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辟制的辨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混淆了征辟、征召、僻召等历史概念,就此查阅有关资料,对其进行了梳理,以供大家参考。
  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召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即"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征辟在东汉尤为盛行,公卿以能招致贤才为高,而俊才名士也以有所依凭为重。
  "征召"也叫"特诏"或"特征"、"征聘",是皇帝对某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名人,直接征召到朝廷,授以"博士"、"待诏"等称号,让其侍从左右,以备顾问,或委任政事。据《汉书·儒林传》载,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征为贤良。据史书记载,皇帝在征召某些年老体衰的人时,常常用"安车蒲轮"等礼仪以示敬重。"安车"即一种可以比较安稳地坐在其中的小车;"蒲轮"指用蒲草捆裹车轮,以减小车身颠簸震动。这些都是格外优待、礼遇之意。如著名辞赋家枚乘,虽已年老,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自西汉武帝以后,相沿成例。
  "辟除"又称"辟署"、"辟召"、"辟举"等。是高级官员自行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广泛流行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即中央的公府辟除和地方的州郡辟除。中央长官辟属掾属地不限,可在全国范围内选用人才,地方长官则只能在其管辖范围内辟属。辟选类似考察,要求被选拔者必须德才兼备,一般还要经过一定的考试。
  公府辟除主要是指由三公以及太傅、大将军府所进行的任用属吏的情况,而其中以丞相之权为最大。公府辟除后,经过试用,对有才能者或举荐或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所以公府的属吏虽位卑而权重,出仕升迁一般都比较迅速,却易于显达。如《汉书》卷七七《孙宝传》:"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宝自劾去......(张忠)上书荐宝经明质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议大夫。"此外九卿及其他中央官长虽然也可自行辟除,但与公府相比,则远非时人所重。
  另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公府与州郡既有自行选官之权。两汉时期,官府也可以自行招聘僚属,通称"掾史",至连职位的设置都可以酌加变更;州的辟除出现于西汉后期;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辟除之权则变得相当之大。他们自辟佐吏,并通过推荐或察举,使之进入中央任职,或为地方长官。如崔道融,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
  到了隋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规定凡九品以上官吏皆由吏部任免,据《文献通考选举十二》记载:"海内一命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辟属之事",僻除才成为不重要的仕途。
  皇帝征召,为最尊荣的仕途,但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也不能强制;并且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以宾客之礼相待。另外不论是公府辟除,还是州郡辟除,一般来说,对被辟除者的资历都不加限制,只看才学,官民皆有,而且去留也自便,这是当时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如《汉书蔡玄传》:"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征辟并不就。"《晋书王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辟除之后,主官即当加以重用,否则,有气节之士可以辞去,对于不应召者也不能加以强迫,否则在舆论上要受到非议。
  征辟制的推行,有利于破格擢用人才,但也产生严重的弊病。公卿牧守为了发展个人势力,皆争相以此笼络士人;而士人为了做官,也不得不依托权门。这样便发展成为一种私恩的结合。西汉时被辟除者犹为国家官吏,到东汉则实际上成了主官的私属。于是朝廷集权力量遭到分割,地方割据势力得到发展,东汉末年四分五裂的局面,与用人之权转移到私人手中有很大关系。特别在东汉时,由于政治腐败,官僚利用辟召以徇私;又因被辟召者对辟主的感戴,形成两者间的隶属关系,助长了官僚中私人权势的增长。魏晋南北朝主要以九品中正制取士,但征辟制并未废止,仍是士人特别是士族名士入仕的重要途径。皇帝征召制不是常制,但辟除制却有进一步发展之势。在长期分裂动荡的形势下,辟召制对统治集团内各政治派系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隋统一后,隋唐皇帝和朝廷大臣仍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但不多见。宋代各路安抚司、转运司、知州等,可自选官员,称奏辟或辟差、辟置,似为征辟制的变异。明清皇帝直接选任官吏,称为特简,形式上似乎仍是征辟制的遗存。所以征辟实际上是封建专制制度下无法消灭的一种特权现象。
其他文献
【摘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地方性是其内在重要属性之一。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区域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高职院校应顺势而上,融入地方社会,承担起区域社会服务职能,通过有效的方式与途径,加大开放程度,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全面融合。  【关键词】区域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0  一、 高职院校应承担起服务于区域发展的职责  高校具有三大职
摘要:本文根据个人在美国中学两年的任教经历,对美国学校的课堂模式,师生关系,安全教育,考试制度等方面加以陈述,给中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改革前沿的老师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念。  关键词:美国学校;见闻;借鉴  【中图分类号】G420  正文:  2011年-2013年,我以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身份赴美国的中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汉语教学。两年来,我切身体验了美国中学教育的方方面面。美国以其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经历了急剧变化,可是他们阅历浅、知识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加之现在社会的大环境和舆论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就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而这种自卑心理和强烈的自尊心交融在一起,往往会产生心理上和行为上的逆反、拒绝和对抗往彺成为他们惯用的方式。  造成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产生原因,我
摘要:在信息经济时代,职业院校作为为社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与技能型。本文结合我国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从教学思想、教学设施、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字: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意见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计算机与因特网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逐渐成为所有职业院校除计算机专业外的其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