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复兴中国文化梦想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xy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次“诗性·介域——2016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隆重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向莅临本次活动的首都文化、艺术及媒体专业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参加本次展览、致力于中国抽象雕塑艺术探索的各位艺术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抽象雕塑作为一个外来艺术语汇,代表的是—种新的思考方式与創作手法,是世界雕塑艺术探索中的成果。我认为,对抽象雕塑乃至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引进方面,要遵循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借鉴后使之本土化、中国化、民族化,做到推陈出新。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继承方面的自主权、优先权、认同感与优越感。
  这次展览是以抽象雕塑为媒介,对当代中国吸收外来民族优秀艺术形成中国特色文化的反映。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的整体面貌,展示了艺术家开放的胸怀和独特的视角。因此,我觉得既然是这么好的一个展览,不要昙花一现,有必要持续地向国内、国际推广与传播。比如展览举办后,可以选择展览中的优秀作品,组织到欧洲各个国家巡回展览,让世界各国民众了解当代中国雕塑,扩大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领域内的影响力。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自成立以来,—直致力于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我始终觉得,文化艺术的交流发生于具有文化差异的区域与民族之间。没有文化差异,就形成不了好的交流。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不同文化圈层之间,都可以产生很好的文化交流。但对我们来说,与国外文化交流要把握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要具有很强的文化生产力,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主权,在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前提条件下,不顺从,不勉强,要积极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举国上下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软实力提升,“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希望艺术家们在习主席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思维上放眼全球,行动上立足本土,依托于和而不同的艺术品格,创作出具有华夏气派、中国精神、民族风格的更多作品,来承载中国梦想、反映中国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国文化梦想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交互 体验 创作 汗水=创作营。  罗马尼亚 卡兰塞贝什国际雕塑创作营(RISSC)在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届,是石雕创作营。至今它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并保持了每届邀请11位艺术家参加的形式,创作营时长为4周。 在竞争激烈的选拔环节过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艺术家们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里,同生活、出行、创作、沟通并交流。舒适的宾馆与就餐区域离创作现场仅200米,这样,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艺术家们
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展厅,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剧场、一 个怪诞的博物馆之中:巨大的手、整齐摆放的面包手阵、残缺的具象人物雕塑、放大数倍的指纹与瞳孔……展厅里的每件作品都各司其职,奏响出不同的音律,汇聚成场宏大的交响乐。而这场大型表演的“指挥者”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家——马克·奎恩( Marc Quinn)  2019年3月8日, “马克·奎恩:皮相之下”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
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1939~),现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人文学科波恩讲席教授,著名的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家。作为批评家,他见证了1960年代现代主义式微,极简艺术、波普艺术和各种综合艺术的勃兴,但他坚执现代主义立场,深入地批判了极简艺术为突显“物性”而走向的“实在主义”及其对跨媒介的“剧场性”的追求;作为艺术史家,他以抗拒“剧场性”为线索,对“现代主义的前史”做了重新审视,从而
内容摘要:布德尔的雕塑艺术开创了一个更加独立于绘画以外的,带着雕塑所独有的宏伟、刚健、凝重、概括的风格,富有四度空间的线与造型打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雕塑时代。  关键词:布德尔的雕塑艺术;建筑感;悲壮的英雄主义;装饰性风格    如果说罗丹终结了一个如现实主义绘画那样更加注重写实和心理刻画的雕塑时代,那么,布德尔则开创了一个更加独立于绘画之外的,带着雕塑所独有的宏伟、刚健、凝重、概括的风格,富有四度
Sculptur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Institute held investigation activity in Cambodia, Vietnam on March 17-22, 2013, traveled to Angkor Thom, Angkor Wat, Banteay Srei and Angko
我校艺术学院的雕塑专业是美术系中充满活力的一个专业,本专业应用许多教学手段来开发学生在雕塑上的创造力。我们的雕塑工作室为在21世纪的雕塑创作充分地提供传统和前沿的创作手段,使学生能够对一系列雕塑技术进行探索,例如:制模、铸铜、石雕、纸艺、动画、数字摄影、陶瓷、声音、装置、油泥模型、烧焊、纺织物手段、公共艺术以及绘画。  雕塑工作室不仅鼓励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而且和世界上的很多大学有着广泛的联系
每到异国的土地,我有一个特别的兴趣,就是逛公墓。西方社会公墓存在的方式与东方是不同的。  苟子道:“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走进米兰纪念公墓,展现在眼前的不是土丘碑林,而是一个大型的雕塑公园。一座座墓碑雕塑向世人展现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记忆,它能使你想起当年那些强壮的生命是如何在这土地之上自由漫步、繁衍生息。那些美妙的人生故事,你可以在文学中、在影视里,乃至现实中睁
“我认为,从什么地方来对一个人至关重要。我们来自于某地,那儿是我们的根,但是我们应该了解整个世界和借鉴其他的文化思想。对于适应了的人来说,任何地方都是美好的。我觉得我属于巴斯克这个地方,就像一棵树适应这片土地一样,但是,它的树枝要接触到世界各地。我努力创造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因为我就是我。这是我的故乡,我的作品应该呈现一种基调,一种暗光,属于我们的光。”  ——爱德华多·奇利达  20世纪如果失去了
我国著名艺术铸造专家、青铜器研究专家谭德睿先生,1936年11月出生,一生受其父、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院士影响,坚持真理,严谨治学,艰苦求索,从事中国古代青铜技术、铸造史和艺术铸造研究,成就卓著,备受业界推崇。曾任亚洲铜装饰协会会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中国铸造协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先后出版有《陶瓷型精密铸造》《灿烂的中国古代失蜡铸造》《艺术铸造》《中国传统铸造图典》《中国技术通史》(
植物随歌起舞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有位农民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小麦试验地里播放小提琴奏鸣曲,结果那块实验地获得了丰产,产量超过其他试验地产量66%,而且麦粒又大又重。印度的另一位农民也在一块1亩左右的稻田中每天播放25分钟交响音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地的水稻的株高超过30厘米,比相同面积没有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与茁壮。而在日本,一家音响器材公司楼下空地上种植的蔬菜,生长速度明显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