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好男儿,妩媚了谁的眼球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读图时代之后,现代人又把自己弄进了读色时代。理性地说,读图时代并不是堕落,读色时代听起来就有些堕落的味道。对读色时代的解读首先需要推翻一个老概念重树一个新概念,进而言之,在读色时代的FANS眼中,对女性美的欣赏已经显得过时、老土和准现代,另辟蹊径开发男色才是对更高层次审美新大陆的世纪探索。读色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可以“新好男儿”为代表,新好男儿的崛起为读色时代吹响了革命性的进军号角。从表面看,新好男儿打出的叛逆旗号,让人类性别角色发生了错乱和位移,也让正统的价值观遭到某种程度的颠覆。
  
  是什么样的沃土,催生了新好男儿
  
  新好男儿的叫法,发端于去年东方卫视策划的新锐栏目《加油,好男儿》。它的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海选魅力四射的“超男”。按评选规则,凡年满18周岁者均可报名参选,在年龄上不封顶。或许是基于“只有异性才真正懂得异性”的出发点,《加油!好男儿》的评委由青一色的女性组成,这个号称美女评审团的娘子军,对侥幸升入决赛的好男儿将行使生杀予夺的话语权。
  经过PK台上一番群“雄”逐“秀”,新好男儿的前3名尘埃落定,观众从冠军、亚军和季军的头衔上,记住了蒲巴甲、宋晓波和吴建飞三个顶尖级的“新好男儿”。
  一个新好男儿的前提是必须秀色可餐,它是以美女的标准来衡量的,因此,他与其说像男人,不如说像女人;与其说像“他”,不如说像“她”。新好男儿追逐的是阴柔之美,用国色天香、倾城倾国来丈量一个新好男儿的是真是伪是最一目了然的。
  从款型上看,“新好男儿”被总体打造成5种造型,帅气型、温柔型、忧郁型、羞涩型、颓废型。不论哪种款型,他们都兼容一个共同特征,以长发为标志的阴柔气质。《加油!好男儿》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来决定选手去留的,那么,这个节目的参与者是哪些人群?据主办方粗略统计,基本是女性观众,而且以年轻女性为主打。也就是说,最终谁会成为新好男儿是由这些年轻女性的审美观来决定的。东方卫视总编室副主任相海齐女士坦言,我们希望推出一个阳刚型有教育背景的人,符合所有人审美和道德观念的那种,但实际上选取下来的不是。观众不考虑选手念过什么书,性格中有哪些坚毅的成分,她们只考虑这个人的长相和在节目表演中的谈吐,有什么样的感觉。其实在女人眼里,男性单纯的漂亮不行,要阳刚一点,很男人的那种。还有一种是能让人怜爱,激发女性的母性,想保护他们的那种,这是女人最喜欢的。我们这个名字起坏了,好多人以为在选老公,选老公不一定长得帅。我们就是选取一些让人喜欢崇拜、尖叫的男人,她们心目中比较完美的人,但大众意义上不是完美的男人。
  《加油!好男儿》在不断的加油声中被某种看不见的手操纵着滑向了另外一条距离本真男人渐行渐远的不归路。
  
  新好男儿,是对标准好男人的一脸嘲笑
  
  “新好男儿”很像一枚人体炸弹,在公众中引爆了一场众说纷纭的大面积喧哗。只不过它不是自杀性的,而是娱乐性的。
  《加油!好男儿》的海选顾问、上海戏剧学院宋怀强教授的观点是,这种节目选不出优秀男性,没有社会意义,就是一个游戏。农耕时代男子要劳作,力量、成熟是第一位;大工业时代需要温和的绅士,野蛮、粗鲁一定要隐藏。多元化的时代二者应该兼备。中性化意味着没有承受力,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他人”概念。社会应该由有责任感的人组成精英,否则谁愿意去保卫国家呢?宋怀强还提醒道,老百姓看不到深层的东西,如果大家都成为中性有社会意义吗?我们这个时代对男性的判断其实和这些选秀节目是有差距的,这些节目最多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但真正的男人应该阳光。
  


  新浪网友小新咚咚在帖子里写道,《加油!好男儿》终于在一场闹剧中收场了。也许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已成为审美时尚,所以组委会看到报名选手个个表现出太监形象,非常兴奋,他们唯一的关注就是短信支持率了。但事情的进展似乎出人意料。毕竟中国有太监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一大群太监通过电视转播传入千家万户,终于引发了无数正常人的呕吐和愤怒。
  网友关公舞刀悲观地叹息,看了东方卫视的“好男儿选秀”,尤其让男性忿忿不平,但客观地说,东亚文化就是这样的了,自古推崇的都是奶油小生,所以大家都不要生气了。看看韩国偶像剧和诸多所谓组合中那些男生吧,还有日本卡通和漫画真人秀中的男主角,不都是奶油得比女生还要俊俏的男生吗?
  《加油!好男儿》全国总决选15进10的比赛中,有“男版李宇春”和“中性美男”之称的重庆选手向鼎,顺利晋级10强,令全国上下的观众和网友哗然。
  初选中,弱不禁风的他无法举起每位选手都能举起的50公斤的杠铃,但向鼎一点不惭愧,反倒自鸣得意:评委们都夸我这样才可爱。南京一位老年观众在给东方卫视的电话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这么娘娘腔的人晋级10强,简直是对我们男人的侮辱!”先是成为重庆赛区5强接着又晋级全国15强的向鼎,留着带有刘海儿的长发,在PK席上动辄眼圈红红梨花带雨,呈现出太过女性化的阴柔形态。对此,众多网友异口同声地发出质疑的帖子:这么女性化的男选手怎么聚敛这么多的人气?对自己小鸟依人般过于奶油的仪态,向鼎辩白:我觉得我很男人,现在就流行我这种。女孩子都不喜欢肌肉男。我参赛就证明我是个好男儿。
  
  男人眼中的新好男儿与女人眼中的新好男儿
  
  据了解,男子选秀节目的忠实观众,多为年龄在15~28岁的女性。26岁的陈小姐认为,因为电视上都是女生选秀,有些审美疲劳了,现在看到美男,又是女人选的,很有安全感。18岁的李小姐觉得,节目很好玩儿,不像“超女”尽搞苦情戏,关键是有几个帅哥。30岁的张先生的评价是,男人成天在电视上卖弄,真让人受不了,一群大男人成天在电视上哭,真想砸了电视。
  网上有篇帖子则展露了另一种观点:我不是女权主义者,可是从现在的“好男儿选秀”中看到女人开始掌握审美权,女人终于不再受男人思想的左右了,而且我们女人偏要专门挑那些看起来非常柔媚的“男”人入选,非要让那些看着像男人的选手都落选。当参赛的男人开始为争夺更多女人的选票而千娇百媚地忸怩作态时,女权主义就在男色消费上取得了胜利。
  “童话大王”郑渊洁针对新好男儿的评选在博客上给予了猛烈炮轰,评选优秀男人,女性自然拥有绝对发言权,但是如果评委全部由女性组成,最终当选的女男儿可能是那种生理上是男性而心理和外表是女性的两栖人。从现在的女性喜欢的韩国男星即可看出如今的女性越来越青睐女性化的男人,这和上个世纪中国女性看高仓健式的阳刚男人已经大相径庭。如今,中国的男人越来越女性化,女性越来越男性化,双方的性别正在日趋接近短兵相接。郑渊洁认为,在这种时刻,全部由女性出任评选“好男儿”的评委,其评选结果将加速中国男人的女性化进程。超女男性化,超男女性化,我们距离无性繁殖不远了。其实,看男人最准的,还是男人,同性相斥。只有排斥,才能清醒。只有清醒,才能火眼金睛。同性相看,先看缺点。异性相看,先看优点。全是先看优点的评委,评出来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用怎样的目光去打量“新好男儿”
  
  有一点要补充,《加油,好男儿》节目实际上是被冠以“莱卡”两个字的,也就是说更确切的叫法是《莱卡加油!好男儿》。在这之前,东方卫视已做过两期煽情味道的《莱卡我型我秀》。莱卡品牌的中国区市场总监洪俊钦对这个节目的评选非常满意,认为节目的评选标准遵循了莱卡品牌所一贯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贴关爱、健康时尚、睿智幽默、个性魅力。对于“男色消费”对品牌的影响,莱卡的品牌总监秦京的看法是,现在大多数选秀节目都是男人选女人,因为女孩在娱乐方面可能更容易放下架子来。但是现在社会也在发展,男性逐渐有了更多面孔。现在的很多男人,除了工作之外,在穿着上要求更多,他们也要享受时尚服装、奢侈品、化妆品。这个节目其实是迎合了现在这股潮流,这个时代对男人的标准已经发生变化了。“莱卡”方面的预言果然一一应验了,迄今为止,《我型我秀》的第一届冠军、第二届冠军先后与环球唱片公司签约后,都推出了专辑,而且卖得很火。
  当“新好男儿”尚处于襁褓中时,到节目组商谈合作的演艺公司便已络绎不绝,其中有唱片公司、平面模特经纪公司、影视剧组等。“新好男儿”让各路高人慧眼独具地窥视出巨大的市场前景,精明的商家从新好男儿身上仿佛看到了具有无限升值空间的期房。赛程过半之日,东方卫视大型节目中心总监秋林便透露,“新好男儿”的前10名已经和上海文广传媒顺利签约。
  归根到底,像花儿一样秀色可餐的“新好男儿”完全贴上了美丽的商业标签,包装成了奇货可居的走俏品牌。“新好男儿”作为商界与娱乐圈联手编导的情景喜剧片,它是从一个点子一步一步被整大到了现在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果实的。从这个视角,“新好男儿”形象代表的渐渐出炉,以及观众的反响和呼应,早已在策化者运筹帷幄的掌控之中。另一方面,新好男儿尽管炙手可热,毕竟是脱离不了局限性的,它是框定在某个圈子里所唱的戏,为某个特殊年龄段的女性量身定做的。所谓萝卜白菜,名有所爱。数不清的年轻女票友们是执著的,可爱的,多情的,她们参预、烘托、迷醉、尖叫,直至在商家的暗领下很“配合”地将“新好男儿”节目推向了剧终的高潮。
  新好男儿的横空出世凸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社会群体的审美取向已毫无羞涩地踏着读色时代的步伐前进,反过来读色时代也在不断培育着与日俱增的FANS。但目前为止,倘若将“新好男儿”归纳为一种社会现象还显牵强,它毕竟不能想秀谁就秀谁,也没有雄起到能够蚕食群体价值观这片庞大树叶。在此情态下,只是应该有社会学家对时下众多年轻女性的异性审美取向、价值评判的变化,给予关注和研究,给出一些意见和预警。果真如此,可爱的粉丝们一方面能得之于“看上去很美”,一方面又能不失之于“以貌取人”。既然公众中的大多数不屑向“新好男儿”们投去欣赏的一票,我们就毋须用一般性的审美眼光去评判它,好恶它,裁决它。在这个意义上,没必要归类“新好男儿”是不是“好男儿”,反倒不妨送他们一句勉励:新好男儿们,请一路走好。
其他文献
体育饕餮盛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快步向我们走来,眼下方方面面都在紧锣密鼓做着各项精心准备,大到体育场馆建设、城市功能提升,小到路牌指示、菜品译名等等。其中曾被人们不屑提起却又无法忽视的存在——厕所,逐渐成为中外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让我们看一看中国的厕所与国际文明的标准还差多远,能否适应奥运会接待的标准和需求呢。  一提到厕所,很多人都会皱眉头,联想到肮脏、污秽。一直以来厕所问题难登大
期刊
在2005年、2006年“超级女声”的评委席上,人们发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她就是顺子,她曾以一首《回家》几乎红遍全球。北京出生、美国和欧洲长大的顺子,如今真的回家了。同时,她还把自己的洋男友酷必带回了中国。    欲爱不能,那我们就做最好的朋友吧    1973年2月,顺子出生在北京一个音乐世家。受家庭的影响,她不到4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从此也和音乐结了缘。    顺子6岁那年,在居住在美国
期刊
所 谓“旧志”,盖指1914年以前官府主持所修的地方志书。其共同特征主要是使用繁体(包括若干历代异体、别体)汉字,以文言文编写、不加标点且竖排印刷的“白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此,蜀中各地都在对旧志进行整理,标点、注释印行,以俾更多人读得懂这些前代方志之书,有益于存史、育人、资政,功莫大焉。然而纵观经过整理的这些旧志,相当一些未能进
期刊
四川省地方志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立足“存史、育人、资政”职能职责,多措并举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推动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新征程中谱写治蜀兴川时代新篇,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截至4月,省地方志办组织编纂《四川方志中的红军长征记忆》《新时代 脱贫攻坚在四川》大型画册。开展主题征文,弘扬光荣传统。会同省
期刊
{1}那天,在宾馆,雷阳显得心事重重,但对我又格外柔情。他穿好衣服,站到窗前,我走过去从后面抱紧他,我在满足中叹息,真想这样拥着他一直到永恒!这时,我感觉他的身子渐渐僵硬起来。他说:“她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关系。我答应她不再和你来往,今天是最后一次。”  这句话像晴天霹雳,又像是有人狠狠地扇了我一记耳光,我的脸火烧般热辣起来,强烈的自尊心使我本能地松开了抱着他的手。我感到愤怒,羞辱。我一言不发,开始哆
期刊
前些时候,我赴德国慕尼黑市游览。在该城市已定居多年的一位朋友开车带着我到郊外走马观花。  傍晚,在返回的路途中,朋友提起这样一件新鲜事,慕尼黑市郊公路沿途旁边不时有一些鲜花种植地,游人可以自己随心所欲地动手采摘鲜花。每一块花地的入口处都竖立着一块木牌,上面明码标着每枝鲜花的价格,木牌下面放置着一只自动投币箱。游人采摘完鲜花后,根据各自所采摘下来的数量,自觉地走到投币箱前,投入所需付的钱。  值得一
期刊
她们有一个同样美丽的名字——贺笑。一个是江苏卫视的著名新闻主播,一个是被火灾毁容的农村女孩。“贺笑”这个相同的名字使这两个原本生活轨迹完全不同的人有了奇妙的交叉点。    毁容女孩期待“破茧成蝶”    2006年10月12日,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的热线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是连云港市赣榆县沙河镇农村一个叫贺笑的17岁女孩打来的,说她5岁时被意外火灾毁了容,现在无法找工作。她想整容,但家里实在太
期刊
得来不易    父亲:“你只知道花钱,可知道钱来得不易吗?”  儿子:“怎么能不知道?每次向您要钱,都要听一番教训。”    我改    一对男女在谈恋爱。  男:“我爱你。”  女:“算了吧。”  男:“我哪点不好,我改。”  女:“你到底喜欢我哪一点儿,我改。”     说实话    一个人在外地迷了路,向一个小孩问路。  小孩说:“给我5块钱,我就对你说实话。”  此人付了5块钱后,孩子说:
期刊
乡 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战略,是实现农村与城市同步小康、共同进步,科学化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满足广大乡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乡土文化是现代文明之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振兴乡土文化,增强乡民文化自信,培育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时代农民,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地方志作为铭记地
期刊
几年前我们公司和英国一家钢铁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我作为中方的技术人员到英国去工作了两年,算是打洋工。  刚来英国不久,我就发现在伦敦的地铁车厢里、公共汽车上、街道边、酒吧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手捧着书的英国人。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大多数英国人也许会对电视台、广播电台所讲的东西抱点怀疑的态度,但却一致认为书里讲的东西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而深信不疑。  我到同事克勒家做客,克勒的夫人曼琳女士非常热情,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