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柬越 艺路畅游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culptur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Institute held investigation activity in Cambodia, Vietnam on March 17-22, 2013, traveled to Angkor Thom, Angkor Wat, Banteay Srei and Angkor National Museum of Combodia , and Confucian Temple, old-street, Ba Dinh Square, Hoan Kiem Lake, One Pillar Temple and othe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Vietnam, and studied Vietnamese lacquer art. With the help of cultural attache Liu Sanzhen of Chinese embassy in Vietnam, the delegation also made an exchange meeting with the presidents, deans and teachers of Fine Arts College, Vietnam University, and visited the school art gallery, sculpture teaching studio, and lacquer teaching studio. The Mission made an overall underst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ietnam’s art school and teaching system, and also introduc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ese Sculpture’s development and committee. The two sides expressed the desire of promoting the artistic exchanges and appointing staff people for interchange visits between two countries.
  北京的三月寒气还未退去,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柬埔寨越南艺术考察团3月17日于北京再次启程,飞往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度。这是一个集考察、旅游、文化交流为一体,充满对艺术的探索、对历史的追溯的艺术体验之旅。
  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17日晚10点左右,我们抵达了此行的首站目的地——柬埔寨。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公元9世纪至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863年起,柬埔寨先后被法国和日本占领,1953年11月9日独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柬埔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1993年在国际社会的斡旋和监督下,柬埔寨举行大选,恢复了君主立宪制。此后,随着柬埔寨国家权力机构相继成立和民族和解的实现,柬埔寨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柬埔寨的历史发展过程与佛教文化是密不可分的。2500多年前,释迦摩尼在古印度创建了佛教,后经各国使者、商人等的传播,佛教传遍了全世界,信众越来越多,有的国家甚至把佛教定为国教,柬埔寨就是其中之一。
  步出机场,一股热带气息迎面扑来。由于地处热带,柬埔寨的3月不像北京的3月,让你一下进入到炎炎夏日。在回酒店的路上,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椰树、棕榈树、凤凰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热带植物,似乎带着它们的热情正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受宗教文化的影响,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建筑主要以黄、白两种颜色为主,分别代表了佛教、婆罗门教,可见这两教在柬埔寨盛行已久。柬埔寨的房屋屋檐是高高翘起的,它们象征着风调雨顺,一栋栋柬式建筑在植物映衬下不失雄伟也别具一番风味。
  18日,我们身临其境地一睹柬埔寨最鼎盛时期——吴哥王朝的辉煌。清晨我们早早要来到了大吴哥,在进入都城前,远远地便会看到高达七公尺的大石城门上头,四面都刻着佛像的面容,这是象征着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四面佛菩萨,接着进入城中,便能看到由54座大大小小宝塔构成的一座大宝塔的巴戎庙,它位于吴哥通王城的正中央。其中最特殊的设计,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佛像的微笑面容,其中在东北角有座雕像最为传神,眉宇轩昂,气质慈善。然而,佛像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让人印象最为深刻。据说这些微笑的面容是吴哥王朝全盛时期加亚华曼七世与佛陀尊容的融合;无怪乎被其后代子孙尊称为“高棉的微笑”。随着早晨还算凉爽的晨风,我们继续参观了加亚巴尔曼七世所遗留下来的建筑群十二生肖像、空中宫殿、斗象台、周萨神庙、达高神寺。下午我们来到了梦寐已久的名列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小吴哥,小吴哥窟总建筑群占地24公里长,宽8公里,是吴哥王朝和吴哥文化兴衰的缩影;吴哥窟是12世纪中叶高棉国王稣利耶跋摩二世献给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的神殿,整个吴哥窟的建造先后有1500万人参与,历时89年完成,是高棉吴哥王朝全盛时期所遗留下来的不朽宗教建筑。整个建筑分为三层,分别代表为地狱、人间、天堂。地狱、人间、天堂的概念不单以建筑的形式体现,在第一层回廊的浮雕墙上也被形象地雕刻出来,上面雕刻的正是印度史诗《罗摩耶那》中的情节,里面还有很多精美的印度宗教神话的雕刻。站在这雄伟的神殿前,看着墙壁上精美的浮雕,仿佛那历史的一幕幕在眼前重叠,此时它不仅是座荣耀神祇的庙宇,它更是人们从人间对天堂极致想象的体现——当你从“天梯”慢慢攀上“天堂”,站在“天堂”之上俯视整个吴哥窟,瞬间让你的心灵得到了洗礼。
  19日,当我们的大脑还沉浸在吴哥文化王朝的思绪里没有走出来,我们的身体又踏入了具有“东方蒙娜丽莎”之美誉的女王宫,女王宫主要是供奉湿婆的神殿。来时由于吴哥的震撼中还没有出来,对女王宫却没有抱太多的期望,然而当我们来到她的面前,不得不被再次打动,抬头仰望着那些雕塑让人不由地会发出一阵感慨,真正的艺术确实能敲击心灵最脆弱的神经,整个建筑群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在这500多平米的女王宫里,每一块墙壁,每一根立柱,每一扇棂窗,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个图案都向你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怎能不让人迷醉在这艺术的殿堂里流连忘返?   柬埔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论你在什么地方都会被它的神奇所感动,仿佛置身在神的国度。当我们来到塔布茏寺,会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迷惑,会觉得这是神的手笔:塔布茏寺如同睡美人的城堡,完全被丛林吞没,盘根错节的巨树缠绕着佛塔,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的姿态,树中有石,石中有树的神秘奇观,然而神秘中确又觉得那么和谐,好像就该如此。在柬埔寨的庙宇里,到处能看见代表繁衍的象征“阳具”和“阴户”。这和他们的生殖崇拜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会抚摸“阳具”祈求繁衍子孙,在摆放“阳具”的上方会留有一个天孔,雨水会浇注在它的上面流下聚在“阴户”处顺着流下,祈福的人们会在“阴户”的四周摆上器皿,据说这是“神水”,喝了能带来吉祥、平安、健康。而我们看到的都是些后来修复的景象,大多数都在战乱时期被破坏和掠夺,如果大家想看到真品就随我们来到我们此次柬埔寨的最后一站吴哥国家博物馆,里面有保存完整不同形态的真品。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馆内收藏的文物是高棉王朝各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均为真品。里面非常详细地展示了印度教佛教神话人物故事、高棉王国历史、不同时期的雕刻特色、人物衣着特色的介绍,还有很多影像资料,生动详细地介绍着整个吴哥文化,艺术、历史,让观者感受会更深刻。
  柬埔寨的文化历史不是我们短短几天就能体悟出来的,但在人生的长河中,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悟。夜晚漫步在柬埔寨夜市里,会给人带来片刻的安宁,人们会在这琳琅满目的小摊上细细的搜索自己满意的礼物。当夜深了,躺在床上想着明天即将离开这个地方了,又突然会舍不得,就像是一见如故的朋友,聪聪一见就得离开了。
  20日,我们早早地离开柬埔寨直奔第二个目的地——越南的首都河内。经过短短两小时的飞行,我们于上午9点左右抵达河内。两国的气候相差不大,但两国的文化、人文风貌却截然不同,柬埔寨给人感觉古朴、厚重、神秘,而越南却透着一股洋气,这可能和它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由于19世纪越南被法国殖民,法国的建筑、文化融入到河内,所以,在越南到处能看到法式建筑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不但如此,咖啡也随法国文化进入到越南邦美蜀,咖啡从此在越南落地生根,不知不觉,邦美蜀已将它的历史传承了一百多年……最近20年随着越南咖啡种植业突飞猛进,目前紧随巴西,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说到咖啡,那肯定少不了咖啡中的奢侈品——邦美蜀野鼬咖啡(俗称”猫屎”咖啡)“猫屎”咖啡,主要产于越南和印尼等地,世界最贵咖啡的一种。越南邦美蜀种植大量的咖啡作物,有种野生的叫做麝香鼬的猫科动物最喜欢的食物就是新鲜的咖啡豆,咖啡豆通过在其体内的发酵和消化,最终成为鼬猫的粪便排出来,经过加工处理便成了“猫屎”咖啡。可见,来越南品尝一下咖啡,也是一种味觉享受,空气中一股醇香的咖啡从鼻尖划过,瞬间激发了你的味蕾。
  来到越南,导游就会告诉你越南有“四瘦”和“四怪”。“四瘦”指的是国土瘦、道路瘦、房子瘦、姑娘瘦。由于越南的国土形状非常狭长,全国地形呈“S”型;而越南的道路和它国土一样,也是细长细长的;在越南,土地是非常昂贵的所以他们的房子大多是瘦长的,最为经典的是9m2上建四层楼;也正由于越南的气候比较湿热,饮食也比较清淡所以我们看到的越南姑娘都是比较清瘦的。“四怪”指的是男人戴绿帽、女人戴口罩、人力车子倒着踩、花钱要用大麻袋。在越南的大部分男人由于“军人情结”,都喜戴绿色的帽子;而越南的妇女却喜欢在脸上戴口罩,主要是为了防晒和挡风沙;在越南的人力车也是很有特色的,一般是乘客在前,车夫在后,这样即避免了闻车夫的汗味,还能让乘客沿路看风景;如果说目前我见过最不值钱的钱币是哪的?那就是越南盾了,1人民币相当于2000越南盾,买东西是不是得麻袋装啊!然而,在越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道路上川流不息的摩托车,一波一波的摩托车车流就像开闸了的河水滚滚而来,想要过他们的马路费了劲了,真不愧“摩托车王国”的称号。而另一景确也是一大奇观,街道上空穿梭着密密麻麻的电线,树上也挂着一捆捆的电线,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大家开玩笑说“原来世界上最厉害的电工在越南”。
  上午我们匆匆参观了河内几个特色景点:巴亭广场、还剑湖、独柱寺,这些地方并没给我留下什么太多的印象。下午艺术院校的考察是很让人期待的,艺术院校是整个艺术文化成长的温床,从中能体现整个越南艺术的文化根源、发展方向。在中国驻越大使馆文化参赞刘三振协助下,我们考察团和越南美术大学的院长、各科系的系主任、老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不仅了解了当地艺术院校的发展、教学体系,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期望两国的艺术院校之间多进行交流,互派老师到相关艺术专业进行实践考察。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他们对中国艺术文化的热爱,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中国艺术家进行探讨,相互学习,多参加一些中国的展览。在参观雕塑系的交谈中,该系主任表示对我们主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非常感兴趣,也希望他们的毕业生能够参加。从参观学校美术馆、雕塑教学工作室、漆器教学工作室中,我们找到很多艺术的共性,也了解了越南艺术发展的近况,在短短3个小时的艺术交流中让彼此之间找到了很多合作上的可能性。确实,时间很短暂,想说的还很多。离开时,越南美术大学的院长和考察团团长《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互赠书籍。
  说到艺术,来越南当然就少不了看看漆器艺术。越南是东南亚以漆器艺术品著称的国家,漆器的历史很深远,制造技术最早可追溯至三~四世纪。其发端于19世纪的磨漆画,是在法国架上绘画影响下东亚大漆髹饰工艺传统延生下的产物。步行在街道上,道路两旁商铺里到处能看到色彩艳丽的漆器工艺品。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考察团匆忙之中参观了越南漆器工作室,也有幸参观漆器制作车间,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其制作流程、工艺。
  21日,在我看来,越南是一个和中国很像的国家,如果不是知道置身在这个国度,你会觉得好像是在中国的某个南方城市。接下来就让我们领略一下这个融入在越南文化里的中国文化——“文庙”。位于河内文庙街的文庙古建筑群是河内最重要的古迹之一。文庙坐北朝南,占地26000多平方米。文庙以存有“进士碑”而闻名,每一次进土考试,便树起一块石碑。从大宝三年到公元1779年的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按黎朝的制度应进行110多次进上考试,但由于战乱,现在河内文庙只存有这82块进士碑,每块碑上记载着科举考试的时间、碑文的撰写者、书写者、雕刻者以及考取的进士名单。进入拜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写有“万世师表”四个大字的汉字匾额,匾上注明是“康熙御书”。 正殿内设有孔子供桌,两侧奉祀中越两国先儒。在文庙内随处可见来参拜的学生,祈求学业更上一层。不知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很多小学生穿着校服整齐地坐在文庙广场的小凳上,很是壮观。从文庙出来步行过一条街就来到了河内越南美术馆,想要了解越艺术的历史与文化,美术馆就不能错过了。美术馆的一层至三层记载着越南艺术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很好地保存了从史前到现代历史的越南艺术品,该馆的藏品陈列体系主要包含6个专题:史前和早期历史阶段的越南艺术品;11世纪到19世纪的越南艺术品;20世纪到21世纪的绘画和雕塑;应用装饰艺术;越南民间艺术;11世纪到21世纪的越南陶瓷制品。在美术馆里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是那些木雕脱胎漆器的雕像,生动形象的雕塑结合具有越南特色的漆器工艺,可见当时的艺术及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想要了解更多越南的风貌及传统原生态手工艺品,有一个地方就不得不去转转了——“老街”。它具有老城区里36条街道的典型特征。这36条街道分别以不同的名字命名。整个老街就是一个大的商贸市场,一间间的店铺里陈列着具有越南特色的服饰、包、小饰品、手工艺制品、特色小吃等等,如果你想淘点东西回去这是一个不错地方。越南的夜晚也很有特色,夜幕降临以后在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小摊贩,摆上一些小桌子、小凳子就开张了,不时有三三五五的人群就围着吃开了,喝酒,谈天,看着很是安逸,也为这夜色增色不少。
  22日,考察团从越南返程回北京,确实有点不舍,觉得时间太少。然而任何旅途都会有终点,在行程中也总会留下很多遗憾,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遗憾才能更好地感知人生。细细回首这几天,不仅探索追思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文,同时也领略了不同的地域风情。恍惚之间,顿时让我有片刻的幻觉,感觉还站在神圣的吴哥窟下,游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
其他文献
隈研吾是日本新一代享誉国际的建筑大师之一,也被称为日本的乡土建筑大师。他提出的建筑设计思想对于建筑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隈研吾擅长于哲学层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内在体验的双重的细腻分析,热衷于理论层面的文化哲理分析。在设计实践中,他对日本传统建筑的语言和空间理解得很到位,同时又不断在建筑的表皮和结构上出新,执着于使用当地的材料,研究材料应用的可能性,他的作品总是以诗意的形态呈现,给人深刻印象。  一、隈
这个夏季我们两次应邀出访欧洲,分别参加了在捷克旅游胜地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举办的第八届玻璃艺术节和英国比尔斯顿手工艺画廊(Bilston Craft Gallery)与伍尔弗汉普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Wolverhampton)联合主办的“玻璃路径”——从伍尔弗汉普顿到中国玻璃作品展。这实现了我们走出国门与同行交流的愿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我们的玻璃艺术作
1 廖燕飞 《自我塑造》 玻璃钢上色 导师:王安江 [参展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时光一去不复返。这句话反映了时间是线性的,不可返回的。人的生老病死,如同世间万物的产生、成长与衰亡一样不可逆转。而人们对这一过程的认知需要依靠记忆。柏格森认为,“记忆乃精神与物质之交汇点”。知觉的本性是根据记忆之连绵而成的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并不存在于人身上,而是在外界事物上。人的活动及其选择受过去经验的影响,没有人的极易出现,行动就不会发生。在柏格森看来,精神生活的三
梁绍基是一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艺术的老艺术家。在其创作初期,保加利亚艺术家万曼(即马林·瓦尔班诺夫Maryn Varbanov)对梁绍基有着深远的影响。(万曼是一位在装置和雕塑作品中运用织物的艺术先锋,他是最早使织物脱离墙面而在开放空间展示的艺术家之一。)这时期梁绍基的创作包含了极具实验形式的装置和行为,并使用了诸如竹子和羊毛这样的传统材料制作作品以求达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他在这一时期的
内容摘要:本文以唐陵艺术为参照,就如何使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和环境雕塑的创作在我国城市空间中更好地发挥功能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雕塑;唐陵艺术     唐代帝王陵墓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构成体,它主要运用夸张、寓意、象征的艺术手法,创造了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精神境界和极具东方神韵的艺术形态,以及魅力独特的雕刻艺术。虽然时代背景不同,创作目的也相去甚远,但在艺术构思
交互 体验 创作 汗水=创作营。  罗马尼亚 卡兰塞贝什国际雕塑创作营(RISSC)在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届,是石雕创作营。至今它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并保持了每届邀请11位艺术家参加的形式,创作营时长为4周。 在竞争激烈的选拔环节过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艺术家们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里,同生活、出行、创作、沟通并交流。舒适的宾馆与就餐区域离创作现场仅200米,这样,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艺术家们
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展厅,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剧场、一 个怪诞的博物馆之中:巨大的手、整齐摆放的面包手阵、残缺的具象人物雕塑、放大数倍的指纹与瞳孔……展厅里的每件作品都各司其职,奏响出不同的音律,汇聚成场宏大的交响乐。而这场大型表演的“指挥者”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家——马克·奎恩( Marc Quinn)  2019年3月8日, “马克·奎恩:皮相之下”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
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1939~),现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人文学科波恩讲席教授,著名的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家。作为批评家,他见证了1960年代现代主义式微,极简艺术、波普艺术和各种综合艺术的勃兴,但他坚执现代主义立场,深入地批判了极简艺术为突显“物性”而走向的“实在主义”及其对跨媒介的“剧场性”的追求;作为艺术史家,他以抗拒“剧场性”为线索,对“现代主义的前史”做了重新审视,从而
内容摘要:布德尔的雕塑艺术开创了一个更加独立于绘画以外的,带着雕塑所独有的宏伟、刚健、凝重、概括的风格,富有四度空间的线与造型打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雕塑时代。  关键词:布德尔的雕塑艺术;建筑感;悲壮的英雄主义;装饰性风格    如果说罗丹终结了一个如现实主义绘画那样更加注重写实和心理刻画的雕塑时代,那么,布德尔则开创了一个更加独立于绘画之外的,带着雕塑所独有的宏伟、刚健、凝重、概括的风格,富有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