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ln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在《包头日报》《鹿鸣》《黄河塞纳》以及一些平台上发表过文章。爱好广泛,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三毛一样的旅行作家,用一支笔书写人间的喜怒哀乐。
  老头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
  从最初的懒怠饮食到现在的水米不进,整个人看上去就像只剩了一副骨架子。除了在梦中会呼喊石头的名字之外,竟是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大夫摇着头说心病还需心药治,若是药不对症只怕这人是没得救了。
  几十年的夫妻,她瞬间就明白了症结的所在。
  说起来话长,老头子本是北方人,退伍时被安排在了南方的这个小城市。跟他结婚的那天,弟弟石头曾经来过一次。还是个半大的乡下毛头小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一副无知且贪婪的样子。走时就像土匪过境一般收刮了不少东西,说是要带回去给爹娘。老头子自然是愿意的,想着是给从未见过面的公公和婆婆,她也就默许了。但是当时的石头却做了一件极其过分的事情,竟然把她陪嫁的一台缝纫机也带走了。那时,每家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唯一值钱的就是这台缝纫机了。为此她一路追到了火车站,东西虽然没追回来,但难听的话确实没少说。
  至此,石头便再也没有来过。起初还有些零星的书信往来着,慢慢的就失去了联系。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就像是扎在老头子心中的一根刺,就那么扎在肉里,钝钝的痛着。越扎越深,终于痛到了现在的这个境地。
  而她也终于下定了决心,派儿子去寻石头,即使是求,也要把石头请来。老头子这一辈子不容易,她不想也不能让老头子就这么带着遗憾离去。
   三天以后,当儿子带着石头风尘仆仆的赶来时,老头子已经陷入了半昏迷的状态。半苍了头发的石头急匆匆的在床前跪了下来,抓着老头子的手大喊:“哥,哥”。那一刻,她在儿女面前强撑出来的坚强瞬间便被击得粉粉碎,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坚强的臂膀,再也忍不住大哭了起来。而昏迷中的老头子也被石头的呼喊召唤了回来,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石头,眼角的泪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兄弟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再也没有分开过。
   匆忙赶来的石头带了一些土特产。晒得焦干的野菜,一小袋红色的米。看上去都粗糙的很,就是那几瓶子酒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石头却固执地认为,他的大哥一定会喜欢。有洁癖的她只好皱着眉头,看着石头用黑黝黝的,指甲缝里还残存着黑泥的手给老头子煮粥。那种红色的米说是叫高粱米,可以吃也可以酿酒。放在灶上慢慢的煨,空气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散了出来。说不上香也说不上不香,清清淡淡的。病床上的老头子却忽然来了精神,一迭声地喊:石头,是不是高粱米?我怎么闻到了高粱米的味道?石头就笑着应:是的哩哥。然后就端着碗一勺一勺地喂,竟然喝了满满的一大碗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那一刻,她简直是悲喜交加,老头子啊!
  以后的饭食就交给了石头,她会在旁边打个下手,边做边听石头讲老头子年轻时的故事。这是一段她不曾参与过的经历。贫困的乡下,野菜和高粱是肚子不饿的基本保证。也许在老头子的心里,那一段艰苦的岁月反而是最难忘的一段回忆。石头懂!所以用带來的野菜干做各种食物。凉拌,做馅儿,和在高粱米里一起煮……
  老头子的气色竟然一天天好了起来。就这么几样简单粗糙的食材,配着石头带来的“萨白”酒,兄弟俩一喝就是一个多小时。酒是高梁米做的,纯纯的粮食酒,味道醇厚绵长。一人一小杯,慢慢的品,慢慢的聊。本已远去的往事被一点点拉了回来。黑土地里忙碌的爹娘,阳光下快乐奔跑的哥俩。饭桌上高粱的味道,野菜的味道,还有酒的味道……所有的回忆似乎都近在眼前,老头子说着说着就醉了,泪珠亮晶晶的挂在眼角。石头就车轱辘话来来回回的说――谁让那个时候穷呢?一碗高梁米粥也不能可着劲儿的吃,哥,你总是让着我,就怕我饿着……
  这个时候,她总是不插一句话的,就坐在一边静静的听。眼泪也会流下来,一滴,一滴,又一滴……
其他文献
磁场  “你想要什么样的友谊?”不经意地,他问我。刚刚闯进三月的风适度降调了刺目与嚣张,吻来几声令人意外的暖色。他抬起雙手轻轻分开我额前的碎发,似笑非笑的眼神中有一支引弦定位的弓箭,正瞄准我刻意伪装的镇静。  同事三年,隔排而坐,默契止步于工作。他是软件架构师,我是测试工程师,职位注定我俩是短兵相接的共生体——孑孓凭借消化液抗体的保护悠然寄居在苹果猪笼草体内,奈何猪笼草只能感谢这品尝不到的囊中美味
期刊
草木之心  一丛丛野菊花,举着火把  在七曲山下聚集。古柏有情怀  群山有悲悯。行走在梓潼的每一条山道  我的脚步都会放得很轻  怕无意的闪失,触碰青草纯真的梦  心中有神,走起路来  才会踏实而坚定。敬畏山石土木  就是敬畏自然的恩泽和哺育  拜谒完文昌帝君,我会坐在山涧  与一条溪流倾心攀谈  草是山的诗篇,山是草的乐章  梓潼的宣纸上  一滴墨珍藏草木之心  变幻的曲线,只为寻找山水里的亲人
期刊
父亲与共和国同龄。一直认为我和祖国的关系,就如同我和父亲的关系一样。  父亲16岁的时候,就只身到西北寻梦。那时,包钢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正巧去农村招工,父亲便兴高采烈地报了名,带着到祖国西部建设包钢的梦想,来到了荒芜人烟的包头。  对于父亲那一辈人来说,青春的花季,就加入到了建设包钢的队伍之中,那是一种荣誉,充满了自豪。  上班第一天,发了一身工作服,一双大头鞋,便高兴
期刊
青梅词  浩瀚之上,有一颗青梅  我忽然想到这句子  忽然想到母亲站在山坡上,朴素的样子  她的脸从来不加修饰  布满了皱纹和风霜。她的手也从来  不加修饰,粗糙得像一块石头  她种地,喂鸡,打草  她从井里提起一桶清水给我  洗脸,洗头,洗净身上的风尘,以及人世间  伤感的事情——我多想唱一首歌给她  用城市里寂静却多愁的灯光讲述  她温柔宁静的前半生  用乡音或是心灵深处的曲调  讲述她曾经美
期刊
1  清秋落夜月,庭外生野菊。  马八斤起得早早的。他去厦屋东侧,靠近崖头的厨房,给侄儿及未婚的侄媳妇做早饭。  侄儿侄媳还没醒来,他俩就睡在马八斤特意收拾的新房中,这是马八斤给侄儿的婚房。婚房在马八斤的卧房和厨房间。厨房东侧是水井,水井在窑门西北的崖根下。  早在侄儿考上了大学的第二年,马八斤拆弃旧屋,盖了新房,还请了村里的粉饰匠,粉饰了厨房西侧的屋子,侍候着给侄儿用。侄儿那年刚好二十三岁,二十
期刊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土默特右旗建旗50周年,《鹿鸣》杂志创刊60周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堅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由包头市文联、土右旗委宣传部主办,包头市作家协会、《鹿鸣》杂志社、土右旗文联共同协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土右旗建旗50周年、《鹿鸣》杂志创刊60周年作家采风活动”在土右旗举办。  本次活动带领作者走进了美丽淳朴的土默川
期刊
青羊湖  船划破湖心的时候  我看见浪涛下面  那黝绿的肝胆。附近住着  树根、瓦片、青铜  和幽灵般的鱼群  那荡到远处的每一抹涟漪  都是一个我们无法够到的传奇  如果我跳下去,将会栖息在  哪一条碧波的枝上  将会变成一只  什么形状的鸟,唱出  可以把夕阳骗入水中的歌声  暮色的大船将我们撞翻。这一夜  我们被迫沉迷于水草,与星星游玩  雨中靖港  从水里长出的街道  青石板是水的皮肤,杨
期刊
1  大雪。没有雪。整个冬天似乎也没有雪。雪,留守在北方以北。  过廖家磨,和过每一条巷道没有区别。浮尘四游,万物毛糙,搓刷着十一月的空气。  遇见张永平时,是下午,虚弱的阳光搭在西侧小区的铁栅栏上。他在人行道上磨菜刀。戴一顶黑帽子,帽檐上,落了一层灰。满脸皱纹,和大西北的山川一样,起伏不平。嘴角别着一支烟,烟灰积了一寸,悬着,忘了弹掉。  他坐在自己的家当上,弓着腰,双手捏着刀背,在一块洒了水的
期刊
依水而居,一方水土一方人,在一条河流的两岸,汲水、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地之间,祖祖辈辈,从亘古到今天,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康乾盛世,人与河流的关系,依旧。时而紧张,时而松弛。  没有河流就沒有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没有人类,河流也失去了最为多彩的一章。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在伟大的河流里都得到验证。比如四大文明古国,都离不开一条伟大的河流。  回望故里,当一条河穿过小镇之时,我与它的关系才刚刚开
期刊
荷塘月色  云彩裂缝,月光钻出来  荷塘只怪自己,失却了宁静  月色下,蜻蜓  依然在荷花上倒立、练功  精神十足的青蛙  在荷叶上打坐、念经  几条鱼儿吐出水泡  美丽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今晚,月光与微风缠绵  生出缕缕情意  一只失伴的水鸟,水面上徘徊  谁为它打捞失去的爱情  此刻,还有小船漂来  船桨一甩,滑落几粒星星  嫦娥,羡慕荷塘月色  悄悄地,离开了寂寞的月宫  月满西楼  夜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