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康养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主持人语】201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绿色疗法与康养景观研究中心分别给出了园艺疗法与园林康养的内涵。园艺疗法的内涵是指身心健康需要改善的人群,在园艺疗法师的指导下,通过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要素进行相关活动,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达到与维持健康状态的一种辅助疗法,对于疾病预防、康复治疗,特别是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不易达到的功效;
其他文献
女性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带着话题强势"出圈"。通过对其媒介文本分析发现,它表现出女性性别话语、消费主义话语、国家话语和传统话语等多元话语实践,这是在传统女性话语转型、市场经济话语有力驱动以及国家主流话语规制博弈下的结果。而从批判性视角进行反思,就会发现《乘风破浪的姐姐》存在话语表征与社会现实的区隔、泛娱乐化倾向弱化主流价值话语的传达、现代理念与传统伦理的矛盾分裂等问题,需调适多方话语矛盾,进
期刊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数学练习课在设计时,要精准把控目标,提升练习的效度;真实呈现原点,提高练习的准度;关注系统和结构,挖掘练习的深度;联系真实生活,增添练习的活度。在组织时,要创设个体习得空间,确保思维顺畅闭环;推进结构化对话,确保思维深度触发;实施嵌入式评价,确保思维成功进阶。
期刊
针对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实际运用问题,以观山湖区干井棚户区改造项目-(1#住宅)作为案例工程。首先,概述绿色建筑理念在此类建筑中的运用背景;其次,对案例工程的基本情况和设计范围进行分析;最后,在结合案例工程的基础上,提出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实际运用要点,旨在促进建筑行业走向绿色化发展。
期刊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探讨体育运动对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效果,为今后体育运动和特殊儿童社交行为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体育运动干预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使用Review Manger5.4版本对文献结果指标进行处理和分析。两位评审员运用P
会议
目的 探究专人饮食管理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肝病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 n,Hb)、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FERR)水平和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MHD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系统随机法分为
期刊
MBTI测试可以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作为一种能帮助用户快速获得自我认知的工具,MBTI测试在短时间内迅速火爆。笔者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分析MBTI测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揭示其背后的心理动因。MBTI测试风靡一时之余,也暴露了因过度标签化所产生的刻板印象、青年群体的身份焦虑等负面问题。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MBTI测试,以动态的视角审视自我,拓宽自我了解渠道,完善自我认知。
期刊
目的:分析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0年01月—2020年12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AGR水平波动于0.41~3.26之间,根据AGR中位数(1.21)将患者分为高AGR组(n=162)和低AGR组(n=158),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匹配分为高AGR组和低AGR组各94例,分析患者死亡原因,采用Kapl
期刊
从文化语用学视角出发,以网络媒介中的女性指示语为例,可探讨网络空间中的女性镜像如何反鉴意识形态在不同文化信息层面所面临的立体式解构境遇。结果发现:就表层文化信息而言,女性指示语表现出能指膨胀特点,这揭示了意识形态属性开始从绝对确定性走向相对不确定性;就深层文化信息来讲,女性指示语表现出语言暴力倾向,这表明意识形态监测要求从一元的语义分析走向多元的语用解构;就核心文化信息来看,女性指示语表现出语用期
期刊
在高复合的城市空间中,如何在满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最大化发挥城市绿地对身心健康促进作用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同时也是绿地对身心健康研究领域中评估绿地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梳理了最新文献中的重要发现,总结了直接、间接、感知3条生物多样性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路径,以及生物多样性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变量和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关注环境健康、动物健康和
会议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转型中,《走向未来》丛书充当并占据了独特的位置,其独特性表现在问题意识、现实针对性和过渡性的结合,这使得这一丛书更多具有思想史的价值。其试图在思想解放的层面上沟通文学和社会科学,并通过建构知识的崇高主体,以把启蒙的主体从作家身上转移到社会科学家身上。但也正是这种问题意识,使得《走向未来》丛书所开启的科学启蒙有被窄化的倾向。当启蒙在某种程度上被等同于问题提出的时候,这时的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