



  确实,从这短短的一行字里真的难以读出和打工人的共勉和相惜,甚至还读出了一丝傲慢和轻视。网友也是直接:“这梗是你玩的吗 ”“有些称呼只适合群体内使用,黑人兄弟互称尼哥是人家自己开玩笑,你跟着凑什么热闹啊 ”我们打工人的尊严不可随意侵犯,毕竟被生活百般蹂躏后,我们只剩倔强和嘴硬。
  宝马为了平息打工人的愤怒,只好把打工人三个字删掉,变成了一句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我已经加满油了,你呢 ”打工人这才善罢甘休。一向擅长跟风玩梗的宝马这次翻车翻得有点没头脑,小编们还是要考虑清楚品牌的定位才好跟风,如果这次是有着打工人群众基础的五菱宏光要玩这个梗,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做打工人和做富二代一样难


  打工人从来不缺调侃的素材,逛完企业圈开始纪检娱乐圈了。



  娱乐圈也是最需要蹭梗的,所以很多明星也来蹭梗了。他们纷纷晒图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希望和粉丝打成一片。没成想打工人有清晰的截图,将明星吃穿用度找出品牌官方图配上标价:3万元的外套,6万元的风筝(是的,普通的用来春游的那种风筝),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打工人
  继明星营销富二代人设后,打工人人设将成为第二大容易翻车人设。明星和品牌一样要保持活跃度和亲民度是应该的,但是还是要看人设和发声人,如果是买不起宝马的打工人用宝马来自我调侃,宝马再接梗效果是不是不一样 如果粉丝用打工人来调侃明星狼狈艰辛的时刻,明星来回应是不是显得真诚的多

做情绪的调度者和管理者


  其实,归根到底,“打工人”这个称呼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自省或者自我激励,和前段流行的“社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似乎又多了一丝丝稳重,最终都是情绪的宣泄。
  对于营销人来说,消费者情绪是最重要的。有人认为80%的购买是基于“感性的情绪”而不是“理性的逻辑”,营销的魅力在于捕捉用户的情绪,激发唤醒度高的情绪来促成合作的达成,如果在你面前是毫无波澜的情绪,甚至可以创造冲突激发情绪,然后給出解决方案,所以成功的营销人必须是情绪的调度者和管理者。我们不一定非要顺应某种情绪或者逆反某种情绪,但要适时和适度。
其他文献
传统小吃中的“传统”何意?是食材、出品、味道、工艺,还是年代感十足的用餐环境?当下我们更多把传统理解为执着于产品的味道和工艺,由于过往的成功已获得认可,我们也固执地认为坚持这样的标准才是传统。  而且传统易和匠心天然链接,锦上添花之后的传统小吃,曾经一成不变,但今天可能要变。我们不禁要问,传统小吃真的传统就好吗?还是说传统才是传统小吃唯一的出路?被传统绑架的传统小吃  传统始终伴随着年代的记忆,消
期刊
No.1李雪琴说她有1111个创意  “开新大会”是京东超市为“双11”新品上架做的预热宣传,视频中,李雪琴作为创意提案人,一开口就有1111个创意。  时说新语:  10月下旬开始,各大电商平台的“双11”活动便陆续推出。阿里的“养猫”,拼多多的“赛车”,苏宁的“全民嘉年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稀松平常。  同样是“双11”,同样是折扣、领券,京东今年却凭借着《脱口秀大会》和李雪琴在这
期刊
品牌们大概从未像今天这样热衷年轻化,一路小跑地跟着年轻人,拿起放大镜研究他们的行动轨迹,到B站上学习弹幕热词生怕因为错过哪句“00后”黑话而显得落伍,哪里有风吹草动都要去一探究竟。这不,最近一不小心发现就连老字号药企都开始玩新花样了:同仁堂卖咖啡,张仲景卖奶茶 !年轻化背后是传统升级  同仁堂迄今已成立351年,曾为清宫供药,历经八代皇帝,它被认定是中国的第一个驰名商标,也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
期刊
喜欢玩手游的朋友,肯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游戏打久了,手指容易出汗,操作起来很不舒服。我喜欢玩“吃鸡”游戏,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次刷抖音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推荐一款游戏指套,戴上去不怕出汗,于是我就准备在网上买一副游戏指套。在天猫搜索后我惊奇地发现,竟然有近3900余款游戏指套产品,月销量高达几十万单以上。  指套属于针对游戏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小众产品,虽然针对的是特定的人群,却有着惊人的市场份额。大
期刊
最近,新锐国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官宣周迅担任其首位全球代言人,这件事情迅速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不少人对这个组合表示诧异。  一般来说,品牌选择代言人首先考虑的是代言人和品牌的定位契合程度,不管艺人是流量为王还是作品制胜,调性很关键。因为打造品牌需要的更多的是市场的理性认知,代言人只是感性层面的推力。  以往品牌的理性一定要和代言人的感性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现在很多品牌开始进行反向行动。我们来盘点一
期刊
包政老师《营销的本质》这本书上讲到企业的三种商务活动方式模型:大规模销售方式、深度分销方式、社区商务方式。现实中不同企业的商务活动,都可以归纳到这三种不同的销售模式中。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通路构建上,其发力点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说营销如修路,那么修的是什么路 企业与客户之间无外乎三种联系: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所以,修路,第一是跑信息,第二是跑物品,第三是跑资金。对于不同的行业,这些东西的特征是
期刊
曾有人戏谑:这个世界有三个重要苹果,每一个都足以改变世界。一个被亚当和夏娃偷食,这是人类的起源;第二个则砸落在牛顿头上,始料未及地“砸出”万有引力;最后一个则是由乔布斯手握出场,如今不仅富可敌国,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前两个“苹果”我们已无从考究,第三个仍在持续影响世界。然而,近年来尽管苹果公司市值屡创新高,产品表现力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感叹:“对手在开拓,苹果在‘堕落’,创新路
期刊
“淡季做市场,旺季做销量”是营销界老生常谈的话题。时下,天气一天天转凉,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少市场产品越冬已迫在眉睫。  淡季营销究竟如何开展才行之有效呢 “旺季取利,淡季取势”是近年来淡季营销的精髓所在。结合饮料等快消行业特点,笔者谈谈市场越冬或者说传统淡季的事。打破思维定势是首要条件  市場要想顺利越冬做到淡季不淡,首先要转变一个观念,树立“淡季的市场,旺季的思想”。  我们先看看常态下的
期刊
16世纪晚期,郁金香从土耳其引入西欧,由于这种花外形好看又特别稀少,欧洲的贵族把拥有它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这个时候投机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推动郁金香的价格不断升高。  慢慢地,欧洲民众也看到了此中的获利机会,开始像投机商一样狂热地炒郁金香,都想从不断上涨的价格中得利。但到了1637年2月,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  接下来的6个星期内,郁金香的价格平均下跌了90%,产生了人类史上
期刊
在这个商业世界中,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品牌差异感越来越模糊,到最后,同行都是在红海血泊中互相伤害,都过得很没安全感。因为,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主流的品牌营销逻辑是基于产品的,但是产品从质量、功能上来说,却越来越“差不多”。与此同时,人群却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多样化,这和产品的越来越“统一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要创新,切入点就要从以前的关注产品过渡到关注文化、关注人群的意识形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