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

来源 :学习与科普(知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是针对数学这门难度较大的课程而进行推广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理念是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字或符号转化为容易理解记忆的图形,利用转化方式让学生能加深数学理解,提高数学成绩,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思维教学的实践探究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其不同,可将它们划分成数与形两个组成部分,数与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且能够互相转化。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是专门应用于各种数学课程和科目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这种互相转化来促进帮助小学生提高对于数学理解和探究能力,这也是数形结合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核心。与其他小学科目相比,数学的教育难度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如果我们这些学生对于数学无从下手,刚正式步入我们的小学时很有可能会因为我们无法迅速地适应我们数学的知识点而使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课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打好基础,以后数学这门学科难度就会越来越大。所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思维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意义
  除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帮助以外,数形结合还可以充分锻炼和发展学生理科逻辑思维技巧,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的思维是需要在长期训练之后才能逐渐地得以形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在自己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个足够多的思考过程[1]。教师应该结合数形相互结合的思想使得学生有灵活多变的思考,并且这样才能够转变他们思考的方式与角度,能从不同思考层面来解决自己所学的数学问题,教师不可以直接将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其他学生,要充分地拓展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具备独立地思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和应用
  (一)数学概念中渗透
  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概念知识,因为数学的知识是逻辑的、抽象的,并且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一些数学概念。由于小学生在认知、理解等能力的发展方面尚未完善,因此,在学习数学文化知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时,难以正确应用知识。对此,教学过程,可以数形结合,辅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概念。在此期间,可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图片,还可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借助数形结合,将数学概念本质和原理等呈现出来,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对于数学概念有更加深入地理解。
  例如:讲授“认识乘除法”知识时,为让学生对于“乘法”概念有透彻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小船”的图片,每只小船上能坐4个人。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过去公园中划船的经历,因此,对于图片中的内容理解相对容易,之后,老师又展示了两艘船,三艘船,让学生进行思考,“2只小船可乘坐多少人?3只呢?”学生已经掌握加法概念,能够结合情境给出答案“2只小船能够坐4+4=8人”,“3只小船能坐8+4=12人”,对于学生答案,及时鼓励,“同学们计算得十分准确!”请大家继续思考“如果有10只小船,那么能坐多少人?”部分学生发现要列出9个算式才能计算出来,过程较为麻烦。此时,教师可顺势引导,“有没有一种简单的运算,将此类问题的求解方式快速表达出来呢?”之后,将乘法概念顺利引入其中。“1只小船可以坐4人,10只小船可以坐4×10=40人。”甚至还能求出50条、100条船坐的人数。
  (二)算理讲解中渗透
  部分学生由于对算理知识掌握不清晰,在展开实际计算时频频出错[2]。同时,在学习新知识时,和原有理论知识进行混淆。针对学生问题,可通过如下途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第一,利用圖形对于计算过程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使用同样方法解决其他问题。第二,借助实物操作,在学生脑海当中构建数、形关系,促进其深度思考,对于算理知识清晰掌握。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若教师将计算过程直接向学生演示,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中包含的抽象知识。可在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利用游戏方式,提供教具“方形木块”共23个,之后让学生使用4个木块搭建围栏,问题“23个木块最多可以搭建几个围栏?”因为学生们已经学过除法了,因此,在问题求解过程,可能想到使用算式“23÷4”,即可求出,但是这样的算式计算确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企业实际操作,看看到底能摆出几个。学生实践之后,能够发现,当摆完5个围栏的时候,剩余3个木块,不够4个,因此,最多只能摆5个。教师再将此类除法运算顺序向学生讲解,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商为何要上“5”,掌握本节课知识。
  结语:
  小学数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其不同,可将它们划分成数与形两个组成部分,数与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且能够互相转化[3]。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是专门应用于各种数学课程和科目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这种互相转化来促进帮助小学生提高对于数学理解和探究能力,这也是数形结合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核心。
  参考文献:
  [1]杨晓琴.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20(05):36.
  [2]胡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108-109.
  [3]王罕娜.刍议小学数与形完美结合的思想[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88-89.
其他文献
摘要:转化思想是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思想理论,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与提升解题能力,强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题理解能力。有学者曾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意在说明教师应启发,引导,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转化思想的出现让学生具备了独立自主解决难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入了新的灵魂。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化思想;应用原则;方式  随着小学高年级数学难度的不断加深,学生经常会遇到难以解
期刊
摘要: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和指导的作用,并且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管理质量。要想使得班级更加的优秀,需要班主任合理的引导班级的舆论,这是作为班主任应该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基于此第本文针对班主任合理引导班级舆论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引导班级舆论的策略 。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舆论;重要性  引言  在班级的管理当中,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教育,学生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等学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明确责任担当,以历史明智,指引自身更好地学习与前行。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祖国对广大学生教育的殷切期盼,更是时代发展的号召。教师结合历史教材内容,从当前初中学生历史学情出发,积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质,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教育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期刊
摘要: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的发展方式,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各个阶段的学生们需要不断提高英语核心素养,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中学的英语教师利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们可以在合作中相互帮助,以此达到同步提高的效果,帮助中学生提高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合作学习;开展方式  在中学阶段,英语课程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除了学生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大部分老师一样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差异不同而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也参差不齐,于是就莫名地戴上了“优等生”“学困生”的帽子。谁也不愿意将自己列入“学困生”的行列。长期以来,“学困生”也一直困扰着各位老师。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走进课堂,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作为教师,更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就容易对幼儿产生溺爱的心理,基本上不主张他们做家务。由于父母包办、隔代教育、教育观念,教养态度等方面原因,家长便缺乏对幼儿独立性及劳动习惯的正确认识,长此以往幼儿便失去了独自生活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留下了隐患!  关键词:自我服务能力;隔代教育  一、什么是自我服务  所谓自我服务能力是指自己能处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的生活技能。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县各级各类幼儿园都能以区域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但是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就如“隔靴瘙痒”,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为此,本文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指导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有效观察  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构成的,教师必须善于在
期刊
摘要:结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使得“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应用于各类专业课程教育当中。其旨在于将产业与教学相融合的方式以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亦能够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切实提升,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利用过程当中应该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隐性课程又可以称之为潜在课程,是课幼儿课程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除了开发显性课程之外,还越来越注重开发一些隐性的課程,因为在幼儿教育中已经开始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实际的隐性课程开发当中有几种表现形式 基于此,本文对隐性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阐述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提高幼儿园的实际
期刊
摘要:初中生核心道德素养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和关键综合能力,它是学生适应社会终身职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基本道德品质和关键综合能力,对每一位学生的一生都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课程;初中生;核心素养  前言  在注重价值引导的同时,淡化知识传授,使教师有更大的空间来扩展和发挥新教材的活力。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应帮助学生获得具有学科特色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  1、对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