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微燃料不再与粮争地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WD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美国中西部遭遇的创纪录高温以及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旱灾,严重影响到了粮食产量,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 I)警告,粮食价格暴涨,短期可能即将引爆一场全球粮食危机。而与之相随的,是将生物燃料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世界最大玉米生产国美国大约40%的玉米产量被用来制造乙醇,去年的美国大旱重启了食品与生物燃料之间的斗争,本已饱受诟病的生物能源再次引发关注。那么,除了要遭遇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争议,生物燃料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最不起眼的微生物或许将解决这些难题。
  生物燃料第三代
  奥地利SAT公司巴西分公司宣布,全球首座以海藻为原料工业化生产生物燃料的工厂将于今年在巴西建成。这家企业将以藻类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利用生产乙醇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加速藻类光合作用,整套设备耗资980万美元,每年预计生产120万升,目前这一项目有待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批准。
  藻类是一种浮游植物,几乎在全球各种水体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藻类是一个大通称,旗下种类丰富,类群繁多。按大小通常分为大藻和微藻,用于制备生物燃料的主要是微藻,其单细胞或丝状体的直径小于1毫米。在生态系统中,微藻作为能量转化和碳元素循环中的关键一环,其作用举足轻重。
  微藻是一种初级生产者,像几乎所有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产物,并将其转化成小油滴在细胞内储存起来。这一储存效率还是相当高的,其中的一些微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积累油脂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含油量能够达到70%以上。而这部分油脂就是我们发展生物燃料的一个来源——科学家通过萃取、热裂解等理化方法获取微藻中的油脂成分,再通过化学反应转酯化将其转变为脂肪酸甲酯,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物柴油了。因此,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微藻确实是生产生物能源的一大原料。
  早在1978年,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便极有远见地启动了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水生生物种计划。后来,多国注意到了这一资源的巨大经济意义和战略重要性,纷纷加入其中。到了新世纪,随着石油价格的一路大幅上扬,世界各国都在摩拳擦掌,期待利用小小的微藻来取代化石燃料,如日本在2009年就再次启动了利用微藻生产生物能源的计划。目前各国的总投入达到数百亿美元。
  利用微藻生产生物能源的优势显而易见,微藻生物量大,对生长的环境要求较低,像是大多数植物都无法生长的滩涂、盐碱地、荒漠等极端恶劣的环境都可以进行大规模培养,而所需的水源也可以使用海水、盐碱水和荒漠地区地下水等非耕地用水,这对于当前生物能源备受指责的主要问题——与农作物争地、争水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而且,微藻培养还可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有效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微藻生产生物能源具有高效、清洁、环保等优势,符合新能源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合成生物学大有作为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新能源领域同样是风生水起。《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的代谢工程项目团队,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使之可以生产没药烷的前体物没药烯。这一物质有潜力替代D2柴油,成为一种“绿色”的生物燃料。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没药烷作为燃料使用有很多优点,因为其不仅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其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得以具有更低的冻结点和浊点。以往,这一原料主要来源于植物,而且液态生物燃料也一直被认为有潜力替代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但如今,对细菌进行修改使之大规模制造高级生物燃料成为更方便且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与此同时,大名鼎鼎的克莱格·文特尔合成基因组公司与美国著名埃克森美孚公司签订了高达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用于大面积商业化生产海藻燃料。文特尔计划在海藻中加入使微生物产油最优化的基因,来生产物美价廉的可循环利用的燃料。
  不过,传统的生物燃料生产方式都有一个关键的限速步骤,那就是光合作用。无论是一代还是二代生物能源技术,大多数生物燃料能量都是源自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转化的太阳能。像是初期玉米和甘蔗中的糖类物质,以及后来的秸秆中的纤维素,说到底,都是由植物本身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来的。光合作用对于植物本身来说必不可少,但遗憾的是,光合作用相对来说较为低效,这就导致了原料生产周期较长;想要获取储存在植物中能量物质来生成生物燃料,需要大量的加工步骤。
  目前,美国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高效的生产液体燃料的方法——电燃料。顾名思义,就是细菌等微生物直接利用电能而获取能量生长,产生物燃料。
  他们采用一种叫做Ralstonia eutropha的细菌,通过对细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让其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产能方式——自然界中的细菌以氢为能量来源,通过转化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科学家从工程大肠杆菌等其他细菌中引入生产中链甲基酮的代谢途径,最终的代谢终产物十六烷就非常接近于传统柴油了。不过这一研究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改变争粮窘境
  生物燃料一直面临着与人争粮的争议,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天然存在这样一个致命的问题。最初是因为粮食作物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也就是第一代生物燃料,如玉米和大豆等原料都是传统的农产品,与人争粮,与粮争地,耗费了大面积土地并推动了食品价格,导致了人们对生物燃料的批评。
  随着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崛起,主要原料来源于非粮食作物,比如麦秆、草和木材等,这种燃料相对于第一代更高效更持续,对土地、肥料与水的需求都较小。但是这些优点也悄悄掩盖了其潜在的危害。
  当人们越发对生物能源重视,它也就越可能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产生更大的压力,世界粮农组织对能源作物与粮食作物的争地风险深感忧虑。而且,第二代生物能源退出田地后,可能在“环保”的光环下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大量种植速生树种对物种多样的天然生态森林造成破坏。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题为《生物能源的潜在风险和潜在效益并存》的报告,称如无适当的行动、目标和政策,发展生物能源就会演变出在“环保”名义下继续破坏地球生态的恶果。这也难怪在英国推出“地沟油航班”时,有多名环保人士到机场举行抗议。而且,种植玉米生产乙醇等生物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相对于化石燃料也不见得有显著降低。另外,在作物的种植、能源的提炼和运输等环节都需要消耗能源。
  2012年的美国大旱重启了食品与生物燃料之间的斗争——今年美国玉米产量与仅仅一个月前的预测相比下降了17%,与去年的产量水平相比下降了13%,每公顷产量可能是17年以来新低。玉米价格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而且玉米也是动物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肉类、牛奶和鸡蛋价格也有望攀升。
  如今美国玉米产量的至少四分之一被制成了乙醇,作为燃料使用。这已成为政府的强制要求并有所增强。但粮农组织负责人何塞·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金融时报》上撰文呼吁“立即暂时中止”这一政府强制要求。席尔瓦表示,这样更多的美国玉米产量就能用于食品或饲养牲畜。美国畜牧行业也督促国会暂停要求在汽油中添加乙醇的法律。
  可以说,生物燃料一直处于争论的漩涡当中,不过,随着新技术的研发,生物燃料面临的窘境或许将得以解决,甚至真正迎来商业化的春天。
其他文献
温家宝总理得以劝说朝鲜表示重回六方会谈的事实证明,中国是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稳定的最重要力量,仍然对朝鲜问题拥有最重要的发言权。      最近半个月,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亮点频现。本月4-6日,温总理访问了朝鲜。紧接着,9-10日,中日韩三国首脑在北京召開了第二次峰会。在这两次东北亚国家首脑们的互动中,朝核问题都是重中之重。  自从2003年进行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以来,达成过若干次协定,多次似乎
[个案展播一]   上个月,学校布置各班办一期以“我爱科技”为主题的黑板报,这项任务自然落到了宣传委员赵紫阳身上。因为平时作业多,赵紫阳就约好同学利用星期六去办黑板报。由于时间紧,加上同学们交来的稿件不多,因而这次黑板报在编排上多用了一些插图。周一早上,班长赵冬看了办好的黑板报后,有些不满意,便对赵紫阳说:“紫阳呀,你这办的哪是板报啊?简直就是应付差事儿。黑板报要有内容,而不是画几幅漫画就完事大吉
韶山,始終为我向往,那是毛泽东主席出生的地方,是毛泽东主席的故乡。走进韶山,缅怀一代伟人,追寻伟人足迹,追思伟人成长历程,是让心灵在金色阳光沐浴中得到洗涤、得到升华的旅程。  本刊将分两期刊登。
有诗人說:青海,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离诗歌最近的世界屋脊。8月8日,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青海省西宁市揭幕,诗歌节上“因特殊原因”而最为人关注的,无疑是来自香港的诗人北岛,这是他1989年离乡20多年来,首次受官方之邀,在内地出席公开活动。有学者评论说:“北岛这次在青海出现,让人感觉到复杂环境下的一点善意,这种善意既有知识分子内心的,也有国家政治层面的。”  我是在北岛离开香港前两天获知这一消息
1芬芳艳丽。2花开富贵。  花,是大自然的精灵,每座城市似乎都有自己最钟爱的花朵。如果要用一朵花为洛阳代言,那一定非牡丹莫属了。  牡丹花,娉婷妖娆,富丽端庄,美得顾盼生辉,美得雍容华贵,美得惊世骇俗。因此,自古至今,牡丹花一直被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而为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她是中华民族钟情了1600多年的“花中皇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3“武皇”赏牡丹。  “溱与洧,
早期教育很重要,会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绝非拔苗助长,完全不遵从客观发展与教育的规律,完全摒弃个体差异,一味追求高智商。施以良好早起教育的前提是顺应个体的发展。  由教育的规律看,人的心理、生理的成熟都存在阶段性和顺序性,过早地拔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施以不合理的超负荷的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只能劳而无功。顺应教育的规律,给孩子营造适宜成长的环境,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为
44岁的钟亮生是一名共产党员,现任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通过“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形式在“甜蜜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扶助带动了众多残疾人及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创建一流业绩 引领产业发展  2006年钟亮生从父亲手里接过20多箱蜜蜂,走上了他的养蜂路。  从事养蜂行业后,钟亮生起早贪黑,认真学习、钻研养蜂技术,改变传统的蜜蜂养殖模式,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的养蜂
明德笃行,自强日新。2020年1月11日,由重庆理工大学人本内控研究所、重庆鑫易会计师事务所主办,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重庆港澳大家软件产业有限公司、《会计之友》杂志社协办的首届人本审控学术年会暨第二期鑫易财税大讲堂在重庆理工大学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变革中的人本财会研究与实践”,150多位嘉宾参加了会议。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阎建明主持开幕式。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何建国教授、重庆鑫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农用地膜也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到农业环境。为此残留地膜回收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地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在本期节目中,将为大家介绍残留地膜机械回收技术
恐龙有长着羽毛的,还有长着四个翅膀的;始祖鸟很可能并不是最早的鸟类,而是一种小型恐龙;有些恐龙睡觉的姿势和鸟类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关于恐龙的最新发现就会颠覆人们的认知,而这些发现,通通指向一位中国的古生物学家,他就是古生物界的“中国星”——徐星。   徐星出生在新疆新源县。上小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一本关于恐龙的画册,立即被这种巨型史前生物深深吸引,从此便与恐龙展开了一场漫长的跨时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