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龙根之歌》中预兆母题研究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涉及有关预兆的情节有几十处之多,且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中主要摘取史诗中的几个主要情节说明《尼伯龙根之歌》这部中古史诗由于社会发展和民俗基础的原因所呈现出来的预兆母题。主要有:梦兆式,神谕,即神的谕示,主体是神;物兆式这三类。
  【关键词】预兆;梦兆;神谕;物兆
  【中图号】I106【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217-02
  
  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涉及到预兆的情节有几十处之多,几乎每节的末尾都有关于后面情节的提示。有民俗学家在观察和解释预兆的伪科学性时曾指出:“任何意外地或不平常的事件,再数小也可以是预兆。” 显然预兆是很常见的现象,但预兆也有明显的性质。王立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闻音预见母题》中说:一是预兆始因的意外性;二是承受此预兆对象的当下心情——往往是即将要进行某一重要事业。大多激动不安,有所期冀。三是预兆的种类范围宽泛,带有认知者情绪动机影响下所投射的强烈主观性。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类:神谕,即神的谕示,主体是神;物兆式;梦兆式;巫术占卜。另外还有人谕,主体是人包括预感,预言等形式。在本文中将主要论述前三类。
  
  1梦兆式
  
  “克里姆希尔特姑娘,享受不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她在梦中见到亲自喂养的雄鹰威武强壮野性无限/不料却被两匹山雕抢夺而去。姑娘无计可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在这片大地上经受无与伦比的苦难.”
  在史诗的第一章中,克里姆希尔特向母亲讲述她梦中的见闻。她的母亲给她圆梦解释:“你在梦中喂养的雄鹰,应该是一位高尚的男人。但愿神仙佑护,否则日后灾难深重,立竿见影。”“这真是姑娘梦中见到的那匹雄鹰,母亲给她诠释的男人,至亲的熟人日后杀害了他,姑娘恶心顿起,报仇雪恨的烈焰多么熊熊烈烈!只为死了一人,几多母亲遭受着丧失儿郎的厄运。”如若读完全诗,定然可以知道看完这几句便可通晓全诗的情节了。
  史诗中还有好几处梦兆的例子也反映了这个思想。例如,第935节中,西格弗里特被恭特尔和哈根以反击侵略战争的名义,骗去被杀前克里姆希尔特的梦:她对着骑士说道:“放弃你的打猎吧!”/我在梦中见到灾难:两头凶狠的野猪/在荒郊野外追赶于你,可怜花儿被鲜血染红。/我为此哭得死去活来,这个妻子留下一片灾难。
  第938节中克里姆希尔特继续劝西格弗里特不要出征:“不,西格弗里特夫君,我为你实在担心。/我在梦里噩梦连连,似乎见到两座大山一起朝着山谷塌了下去,然后再也不见你的颜面。/你如果决意舍我而去,我的心里将会悲伤无比。”
  而在史诗的第二十五章第1548节中,乌特为了劝儿子们不要去匈奴国前也曾经有过梦境:“高贵的乌特对她的儿子们却开口言道:/‘你们这群正直的英雄应该留下不宜远行:我昨天夜里作了一则可怕的恶梦,/看到我们王国的鸟儿全部死在一起’”
  通过梦,人们可以从中知道很多未发生而即将发生的事。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曾写道:原始人首先把梦看成是一种实在的知觉,这知觉是如此确实可靠,竟与清醒时的知觉一样……他们完全相信他们在梦里见到的那一切的实在性。这种信仰无论是中外都曾存在过,也是梦兆作为一种预兆形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学和心理学的基础。这大概也是作为早期的文学作品代表的《尼伯龙根之歌》中出现如此多的梦兆情节的等原因。
  恩格斯在分析初民的梦魂梦象观念时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又经常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他们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中的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活动。从而又认为梦中灵魂可以同神明沟通与自己的祖先的灵魂相接触。因此他们把梦象作为神灵或祖先对梦者的启示。弗洛伊德说还说过:“在这能量的影响下,梦于是受到我们所谓的“再度修正”地修饰——关于其连贯与可解度。这等于说,此能量把梦和其他的知觉内容给予相同的待遇;只要梦材料允许,它亦得到同样的预期性概念。[1]”所以说梦是具有预期性的。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梦具有预兆性。他所说的这种能量是指成为知觉后的梦,借着新获得的性质而刺激着意识成为一种感觉刺激促使前意识内一部分可资利用的能量去注意发生激动。而做梦就是动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做梦而预测到未来的事情—梦兆。
  
  2神谕
  
  神灵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向凡人发出的谕示,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有时神从冥冥世界降入凡尘,化为神采奕奕的老人,漂亮的姑娘,英俊的小伙子,乞丐会呈现原本生命样式向受谕者示兆。在西方盛行神谕,而又把神谕普遍写入文学作品中的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荷马史诗》中就记有神谕警告阿喀琉斯:要么平静地度过长长的一生,要么就要战死沙场。最终阿喀琉斯不愿平凡地终老一生,选择了参战而英年早逝。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有一篇《七雄攻忒拜》的故事:神谕说阿德拉斯的两个女儿,将一个许配给狮子,一个许配给野猪。塔拉俄斯不知道什么意思,却只想让她们尽速择配,好让这个可怕的预言不会实现。直到两个外国流亡者一个盾上刻着雄狮,一个刻着野猪,塔拉俄斯终于明白,并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他们。
  古希腊悲剧中有一个由神谕控制,而又极力反抗逃避神谕,却越逃避越被命运勒得越来越紧的“十全十美的悲剧”——双脚肿胀的俄狄浦斯。
  阿波罗说:“拉布达科斯的儿子拉伊俄斯,你渴望一个儿子,好的你将有一个儿子,但是你将来要死在他的手里。”拉伊俄斯为避免神谕的实现把俄狄浦斯的脚踝刺穿,交给牧羊人让他扔掉。可善良的牧羊人却讓他当上了另一个也没有子嗣的国家的王子。这个王子冥冥中接到神谕:“你将杀父娶母!并生下邪恶的后代!”在不知身世的情况下,俄狄浦斯伤心地离开了养父母,在忒拜城外失手杀了一位脾气暴躁的老人。回答了斯芬克斯的谜语之后,作为拯救城市的英雄就娶了该城的皇后为妻,并生下一对子女。因为一场奇怪的瘟疫,让他为赶走疾病而查找杀害国王的真凶时,奇迹般地发现自己是杀人犯。而且失手杀的城门外的老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娶的王后又正是自己的母亲。
  在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神谕也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传授神谕的是妖精。恭特尔及哈根一行的莱茵河勇士们接受了克里姆希尔特的邀请而来到匈奴国的途中,遇到了两个女妖。她们对此行的结局是这么预料的:
  其中以为女妖看他心急如焚便开口预言/她说“你可以平安地前往艾策尔王国。/我对你忠诚地担保,而且用头颅作押,/众位英雄将会受到隆重欢迎,你们从未/去过这么美好的地方,你可以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另一位名叫文娜琳特的女妖说前一位女巫是为了骗得衣服,才说了假话的。实际情况是:“哈根,请记住!事情是这样的,/你们中间将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回来,/只有国王的随军神甫除外。你可以知道:/他独自一人安然无恙回到恭特尔的王国。”
  史诗的结局确实最终向我们证明了女妖的话完全是正确的,虽然那位随军神甫的存活是因为哈根像俄狄浦斯王摆脱命运的摆布一样,想淹死这位神甫而使其侥幸存活最终成为随行中唯一的幸存者。
  早期基督教用语中,有一种人物叫“卡里斯马”式人物,基本含义是先知先觉。能洞察现在和未来。韦伯说:“卡里斯玛”一词形容一个人所具有的特殊品质。故事中,他们向某人发布预言和禁忌[2]。此人或自己独立承受预先觉察的事情,或将之传至他人。而他一旦把禁忌(神谕)宣布出来,与受谕者就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受谕者一但违约必将受到惩罚。
  马罗礼的《亚瑟之死》的墨林就是一个“卡利斯马”,起初作为14岁的孩子他对国王说:“你最近做了一件让上帝不高兴的事情,你的妹妹将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将摧毁你和你的所有骑士。”这个孩子就是莫德雷,是亚瑟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与其妹妹所生的孩子。亚瑟将妹妹的所有孩子,包括莫德雷,都送到海里淹死,但命运是不可逆转的,莫德雷漂流到海岸上,被人救出,完成神赋予的使命。在第三卷,八十岁的墨林警告国王不要娶居内维为妻,因为“她不适合做你的妻子,兰斯洛将爱她,她也爱兰斯洛。”由于莫德雷的罪行和兰斯洛奋不顾身的爱,亚瑟殚精竭虑辛勤建立的王国坍塌了,他死于莫德雷之手,眼看自己的事业毁于一旦。
  神谕式预兆母题是以直言不讳传报未来事件的方式向人设置了一个陷阱,透过神谕式预兆母题,我们还可以追寻很多宗教尤其是原始宗教中因果轮回思想的萌芽。但就故事本身而言,它们似乎只是一种叙事模式而已。故事的创作者及传播者把事件发展进程的制导权交给神灵(其实也只能如此),说明广大民众对神异的期盼,以及他们对除恶扬善的一种良好期盼。几乎所有的民族信仰都是在不断地多角度地宣泄这种期盼。相信冥冥之中有双眼睛在目睹世间的一切,可以赏罚分明,使“行善的享富贵又寿延,造恶的受贫穷又命短。”这都是神谕式预兆母题给我们的启发。故而有人得出结论:一切的神谕实际上是人自己制造发出的即人谕,是人类对未来命运的期盼。神谕的落实和实现,乃至故事的宣讲,乃是人类命运的异化。
  3物兆式
  物兆式的预兆母题的表现形式,其实是神灵通过事物的反常来预示喜庆或者灾祸将至,反常就是怪异。比如“春生秋杀,人道之常,春一物枯即为怪,冬一物华即为异。”春生秋死是自然规律,失道之常,与此相反就是災异。东蒙古科尔沁民间就流传着关于白色蜘蛛的预兆说法:见到白色的蜘蛛丝挂于檐,认为是好兆头,预示近期必有贵客来访。在文学作品中主要是通过情节、章节或词句点破。
  《红与黑》中在维立埃华的教堂里,于连在祈祷的跪凳上,发现有一张印有字的小纸片,搁在那儿,好像是谁故意让人看见似的,它的目光落在上面,只见写着:“路易•让雷尔,在贝藏松伏法,其死刑执行及临终时刻的细节……”
  这张纸已经残破不全,纸的背面还有一行小字的头几个字“第一步,……”这张纸是谁放在这的呢?于连想,“可怜的不幸的人啊!”他深深的吸了口气,接着说:“他的姓的后面两个字跟我的一样……”随即他把纸片揉成了一团。
  这张纸条说的显然不是于连,读者在读的时候也许并不会注意这张小小的残破不全的纸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整部作品之后,深深意识到老巴早已用那张小纸条明确无误地告诉了我们于连的命运。
  在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出现的如此情节预兆多达二十几处,几乎在每章的结尾和每个情节即将要向前发展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诗节和章句。例如第一章的最后一节:“这真是姑娘在梦中见到的那匹雄鹰,/母亲给他诠释的男人。至亲的熟人日后杀害了他,/姑娘恶心顿起,报仇雪恨的烈焰多么熊熊烈烈!/只为死了他一人,几多母亲遭受着丧失儿郎的厄运。”还有诸如西格弗里特拿了勃吕恩希尔特的腰带和戒指后,史诗中说“他在房内终于把两件贵重物品交给了妻子。骑士随着它们最后把自己一起送进了坟地”,再有恭特尔生了一个王子,为了表达对西格弗里特的敬爱,也取同样的名字,在732节最后一句中说道:痛心啊,命运将要夺取他的多少前辈至亲!这一句诗似乎道破了整部史诗的结尾!
  这不禁又让人想起那张用难以破译的梵语预示性地记载了马贡多小镇霍塞•阿卡迪奥一家六代人命运的神秘的羊皮纸。梅尔加德斯密的羊皮纸清晰地显示了整个的百年孤独的家族史“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梅尔加德斯密对整个家族里的事件作了一百年的预示,并陈述了一切最平常的细节。
  总之,作为早期民族史诗的《尼伯龙根之歌》中,预兆是不可绕过去的一个坎。那是由当时的社会发展,民俗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深入挖掘,尼伯龙根之歌中还有很多母题或原型可供研究,如女性复仇,如侏儒,如西格弗里特背上的菩提伤口!这就待有兴趣的读者慢慢挖掘了!
  
  4参考文献
  [1]佛洛伊德.赖其万,符传孝,译,梦的解析[M].作家出版社.1986:273
  [2]万建中.神谕禁忌母题与民间凶兆信息传输[J].宝鸡文理学报(社科版)2001,(3)
其他文献
论述了安全文化的本质及其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煤矿企业面临的严峻的安全形势及如何建立适应煤矿企业特点的安全文化.明确指出安全文化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万能的,
瓜子连盘卖某县葵花籽产区,葵花成熟后,每公斤瓜籽价格仅为2.4元左右,种植667平方米仅收入200元左右。有位聪明的农民,在葵花快成熟时,把葵花盘割下来,运到城里学校附近出售,每盘价格
采用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包括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景观空间格局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自然
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有共同的致病食物,发病范围具有局限性,潜伏期短,不具有传染性,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
资本主义大工业、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促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沿着社会所有制的发展、历史和价值尺度相统一两个层面而逻辑展开。它对
一、播种育苗露地春黄瓜(见图1)选择津绿5号、中农118号、中农8号、津研4号、津春4号、津春5号和蔬研4号等品种。开穴点播,种子平放,不宜直插。
胃痛,中医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主要是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导致和胃气以郁滞症状,其中发病机制主要是胃气失和,气积不理,不通则痛,临
回首宪政历史,颇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文章就中国百年宪政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引发青年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