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现代性问题之反思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mc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儒学的现代意义问题又成为学术界的一大关注热点,人们试图通过弘扬儒学来振兴中国文化,并解决价值失范、道德沉沦的问题,这种想法反映出一种良好的愿望。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如下问题却缺乏冷静而深入的反思:儒家文化究竟为什么成为两千年间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当今社会,儒学得以成为主流的那些支撑因素是否还存在?儒学中有没有可以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今天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儒学?另外,西方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以来的新的思考方式与儒学是否真的具有相通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深入探讨的。 At present, the question of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ism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 People try to revitalize Chinese culture by promoting Confucianism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losing value and morals. This kind of thinking reflects a good aspira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lack of calm and deep reflection 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y did the Confucian culture become the mainstream thought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for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present society, are the supporting factors that Confucianism has become mainstream? Is there any universal value that can transcend the era? What kind of Confucianism do we need today? In addition,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since Western phenomenology and postmodernism and Confucianism really have the same sex and so on. These issues should be discussed in depth.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柏拉图的惩罚哲学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际上,柏拉图基于反思型道德哲学对惩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与当时主流(智者)观点相反的主张,并把它运用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研究了聋生内隐自尊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聋生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2)聋生内隐自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聋生
近代以来的美学转向使得"艺术审美经验"一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当前国内学术界热烈展开的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的边界"等问题的讨论也无不涉及到对"艺术审美经验"
在理解监控水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阅读目的因素,综合考察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能力.结果发现:(1)理解困难儿童的阅读目的和正常儿童一样,倾向于从文本信息中获取意义,
唐五代文言小说中的虎故事的形成和传播,与故事发生地的动物崇拜有密切关系,故事的要件也遵循巫术思维的基本原则。虎在人形与兽形之间的自由幻化、人性与兽性的双重性格特质
建设和谐社会,人多寄望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以为均贫富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利益的杠杆作用固然必不可少,但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不可或缺。社会和谐的实现,关键在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解决当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是教育伦理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研究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
本文通过对马克·里拉的访问与评论,对他在思想史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关切的核心议题,基本观点其方法上的承传作出述评.同时讨论了国内外学者对其著作的批评及其回应.
"韩卢逐块"是一个佛源成语,比喻不抓本质、要害,只关注表面的、非本质的方面.其定型经历了很长时期,早期多作"狂犬趁块"、"如狗逐块"等形式,"韩卢逐块"这个形式见于禅宗语录.
清代前期正处于天主教在华本土化的关键阶段.历经长时期的传播,此时期天主教已经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