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课程是职高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为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本文从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协作学习、转变教育理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计算机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144-01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促进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在教学方法中的一点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计算机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计算机课,一定不要照本宣科,课程的内容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学科技术素养的目的。如果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上计算机课,上着上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学计算机的积极性了。其实,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并不容易,教师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
计算机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把学生创造的作品上传到网上,利用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来展示他们创新的成果,从而激发、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把计算机技术课真正当做一门必修课,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
2 组织协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由于是同龄人之间的协作学习,因此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更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和沟通能力。
例如学生制作网站时,因为网页中既包括文字,图片又包括声音,视频,既要学生熟悉网络懂得下载资料又要学生懂得网站的制作技术,因此必须调动学生自主创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尝试亲自动手。在一些题目复杂的训练中,我让学生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图片的选择,有人负责文字的编辑,有人负责技术的把关等等,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没有心理和年龄的障碍,在相互的配合和切磋中,自身的能力也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推出优秀的小组作品,然后小组成员自己介绍作品的创作意图,由此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荣誉意识。
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同学们之间不仅是竞争者,而且还是合作者,可以相互的帮助,共同的提高,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3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科学素养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项文化活动,从广义上看,计算机技术教育亦应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只强调技术能力而忽视人文观念,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学计算机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站在文化视角,计算机技术教育将有质的升华——从单纯的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科技文化素养积淀。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曾有某校发生的“学生网上骂老师”事件,不能不令人遗憾万分,这也将我们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推到了难堪和被动的境地。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科学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计算机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但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探索,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课程不仅从技术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而且同时把计算机技术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后才能成长为一名适应时代潮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及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
[2] 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
关键词: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144-01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促进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在教学方法中的一点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计算机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计算机课,一定不要照本宣科,课程的内容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学科技术素养的目的。如果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上计算机课,上着上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学计算机的积极性了。其实,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并不容易,教师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
计算机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把学生创造的作品上传到网上,利用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来展示他们创新的成果,从而激发、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把计算机技术课真正当做一门必修课,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
2 组织协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由于是同龄人之间的协作学习,因此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更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和沟通能力。
例如学生制作网站时,因为网页中既包括文字,图片又包括声音,视频,既要学生熟悉网络懂得下载资料又要学生懂得网站的制作技术,因此必须调动学生自主创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尝试亲自动手。在一些题目复杂的训练中,我让学生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图片的选择,有人负责文字的编辑,有人负责技术的把关等等,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没有心理和年龄的障碍,在相互的配合和切磋中,自身的能力也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推出优秀的小组作品,然后小组成员自己介绍作品的创作意图,由此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荣誉意识。
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同学们之间不仅是竞争者,而且还是合作者,可以相互的帮助,共同的提高,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3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科学素养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项文化活动,从广义上看,计算机技术教育亦应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只强调技术能力而忽视人文观念,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学计算机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站在文化视角,计算机技术教育将有质的升华——从单纯的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科技文化素养积淀。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曾有某校发生的“学生网上骂老师”事件,不能不令人遗憾万分,这也将我们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推到了难堪和被动的境地。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科学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计算机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但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探索,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课程不仅从技术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而且同时把计算机技术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后才能成长为一名适应时代潮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及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
[2] 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