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毫无疑问,她就是妈妈今生的“情敌”了。在她二十岁大学毕业之前,她一直与爸爸坚定不移地站在同一条战线:小时候分床前让爸爸搂着睡,给她胡诌那些不着边际的睡前故事;上学开家长会让爸爸去,说爸爸最帅;出门时挽着爸爸的手,父女俩勾肩搭背在前面走,我则形单影只地在后面跟随。更可气的是,两个人配合特别默契,一个嘲笑我笨手笨脚做事不靠谱时,另一个绝对不会沉默,一唱一和,不把我说到快恼了绝不罢休。
家里的战火,基本上都是我点起来的。要么看爸爸做事不顺眼,要么因为她惹我生了气。每每此时,他俩也会心领神会地互相怜惜。倒不互相帮腔,因为谁都知道,在我的气头上来时给对方帮腔,只会是火上浇油。但他们会选择在我气稍消时,悄悄走上前去安慰一下彼此。
“宝宝不生气了,妈妈的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她人还是很好的嘛……”
“老爸,我分外同情你,但你知道,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你常劝我的那样,你自己想开点吧。”
最不堪忍受的一次,是学校里的老师向我告状,我回家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她好一通数落。她气得在屋里大哭,哭完了,拉开门来找爸爸理论:“爸爸,我今天必须郑重地向你宣布,请你联系厂家退货,把我妈退回姥姥家去!”
我当时气得头顶冒烟,可猛地听到她那一句,忍不住乐了。货当然没退成,我向她认真严肃地道了歉。
“你俩呀,就是前世的冤家,这辈子全被我摊上了,我自认倒霉好了。”爸爸是个和稀泥的人,不舍得批评她,又不敢违背我。我说他会把孩子娇惯坏的,她则对爸爸越来越不屑:“你不要装好人了,我看你就是个叛徒,跟我妈是一伙儿的。”
总之,二十年来,只要她在家的日子,小范围的战火、大面积的冲突,总是隔三岔五地就出现。好在,现在她在学校的日子更多,少了很多事情。在学校,她基本上只负责向爸爸电话汇报,我只能央求爸爸开免提,听听她的声音,偶尔插上几句,她还不爱听,跟爸爸说:“不爱跟妈妈聊天,因为她一来就把天聊死了。”
我有那么讨厌吗?我为什么那么惹人讨厌呢?无非是因为我喜欢以家长的样子来管她,爸爸乐得像朋友一样跟她平等相处。遇到棘手的话题、事情,一向以朋友面目出现的爸爸就把我推上前:“你是搞文学的,会说话,我笨嘴笨舌的,说不到点子上。”结果就是,这个“搞文学”“会说话”的妈妈说着说着就把话说多了,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2020年春,爸爸回老家山东探亲被阻在老家,我们两个所谓的“情敌”也被困在屋子里,天天大眼瞪小眼处在一个屋檐下。最初的日子,尚好,恐慌让我们格外珍惜彼此。形势慢慢稳定下来后,我开始了各种指手画脚,她也开始了各种不配合:我希望她能跟我一样,早睡早起,她说她太早了睡不着,起早了白天会困;我让她跟我一起练习瑜伽,她说一练就浑身酸痛;我让她把房间好好整理一下,给自己一个舒爽的学习环境,她干脆把门关上,一屋子乱就看不到了……留我一个人在门外气得直喘粗气。
我终究是以理智约束了自己的怒气,想想与那些被隔离在天涯海角空自锥心牵挂的人相比,我们母女两个能共守一隅,是何等幸福的事。
但也不能任由她这样子我行我素。
事情的转机来自某天午饭时,那天我做的饭菜清淡了一些,她瞥了一眼,脸色就不好看了:“看来今天得找个下饭菜。”边说边拿起手机划拉找视频,她找到的是仙气飘飘的李子柒做红烧肉的一档节目。我第一次看李子柒的视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边看边跟她讨论,那顿饭竟然吃得无比惬意。
一直把她视作孩子,也任由我们各自活在各自的世界里。那次愉快的午餐,让我找到了新的桥梁。此后几天,每次开饭前我都会主动要求她:“上菜!”她立马就能找出一款我们都爱看的节目来,自然还是边看边讨论。从美食到美景再到美妆,我们把李子柒的神仙世界搬到现实中来,一起买花种草,一起做些小手工布置房间。她竟然模仿着做了几次美食给我吃,虽然没有视频里的那些食材,但味道也是超级棒,我一边啧啧称赞,一边忙着拍照发朋友圈,她则一脸享受,时不时也拿我的手机看一下朋友圈里的评论——自然是赞美声一片。
“淼淼,有好听的音乐吗?推荐一下。”读书写作累了时,我会去敲她的门。
“好,发个给你听听。”在她的推荐之下,我也喜欢上了《愿得一心人》《大鱼》,也开始尝试听那个年轻大男孩周深更多的歌曲。
“妈妈,你要想减肥的话,除了练瑜伽,最好再加上跑步,不然可减不了肉肉。”我练瑜伽三年多,似乎进入了瓶颈期。某日站在镜子前对着一身的肉膘直皱眉时,她在我身后开腔了。
“好!明天就开始跑步!”我极爽快地听从了她的建议,第二天就加入了晨跑者的行列,且一直坚持了下来。
“妈妈,你别把头发盘起了,扎个马尾更显得年轻有活力!”听从她的建议,镜子前一照,果真朝气了不少。
“妈妈,你可以尝试着换一下着装风格,不要总走成熟路线,这款衬衣好看,端庄中又透出一种小性感。”两个人一起在网上讨论着买衣服,冒险买回了一款我先前从没尝试过的服装,回来上身效果竟出奇的好。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我已远远落在她的后面了。让她服从我不容易,让自己听从她的建议还是能做得来的。我越来越喜欢向她请教,让她帮忙,她也乐于助我。母女俩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广,好看的书、好听的音乐、好的电影,我们都乐于分享。
当然,在那个过程中,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向她兜售我的观念:“女孩子练练瑜伽挺好的,提升气质。”“好吧,看在你这么听我的话、配合我的份上,我也练练吧。”她终于打開了瑜伽垫。
“你写作基础原本很好的,学习累了,可以写点文章,我帮你投稿吧。”“好吧。”半个月,她写了八九篇千字文,我帮她润色修改后替她投出去,当月就收到三四个用稿消息。
“我发现我们处得越来越像朋友了,妈妈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你知道吗?”这话从曾经自称是“刺猬”的她嘴里讲出来,真是不易。
“是啥?”
“你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进别人的劝,现在有一种爸妈叫‘我说了算’……”
“哈哈,放心吧,我绝不做那样的家长。我会是与时俱进、既开明又尊重孩子的老妈……”
时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能够为人生的各种阻碍不断寻找解决方案,从万物中汲取养料,让人不断成长。“给时间一些时间”,这不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叠加句。给时间一些时间的意义在于:留给生命重新振作的时间。
——马丁·斯蒂芬斯《蓝色人生》
家里的战火,基本上都是我点起来的。要么看爸爸做事不顺眼,要么因为她惹我生了气。每每此时,他俩也会心领神会地互相怜惜。倒不互相帮腔,因为谁都知道,在我的气头上来时给对方帮腔,只会是火上浇油。但他们会选择在我气稍消时,悄悄走上前去安慰一下彼此。
“宝宝不生气了,妈妈的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她人还是很好的嘛……”
“老爸,我分外同情你,但你知道,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你常劝我的那样,你自己想开点吧。”
最不堪忍受的一次,是学校里的老师向我告状,我回家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她好一通数落。她气得在屋里大哭,哭完了,拉开门来找爸爸理论:“爸爸,我今天必须郑重地向你宣布,请你联系厂家退货,把我妈退回姥姥家去!”
我当时气得头顶冒烟,可猛地听到她那一句,忍不住乐了。货当然没退成,我向她认真严肃地道了歉。
“你俩呀,就是前世的冤家,这辈子全被我摊上了,我自认倒霉好了。”爸爸是个和稀泥的人,不舍得批评她,又不敢违背我。我说他会把孩子娇惯坏的,她则对爸爸越来越不屑:“你不要装好人了,我看你就是个叛徒,跟我妈是一伙儿的。”
总之,二十年来,只要她在家的日子,小范围的战火、大面积的冲突,总是隔三岔五地就出现。好在,现在她在学校的日子更多,少了很多事情。在学校,她基本上只负责向爸爸电话汇报,我只能央求爸爸开免提,听听她的声音,偶尔插上几句,她还不爱听,跟爸爸说:“不爱跟妈妈聊天,因为她一来就把天聊死了。”
我有那么讨厌吗?我为什么那么惹人讨厌呢?无非是因为我喜欢以家长的样子来管她,爸爸乐得像朋友一样跟她平等相处。遇到棘手的话题、事情,一向以朋友面目出现的爸爸就把我推上前:“你是搞文学的,会说话,我笨嘴笨舌的,说不到点子上。”结果就是,这个“搞文学”“会说话”的妈妈说着说着就把话说多了,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2020年春,爸爸回老家山东探亲被阻在老家,我们两个所谓的“情敌”也被困在屋子里,天天大眼瞪小眼处在一个屋檐下。最初的日子,尚好,恐慌让我们格外珍惜彼此。形势慢慢稳定下来后,我开始了各种指手画脚,她也开始了各种不配合:我希望她能跟我一样,早睡早起,她说她太早了睡不着,起早了白天会困;我让她跟我一起练习瑜伽,她说一练就浑身酸痛;我让她把房间好好整理一下,给自己一个舒爽的学习环境,她干脆把门关上,一屋子乱就看不到了……留我一个人在门外气得直喘粗气。
我终究是以理智约束了自己的怒气,想想与那些被隔离在天涯海角空自锥心牵挂的人相比,我们母女两个能共守一隅,是何等幸福的事。
但也不能任由她这样子我行我素。
事情的转机来自某天午饭时,那天我做的饭菜清淡了一些,她瞥了一眼,脸色就不好看了:“看来今天得找个下饭菜。”边说边拿起手机划拉找视频,她找到的是仙气飘飘的李子柒做红烧肉的一档节目。我第一次看李子柒的视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边看边跟她讨论,那顿饭竟然吃得无比惬意。
一直把她视作孩子,也任由我们各自活在各自的世界里。那次愉快的午餐,让我找到了新的桥梁。此后几天,每次开饭前我都会主动要求她:“上菜!”她立马就能找出一款我们都爱看的节目来,自然还是边看边讨论。从美食到美景再到美妆,我们把李子柒的神仙世界搬到现实中来,一起买花种草,一起做些小手工布置房间。她竟然模仿着做了几次美食给我吃,虽然没有视频里的那些食材,但味道也是超级棒,我一边啧啧称赞,一边忙着拍照发朋友圈,她则一脸享受,时不时也拿我的手机看一下朋友圈里的评论——自然是赞美声一片。
“淼淼,有好听的音乐吗?推荐一下。”读书写作累了时,我会去敲她的门。
“好,发个给你听听。”在她的推荐之下,我也喜欢上了《愿得一心人》《大鱼》,也开始尝试听那个年轻大男孩周深更多的歌曲。
“妈妈,你要想减肥的话,除了练瑜伽,最好再加上跑步,不然可减不了肉肉。”我练瑜伽三年多,似乎进入了瓶颈期。某日站在镜子前对着一身的肉膘直皱眉时,她在我身后开腔了。
“好!明天就开始跑步!”我极爽快地听从了她的建议,第二天就加入了晨跑者的行列,且一直坚持了下来。
“妈妈,你别把头发盘起了,扎个马尾更显得年轻有活力!”听从她的建议,镜子前一照,果真朝气了不少。
“妈妈,你可以尝试着换一下着装风格,不要总走成熟路线,这款衬衣好看,端庄中又透出一种小性感。”两个人一起在网上讨论着买衣服,冒险买回了一款我先前从没尝试过的服装,回来上身效果竟出奇的好。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我已远远落在她的后面了。让她服从我不容易,让自己听从她的建议还是能做得来的。我越来越喜欢向她请教,让她帮忙,她也乐于助我。母女俩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广,好看的书、好听的音乐、好的电影,我们都乐于分享。
当然,在那个过程中,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向她兜售我的观念:“女孩子练练瑜伽挺好的,提升气质。”“好吧,看在你这么听我的话、配合我的份上,我也练练吧。”她终于打開了瑜伽垫。
“你写作基础原本很好的,学习累了,可以写点文章,我帮你投稿吧。”“好吧。”半个月,她写了八九篇千字文,我帮她润色修改后替她投出去,当月就收到三四个用稿消息。
“我发现我们处得越来越像朋友了,妈妈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你知道吗?”这话从曾经自称是“刺猬”的她嘴里讲出来,真是不易。
“是啥?”
“你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进别人的劝,现在有一种爸妈叫‘我说了算’……”
“哈哈,放心吧,我绝不做那样的家长。我会是与时俱进、既开明又尊重孩子的老妈……”
时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能够为人生的各种阻碍不断寻找解决方案,从万物中汲取养料,让人不断成长。“给时间一些时间”,这不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叠加句。给时间一些时间的意义在于:留给生命重新振作的时间。
——马丁·斯蒂芬斯《蓝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