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研究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知识蕴含着强烈的人文色彩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明辨社会善恶美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应采取以情施教的方式,既要挖掘教材本身内容,也要拓展延伸相关的人文主题。本文就此分析和探讨了语文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学生;提高;课堂
  语文教学重在“教书”和“育人”,以教材内容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理念还是工具性层面,忽视了人文意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发展学生个性和陶冶学生人格两方面,在教育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时,也要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的沉淀,培养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观。在新课标语文教育教学中,应当努力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构建和谐平等的人文课堂
  我国传统教育的缺陷在于课堂教学过度禁锢学生思维。语文是一门需要互动交流的学科,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构建和谐、平等、自由的人文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中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提问、指出教师错误,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语文阅读写作时,师生平等互动交流,更利于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因为知识经验、感悟能力、年龄层次、知识经验的不同,教师体验文本程度和学生体验文本收获不一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容纳和开放的精神对待任何一个学生。为爱提问题的学生留有更多的商榷权和质疑权,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时间去开展二度创作,领悟人文精神。教师应以情施教,让学生用生活体验理解课文,而不能让学生成为被灌输容器。
  2.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属于名篇佳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比较完美,能够给人美的陶冶、启迪和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知识中的人文底蕴,以激发诱导的形式让学生去欣赏和感受,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备课时应当将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整理、重组进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可创设情境,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剖析。同时可让学生感情朗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若要进行鉴赏较为不易。教师可从绘画角度进行品赏,构图从落日到烽烟,再到河流。近处烽烟转至远处夕阳,层次鲜明、空间阔大。该句表现了一种壮美奇特的塞外风光。又比如《安塞腰鼓》课文,是一篇充满磅礴力量和激荡生命的美文。教师应当先让学生感情朗读,要求学生在表演的各个阶段采用不同的语调、语速和语气。鉴赏该篇文章,还需渗透一些音乐知识和美学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3.提供给学生人文精神表现的机会
  若要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还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出人文精神。检验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可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育重在“育人”,学生要以自我掌握的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去了解社会。除了实际教学,教师可在校内举办手抄报比赛、朗诵、辩论、联欢、读书会活动。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人文精神表现机会。节假日期间,校方可举办“学会感恩”、“敬老爱幼”等活动,让学生表现爱心,并用习作、口语交际、表演的形式汇报交流具体情况。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实践活动会让学生学会尊重、感恩和关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感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4.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性探究
  教师课内讲解某篇文章后,便布置相关的课外活动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讲解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户外活动,体验春天。学生在体验完后将自己对春天的感觉和理解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还锻炼了自己的理解和写作能力。除了课外活动,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设计撰写活动计划。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习惯和精神,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初中课本涉及的范围窄,初中生应当加强课外阅读,关注一些紧贴时代的名人传记或报刊杂志,比如《意林》、《读者》、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优秀的篇章,会倾注作者深厚的感情和思想,学生能够从文本中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啟迪。
  5.实施正确的人文评价
  评价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当表现出人文精神,遵循正确价值取向。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人文性关怀,即便学生说错了,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和鼓励。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评价,应当有课内课外两部分。在课内考核评价中,教师以试卷考查学生对课本文章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理解程度。课外考核评价中,教师以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自主性探究能力作为考核指标。无论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成绩多少,教师都要进行激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信心,也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结束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是很重要的工作,教师应充分的予以重视。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要构建和谐平等的人文课堂、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提供给学生人文精神表现的机会,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性探究,实施正确的人文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文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永章.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1,(5).
  [2] 师伟.浅谈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4).
  [3] 王泽辉.以语文为媒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浅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7).
其他文献
摘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不仅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关键词:语感培养;语文教学;语文能力;重要途径  语感既是学好中学语文的重要条件,又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对语言运用的分寸、情味的感受能力。著名教
期刊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提高。  关键词:课改;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动手操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
期刊
摘要:地方教学型高校随着升本或升格后办学规模的扩大,引进了一大批应届毕业的初任教师,为保证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迅速提高这些初任教师的教学技能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培养初任教师的责任感、加强职前的技能培训和职后的长期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校还必须切实解决好初任教师迫切的生存需要。  关键词:地方教学型高校;初任教师;教学技能  升本或升格不久的地方院校往往秉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决定了他们必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合作交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善于利用,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
期刊
摘要:由于撤乡并镇的好政策,我被组织从乡镇水利工作岗位安排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依然选择了奋斗,因为从小我就梦想着作一名教师,当我的梦想成真时,心中的矛盾又冲击着我激动的心情,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这一问题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唯有完善知识结构才能让我的梦圆得最美, 就在我努力实现着人生梦想时,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教育,我决定以我所有的精力作投资,为孩子的一切拼搏到底。  关键词:缘;圆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体验,一直以来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重视和追求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中学生智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当代教育对教学目标的新要求,对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们又乐于接受呢?本文试着对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交际情景的创设和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包括听说能力在内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文明的交际素养的一种教学过程。  关键词: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改进策略  《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做了一些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对构建完善的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些思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管理类;实践教学;思考  近年来,在经济平稳的状况下,高职院校管理类学生招生人数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为招不到合格的管理型人才二苦恼。是什么造成了目前 尴尬局面呢,笔者认真研究了对所在的高职院校管理类学生的培养问题发现: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
期刊
摘要:语言教学学法很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向学生充分展示学法、及时归纳学法、灵活运用学法和加强巩固学法,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学法指导;四个环节;自学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种“渔”在语文自读课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存在两种极端,一是把这些课文完全忽略不讲,因为多数教师认为自读课文在考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