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美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良性互动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美术创作与艺术市场发展机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关注民族美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之间的良性对接和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当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具有实践性意义与积极的指示性作用。
  关键词:当代民族美术创作 艺术市场 良性互动
  一、艺术品市场语境下的民族美术创作
  市场是当代艺术生态环境中的风向象征,在艺术市场机制中,除了官方的美术馆、博物馆外,非官方的民营艺术机构也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外,民族题材艺术作品的交易情况并不能在市场机制中达到理想化的平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发扬各自的艺术特点,民族艺术的发展走向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面对现当代艺术的冲击,当代民族艺术的发展相对式微,民族题材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对形成良性循环是一个关键性拐点。在自媒体、网络时代的语境下,民族美术创作如何营造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背负时代使命的发展良机。
  二、当代民族美术创作的市场互动道路
  民族题材美术与当代艺术的表征是相悖的吗?中国当代艺术发源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当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的前卫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风潮几乎都偏离少数民族地区,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培育土壤间的距离,使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在表现手法、表现方式上都显得相对传统。艺术品的市场化是这个时代当代艺术命题发展背后的主要推手,市场化与少数民族题材接轨并产生良性互动需要从艺术品消费行为的三大形成要素,即艺术品生产者、作为中间环节的推动者、艺术品消费者全面考虑,良性循环圈上的三个主要端口都发生作用才能实现流通和流动性。
  (一)需要中间环节的发现与引导,打破刻板印象。中间环节是市场中受众与艺术家之间的沟通桥梁,画廊是当代艺术品市场中间环节的主导动力,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目前在市场上未见有效流通,画廊发掘具有市场前景的成熟艺术家所获效益价值高于培养一个有市场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民族题材美术在发展对象上占据优势。由于尚未生成有效的价格机制,消费者的艺术收藏行为也要建立在中间环节的引导上,眼光独到的艺术品经纪人产生多维视角也发生重要作用,当代民族美术创作实际上日渐多元化,缺乏市场发现的目光以打破刻板印象。
  (二)艺术家主动生成市场意愿。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生产目的趋向理想主义的情怀基调,难以与契合现实问题的流行意趣产生关联以构成市场关系。艺术在市场中的地位构建有助于实现外部流通与造势,艺术家从创作目的生发市场化意愿是实现市场发展的根本前提,需要艺术家对市场化的运作产生认知,主动生成市场意愿。
  (三)适用于消费目的。大众的艺术品消费行为多以家居装饰为目,民族美术创作的重大题材显得过于郑重。收藏性目的建立在艺术家的市场名气上,没有系统经由艺术机构的市场营销操作难露成效。民族美术对多元化和创新的召唤如果不得到满足,出于适应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考虑会形成阻碍。
  (四)实现民族特色的当代转化。市场机制生成的竞争关系激励着创新的车轮快速转动,民族特色也是有利的竞争优势。利用民族资源来培养市场需要契合时代风尚,具有时代意识的青年艺术家突破刻板的延續性,实现民族特色的当代转化。民族各具特色汇聚而成的中国特色,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是突破艺术趋同化的途径。
  (五)对外建设。市场的自我认可度固然重要,也是基础,但外部认可是活跃市场性、实现流通的主要途径。实现民族艺术的对外市场关系才能实现当代民族美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良性循环。
  (六)政策引导。目前针对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的文化政策导向少有考虑到作为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当代民族美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产生良性互动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三、当代民族题材美术与市场化的冲突
  艺术商品化已经不是一个自主选择的问题了,艺术作为商品在市场中实现交易是艺术商品属性的重要彰显环节。市场化的介入也引发会给民族题材美术增添希望还是注入污染的思考,历史上产生过类似的教训,20世纪9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在利益的驱使下产生了大量的粗制滥造的“民族风情”装饰画。在市场化探索的道路上,当代民族题材创作的艺术家不需要迎合当代艺术虚张声势的噱头,坚持民族情怀的操守和自持,避免趋名逐利,才能发挥与市场互动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余丁.回顾与反思——中国艺术品市场二十年启示[J].美术观察,2010(12).
  [2]西沐.对新世纪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反思[J].美术观察,201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课题编号:CXJJS18062)。
  (作者简介:刘佩舒,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该文对1980-1995年间我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了综合分析,验证和评价了一些临床、病理及手术相关指标的预后意义,以期发现新的预后因素,及为更合理
摘要:本文通过类比中国留美的几位插画师的一些作品,试图分析总结其插画作品中构图的一般规律,以及怎样的配色方式能达到更好的艺术表达效果和插画中用到的规则规律。  关键词:留美插画师 构图 配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都在一遍一遍地临摹和欣赏几位留美插画师的作品,看他们随着技术的进步改换着各种各样的绘图方式,从手绘到CG,从水彩到版画再到电脑绘图,不断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插画的美感,这些美感或紧张刺激,
摘要:文人画,又叫士大夫写意画,文人画风格的绘画画面中常带有文人情趣,流露出文人特有的思想感情。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这一派别的画家大都擅长诗文,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创作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文人画,影响深远。  关键词:吴门画派 文人画 沈周  “文人画”的称谓最初是由明代晚期董其昌提出来的,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舒张周围血管的作用是否与增加NO的释放有关方法建立家兔股动脉恒流灌注模型,观察股动脉内灌注有效浓度的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
本文在初探中国写意油画的同时,也发现“虚与实”的处理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绘画研究中一个永恒的课题.艺术家在创作中通过“虚与实”等语言的构建,让我们体会
摘要:油画创作对油画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油画创作中,观念通常与技术并重,甚至有的时候,观念还会高于技术。如果在油画的画面构成中只是简单地描摹,那么作品的画面就会了无生气。因此,如何才能够在油画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合理地呈现设计意识,增强油画的艺术感,是油画创作者十分关注的内容,本文据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油画创作 设计意识 呈现表达  具体来说,所谓的“油画艺术”,其实也算是一种视觉
摘要:水印木刻版画是一类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水印木刻版画与普通绘画存在本质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就是间接艺术语言和创作技法的不同。在水印木刻版画创作中,表现技法尤为关键。因此,本文将围绕水印木刻版画的内涵与主体表现技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水印木刻版画 内涵 表现技法  一、水印木刻版画的内涵  艺术语言的间接性是所有版画形式的共同特征,但水印木刻版画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表现技法。创作者使
在油画创作环节,色彩调配和运用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这会深刻影响画面的最终呈现效果.为此,本文以主题性油画创作作为切入点,基于主题性油画创作环节的色彩运用价值,从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