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法律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教育是高职院校基础课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应该在培养法律人才的教育模式上进行改革,尤其应该重视案例教学,并且教师应该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从各个方面努力去提高法律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学教育;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目前,法律类高职院校面临着学历层次低、专业不对口、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等诸多困境,不少学校试图通过助考、转型或升格等途径来改变现状。文章针对法律相关专业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分析,提出有效提升法律类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专业的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科学、不合理
  在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更多的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相对来说在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法律的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分离,在学生遇到具体的、实际的法律案例时,无法正确的、及时的找到支持或者解决该案例的理论依据。传统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使用于所有层次的教育,包括博士、碩士、本课或者高职院校,以精英化为教学理念,毕业之后,大多数的法律人才被安排到公检法、律师事务所、事业机关等单位。然后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的教育更应该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而不应该追求理论知识的精英化,在这点上,部分高职院校放低姿态,把法律教育调整为略低于本科层次的教育模式,不过还是实行的以理论为主的教育模式。
  2.教学方式的不灵活、不创新
  在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教学方式及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一性和陈旧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得法律专业的教学活动变得枯燥、单调,无法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法律教育的课堂上,最后形成了教师整堂课都在认真的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与接收,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开始厌烦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状况导致了最后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考试中只是不断的重复教师以及课本上已有的观点和内容,对于实践问题无法很好的结合理论给予正确的、合理的解答。毕业后走到社会上,也只能是理论上的记忆无可挑剔,实际中却无话可说的局面,面对真实的法律工作的岗位更加不知所措,“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
  二、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教学改革
  1.转变精英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近些年来,法律专业的人才数量逐渐增长,但是却没有减少社会上对于法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法律专业人才增多与基层法律人才紧缺。因此,就对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改革的方向,要求把精英化的教学培养理念从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观念中完全摒弃,而应该把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法律培养的重点内容,这也是最适合高职院校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虽然这些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辛苦,但是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了与高职学历以上的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的教学方向定位在基层一线对于社会和学生来说都是很有价值、很有潜力的决定。这样的定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法律专业上的高级应用技术,在就业范围上比较广泛,专业强度上要求较低,但是在法律事务处理上就相对繁琐,这也是高职以上学历毕业生所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的原因之一,就业方向主要以安全警务人员、执法机关公务员、乡镇司法助理等基层的法律类职位。
  2.模拟案件的审理过程
  在高职院校开展法律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种很有效方法可以提升教学效果,那就是组织学生模式审理案件的法庭。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与之相对接的法院作为在校学生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探讨和学习的机会。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种实训场所,与法院的工作人员一块组织一场真实的法律案件的实战活动,让学生在这个案件中担任不用的主体,采用真实的审理案件的过程来进行演习,这种法庭模拟的实训活动,增加了学生对于真实案件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独立分离案件的机会,在灵活运用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统一,并且这种真实的案例审理过程,激发了学生对于法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3.抓住学生的优点,认清学生的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明显不同,所以并不能把应用在本科院校学生上的法律专业的教学方式照搬到高职院校中,这是对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的学生的不负责。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相对薄弱,理论功底较差;在学习态度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学习不太感兴趣,自我调控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好的风气的影响和侵蚀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但是,也不能仅从以上一点就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做出批判,他们身上也有很多的优点,并且都很聪明,需要教师及教育界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点,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因此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的教师应该首先认清楚自己学生的特点以及人才市场的严峻形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科学的、合理的专业教育以及未来趋势分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法律专业的需求人才。与此同时,高职校园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为学生制定各种行为规范以及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也促进高职院校法律专业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羊淑青.高职法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策略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73.
  [2]张妍雁.案例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法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警官文苑,2013,(4):10.
其他文献
本文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证据确实、充分的三个要件出发,探讨学界各学说关于认罪认罚制度证明标准观点的正当性和《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形式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在促进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上,国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以静态和谐为目标,我国劳动立法曾对原有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进行改造,但实际
通过对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认识,从宏观上提出八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以便引起人们的关注,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办法。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2016年2月,习近平视察井冈山时关于井冈山精神科学内涵的“二十八字”概述,即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
摘 要: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本观念、个体观念和自由观念。无论是传统民法还是现代民法,浓郁的人文精神始终贯穿其中,并且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现代民法中的人文精神更多地体现在人格权的保护、弱者权益的保护及注重权益保护的规范性上。加强对民法中人文精神的探讨,有利于民法研究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民法;人文精神;权益保护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其是民
摘 要:随着油田改革不断深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现,触及职工群众群体利益、个人利益的焦点日益逐步深化,如何做好新形势工会工作,使职工获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工会组织;桥梁;窗口;和谐;稳定  随着油田企业重组改制的逐步深化,固有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也受到强烈冲击,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在职工中突出表现出来。在这种新形势下,工会组
文章介绍了对农业多功能性的争议,归纳了农业多功能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农业多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认识农业多功能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诗经》“风”“雅”“颂”分类 ,传统观点主要有“实用说”、“产地说”、“体象说”、“乐调说”四种。这四种观点分别揭示了《诗经》特质的一个方面 ,而不能作为划分
委婉语已经深深扎根于各种语言环境中,并被社会各阶层广泛地运用。英汉语中均存在着由数字构成的委婉语。运用利奇的礼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对数字委婉语进行分析和讨论此类委
那条回家的路南可爱走了,因为除了僻静之外,还有一排路灯,灯发出的微黄的亮光,让南感到有一种特别的温暖。然而,今天南走这条路时,心海却仿佛刮起了飓风,掀起层层巨浪。就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