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多维分析

来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ti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与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对比,应用标准差椭圆法通过叠加分析识别出中心区域,应用凝聚子群法对区域内部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呈现“中心—外围”特征,城市体系较完善,但大部分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有待提升;2)区域内最大引力线主要沿长江流域集聚,北部小范围集聚,南部较分散,空间相互作用总量中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浙江省提升空间较大;3)区域内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总量与夜间灯光平均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沿江地带呈现高值集聚状态,且两者叠加的中心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基本一致;4)长三角地区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层次鲜明的子群结构,空间相互作用密度由以上海为中心的子群向南北两端衰减。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新动向,智能媒体的迭代更新为当代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开展和存在样态带来深刻变革。智能媒体催生的网络化时空环境已然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变量。为此,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面分析智媒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境遇,通过“全覆盖”、“广互动”、“严管理”,在系统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新需要的基础上,优化内容供给、改进方式方法、
“双减”教育政策背景下,教学模式更加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通过多方面教学策略的构建及应用模式的分析,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对策进行全面分析。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美大国竞争升级、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国际生产和贸易体系面临深度调整,全球产业链在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重构的同时,出现了本土化、区域化、短链化等新趋势新动向。面对复杂多变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势,我国要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韧性强劲的优势,创新驱动强链延链,加紧补短锻长,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建立完
孢粉学分析是古生态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现代表土孢粉与植被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利用地层孢粉准确解释古生态与古气候变化的前提条件。基于华南亚热带中部山地垂直植被带采集的113个现代表土和苔藓孢粉样品,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探讨研究区不同海拔表土孢粉种类散布规律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华南亚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对国际贸易供应链进行了解,同时要探寻供应链的发展规律,并将企业发展融合其中,由此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主要论述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融资的相关对策,即增强企业管理人员控制理念、创新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积极预防供应链金融模式风险、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体系,旨在为更多的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相关措施。
基于1973—2020年4—9月甘肃河东6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气温、大尺度环流、地形等对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东西部位于季风区最末端,气温变化对降水影响相对显著。其中甘南高原及以北山区海拔高度高,输入性水汽少,气候变暖对水循环的促进使降水量趋于增多。西部其他区域输入性水汽仍占主导地位,冷空气
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无论是对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还是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一、融入生活元素,锻炼想象力需要注意的是,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师需要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生活元素,
期刊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二冬汤基准样品的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明确15批基准样品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及转移率范围,探索其饮片与基准样品间指标成分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15批基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对指标成分芒果苷、黄芩苷、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10%~17%A;10~25 min,17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施就是指怎么学、怎么教与怎么评的一致性问题.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教师教到什么程度、考试考到什么程度是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行为保证,"教、学、评"一致性是在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应然选择.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评"由"目标"导向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受"学"而发生动态变化的,其过程获得重叠而产生优化的效果的手段是"评"来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