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梗死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v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22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量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以及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158例)和无斑块组(64例)。观察不同年龄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析脑梗死与不同颈动脉斑块分级的关系。结果:70岁以上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2级以上斑块的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和多次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高于70岁以下患者(P〈0.05)。2级和3级斑块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增快,血管阻力增大(P〈0.05)。有斑块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斑块级别越高,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越明显,脑梗死发生率也越高。70岁以上高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在白人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占缺血性卒中病因的8%~10%。在亚洲人和黑人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可能更高。除遗传因素,如人种、家族史等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在临床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在对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实施血管检查时被发现。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故一经明确诊断,约半数以上已有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从而失去手术治疗时机.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放置放射性125Ⅰ离子支架,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已成为介入治疗食道癌的主要手段.我科自2006年开始对12例食道癌梗阻患者行125Ⅰ离子支架放置术,手术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卒中是第3位死亡原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1,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据报道,在亚洲、非洲和西班牙裔人群中这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