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预测事件未来走向,是骗术还是科技?

来源 :电脑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人类就希望能预知事件走向,这样就能防患于未然,但也只能凭借一些现象进行趋势分析,面对复杂的事件只能一筹莫展。
  反而是现实生活中能看到不少天桥上,一些人坐个小板凳、摆个八卦图、立个抽签筒就开始说趋势,而这些人大多是无事可做之人以此谋生,他们所谓的预测本质上就是胡乱说,有时他们也被称为骗子。
  到了计算机时代,一种叫“计算机算命”的程序兴起了,但后来被证实是骗人的应用。预测未来趋势这种事情,很多时候都和“骗”字挂钩。
  但最近,一些AI研究团队称自己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一些事件的未来走向,甚至预测住院者的死亡概率,靠谱吗?
  预测你的未来几分钟
  预测未来一直是一个很好的科幻作品题材。电影《少数派报告》中,警察利用一些技术,能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犯罪事件,从而提前实施抓捕,避免犯罪事件的发生。虽然听起来很玄乎,但最近一种初级的预测型AI系统诞生了。
  由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的AI系统,能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人类受试者行为的持续时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事件走向。
  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个预测的?首先,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種存在很多变量、同时简单的任务——做沙拉。
  AI系统“观看”了40人分别准备沙拉的视频,每个人的视频包含20种不同的动作,时长在6分钟左右。每一个人做沙拉的工序和动作都是不一样的,也许这个人先放生菜,也许那个人先放番茄,也许这个人做事麻利,也许那个人做事慢吞吞。
  AI系统在完成了4个小时的“观看”后,了解了做沙拉所通常遵循的规律,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
  “然后我们需要测试这个AI系统通过学习,是不是能够进行相关预测。”团队成员在一份声明中说道。“为此,我们让AI系统观看了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视频。”
  给AI系统接受测试的视频也是一个准备沙拉的视频,但只有前面20%~30%的内容。然后,该AI系统被要求预测在视频的其余部分会发生什么。如果动作和持续时间被正确地猜出来,那么预测被认为是正确的。
  Gall博士说:“预测时间越近的内容就越准确,准确率甚至超过40%,但预测越远时间的内容越困难。”事实上,目前这个AI系统在预测未来一两分钟内会发生什么事情上,准确率超过40%,但当被要求预测未来三分钟以上的事情时,准确度就会下降到15%。
  “我们想要在一件事件发生前的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前,就能预测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研究者们将会对外发布这个研究成果,他们认为自己的研究完全可以投入实际用途,譬如烤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为厨师做预热,或者一个机器人吸尘器可以预测你在另一个房间里呆多久,然后在你不在的时候打扫卫生。
  甚至,这种预测能扩大到一个单一事件的未来走向,为决策提供依据。
  AI能预知人的发展趋势吗?
  从上面两个研究中可以发现,所谓的AI预测未来,就是让AI系统不断学习某种事件,从而发现规律,于是,看到了类似事件的开头,就能通过规律猜到事件的结尾。
  这有一点像天气预报,首先在过去研究中积累了大量对大气变化过程的认识,如果有目前的大气数据,就能推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时间距离越近,预测得越准确,时间距离越远,预测的准确度越低。
  天气预测这种事情所涉及的数量相对较少,可以由人来进行分析,当需要同时分析千万个数据时,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候作为大型学习机器AI系统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
  在预测上述两个例子中,预测制作沙拉过程所需要的数据量较小,因为事件比较单一,而在预测死亡率上,所需要的数据就较多了。
  但预测一个人的整体未来发展趋势的话,就没这么简单了。
  有一个著名理论叫“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个理论只是想说明,一个微小的变化就能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着的。
  预测一个人短期内的行为趋势所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少,可以通过他目前所专注的、或所遭受的事情来判断,譬如上面提到的制作沙拉的工序和住院病人的死亡概率。
  但如果要预测一个人在长久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需要地球上所有人和物的所有数据,所需的数据量可能是无比巨大的,要想得到整个地球的数据,首先从人的角度说,这意味着每个人都会失去隐私,这是难以允许的。最重要的是技术上很难达到,因为这意味着连世界上每只蚊子的数据都必须拿到。
  所以就算是在未来几十年,AI也只能预测一个人在短期内的行为趋势,人的长期发展趋势,就是AI也无能为力。
  预测死亡
  一位肺部积水严重的乳腺癌晚期女性去医院接受了检查,她的医疗数据传输到了一个AI系统那里,这个AI收集了她医疗数据中175639个数据点,评估她短期死亡的概率高达19.9%。两周后,这位女士去世了。
  这个案例被刊载在《自然》的一篇论文中。上个月,谷歌大脑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他们的项目: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方法来预测住院病人的病情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在接受了大量数据训练后,AI能预测一个人的死亡时间。
  去年,谷歌开始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和斯坦福医学院合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医疗记录,以训练其深层次学习模型。他们总共获得了超过20万名住院病人24小时以上的健康记录,数据大小超过460亿位(bits)。
  研究人员指出:“我们证明了使用这种深度学习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来自多个中心的多个医学事件,而无需站点特定的数据协调。”
  医学专家对谷歌从PDF或旧图表上的笔记中挖掘数据的能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的图表很难被结合到预测模型中。
  这项研究在谷歌内部引起了一阵小小的兴奋,因为它可能为利润丰厚的医疗保健市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并且在未来某一天也许可以向受时间限制的临床医生出售服务。
  研究表明,谷歌的模型比传统方法更能预测患者的一系列指标和结果。从住院死亡率方面来说,如果满分1分的话,传统方法预测能得0.86分,AI预测能得0.95分。
  但谷歌并不支持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临床医生在诊断患者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提道:“我们强调的是,这个模型不是用来诊断病人,而是采集病人的信息、治疗方法和临床医生写的笔记,所以这个模型更像是一个倾听者,替代不了主诊医生。”
  你的皮肤到底好不好,AI一下能知晓
  AI应用于预测单一事件未来发展趋势听起来很酷,但这只是AI所能做的事情的极小部分。AI的更多应用是着眼当下,譬如:看看你的皮肤,判断你是否得了皮肤癌。
  每年世界上有超过二十万的新发黑素瘤病例,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因此死亡。来自德国、美国和法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用超过10万张图片对一个AI系统进行了训练,让它能够区分出恶性的皮肤病变和良性的皮肤损伤。
  AI在图像识别领域是高手,这个系统使用了一个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在区分恶性黑素瘤和良性痣的照片的测试中,击败了来自17个国家的58名皮肤科医生。其中超过一半的皮肤科医生是有5年以上经验的专家,19%的医生有2~5年的工作经验,29%的医生进入这个领域不到两年。就平均成绩而言,人类皮肤科医生准确地检测出了86.6%的皮肤癌,而AI系统检测出的比率为95%。
  不过AI系统也不是完全战胜了人类,这项研究的研究者之一Holger Haenssle在一份声明中提到,这个AI系统检测出了更多的黑色素瘤,这意味着它比皮肤科医生的敏感度更高,但它还是误诊了一少部分恶性黑素瘤,这将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手术。
  后续研究者们也为这个AI系统添加了更多学习案例,使它的误诊减少。
  但是,目前AI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医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因为人体有些部位的黑素瘤难以通过图片来进行展示,如手指、脚趾和头皮,而且AI难以识别一些非常规的病变,而且有些病变就连病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其他文献
炎炎夏日,除了我们遭受炎热煎熬以外,主机里的CPU也同样要面对高温的考验。不少机智的小伙伴都会给自己的CPU涂上一层性感的硅脂以加快散热。CPU上硅脂看似简单却也是个技术活,因此二哥也不建议小伙伴们随便就去操作,一旦涂错导致一波“反向散热”可就麻烦了。  当然了,除了硅脂散热以外,CPU还可以采用钎焊散热。根据外媒VideoCards的独家消息,i9-9900K已确认采用钎焊散热。至于i5-960
期刊
而我还是一条单身狗……  请你们俩认真工作  如果你身边有二次元的朋友,那你最近一定会无意间听过“血小板”这个词。不过它指的不是我们身体里的血小板(Emmm好像也是?),而是一个动漫角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这部脑洞无比大的日本动漫——《工作细胞》!  纵使小编阅片无数,但刚一接触到《工作细胞》这部动漫还是让我跪服了。它的世界观非常非常有趣,作者把人体细胞进行萌萌哒的拟人化处理,再利用这些拟人化后
期刊
上次我们聊了美国,今天我们来讲讲友邻——日本。在日本,他们可能会因为血型而解雇一个人。相比起中国人沉迷星座和生辰八字,来给人划定性格和区分运势,日本人更喜欢用血型来做这样的事。而且痴迷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只要你和别人有接触,就会涉及到这个话题。有些企业甚至推出了与血型相关的商品,比如血型毛巾、血型饮料、血型餐饮,甚至还有血型保险套...  日本是一个以A型血人为主的国家,A型血的人也被认为是严谨稳
期刊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这话真的是一点错也没有,用在生活上也一样行得通。追求完美没有错,生活中一点点不爽日积月累就会变成烦恼。所以,每一个细节都无比重要!今天小师妹就给大家介绍4款细节控看了都拍手叫好的好物。  去水垢:OKA创意塑料漱口杯  一个放在洗手间用来刷牙的杯子,如果不是意外被摔坏,可能多数人换杯子的原因就是水垢。前几天小师妹发现自己的漱口杯又堆积了很多水垢。由于漱口杯一般来说杯身设计都比较深
期刊
福特汽车前不久买下了底特律市库克社区一个废弃的火车站,据说,这个具有104年历史的车站,将会打造成为福特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园区的核心地带,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作为曾经全球知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在信息时代业已衰落,但福特显然对这个城市充满感情,其第一辆T型车就诞生于这里的皮奎德大道工厂。现在,它计划通过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重振它的辉煌,就像火车站的原业主莫伦家族所说的:这座车站将成为底特律进步和成功的闪
期刊
不管二手车还是二手数码,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不难发现“二手”的身影。在各大二手交易平台的努力下,小伙伴们对于二手商品的看法也有所改观。但是二哥今天要告诉大家,你们正在使用的所谓“新的手机号码”,很有可能也是二手的。  云南的吴女士购买了一个135号段的手机号,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所谓的“新号码”却给她带去了不少麻烦与尴尬——吴女士经常能收到关于前机主的通知信息,而且部分信息上还详细写出了前机主的姓名以
期刊
在安宗看来,FCoin带来的短期冲击,很大程度上,还是喜欢投机的韭菜们太多。  韭菜们想的是投机,是一夜暴富,至于能不能实现,靠不靠谱,是不是机器人刷单,前路如何,他们顾不了那么多。他们一路狂奔进入,似乎晚一步就错过了一个亿。  只是,暴涨暴跌中,被收割的,往往是这种韭菜。  “阿拉罗”就是这样一个韭菜。6月27日,坐在电脑前的他心跳急剧加速,脸色潮红——尽管头顶空调给他送来阵阵冷风,室内温度没有
期刊
有一些真相值得花高价寻找。  近日,一项历时六年的辟谣终于得出了结果。六年前,法国卡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发表了一项研究,称用抗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喂养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但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不久,就遭到科学界质疑。当年11月29日,这篇研究方法和结论皆存在严重问题的论文被正式撤稿。此后,欧洲的三项研究共计耗费1500万欧元(约1.13亿元人民币),于近日给出了结果,驳斥了塞拉利尼的结论
期刊
2017年12月16日,蔚来汽车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召开NIODay,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蔚来ES8:双电机650马力智能四驱、百公里加速4.4秒、自动辅助驾驶、女王座驾,一系列高端配置吊足了用户胃口。首创的换电服务+充电车,一系列完善的电能服务体系更是让大家相信,纯电动汽车时代提前到来。自发布后经历7个月的等待,我们终于在2018年7月16日见到了蔚来ES8最终的正式交付版。  可能是同
期刊
在近两年中,人工智能当之无愧是年度热词。各行各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都搭上了发展的快速列车。一方面,人工智能找到了更多快速融入生活场景的方式;另一方面,与人工智能结合的行业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而二次元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说是一次强强联合,高科技加上高人气无疑能带来更多有趣的黑科技。除了此前电脑报已经为大家介绍过的AI主播之外,如今人工智能与二次元的结合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如果你是一名漫画家的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