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来源 :山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炉上酒壶已沸
  桌上的两个酒杯业已斟满
  你一如往常,梳洗,画眉
  而后起身向外
  深秋的旷野雾霭低垂
  芦苇撒满了白霜
  水面再没有起半点波纹
  只有沙洲上成双的鸟儿
  時而飞翔,时而停息
  你深邃的眼眸凝望远方
  望向那写在纸上的誓言和归期
  冬去春来,已记不起
  重复着的是多少个遥遥无期的等待
  黄昏又至,沙洲上的鸟儿双双飞回
  你凄然转身,身后的小屋只容得下
  曾经的晨昏
  一个女子喜怒哀乐的小情绪
  以及这些年来滋长的哀伤
  你瑟缩着身躯回到火炉旁
  把两杯合而为一一口饮尽
  像一段遥遥无期凄风苦雨的情缘
  终于有了结局
其他文献
皈 依  像海,本具自足,却生而孤独  在孤独里起舞  默许  一个宇宙无中生有  在抽离疼痛之间  学会了和自己握手言和  相濡以沫  不再幻象丛生  不再爱恨交集  尘埃  在存在之外落定  空  风把我吹进自己的身体  像一粒词语  急切寻找表达的出口  像一张纸  被风追着  栽了几个跟头  弄不清背后的事物  有些时候  命運固定一种模式  风也无奈  如果风声继续 请不要告诉黄昏  我
期刊
净罪颂  笑不是突然笑不出来的,  而是被哭,哭丑了。  绝望不是突然恶化的,  它装在胶囊里,像小剂量的解药。  一个人不是突然死去的,  而是一边忍着不死,一边一寸寸地死。  一个人要到很晚很晚的时候,  才肯脱下满是刀痕的身体,  用火焰搓洗灵魂。  亡灵书  为了黄昏时  在门前的雪地上留下熟悉的脚印  为了在风雪夜里  听到某人犹豫的敲门声  为了桌面上吃剩的面包被吃掉  我写下这亡灵书
期刊
在故乡所有的吃食中,我最惦记的,是故乡冬日的青菜。  故乡在江南,江河湖鲜,时令疏菜,名动天下者颇多,按说,怎么也轮不到一棵不起眼的冬日青菜让我念兹在兹,从前的美食名家如倪云林李渔袁枚等,更不会将这样一棵青菜放在眼里。  但我惦记冬日故乡的那棵青菜。  客寓北京三十六年了,每到深秋霜降,我总是会不争气地想念故乡的青菜,而且年岁愈长,念想越深。  1  故乡有两季青菜,一种是夏季青菜,就是如今流行的
期刊
1  父亲在家门前的清岩坎下种了很多树,我不知是何树。后听父亲说,这是水白杨,耐活,随便插在泥土里,它自己就茁壮成长起来了。  的确,成排的水白杨没过几年就长得丰茂起来了,生出的嫩叶绿油油真如打了油一般,我们都很欢喜。问父亲这水白杨有什么用,父亲顿了一下,笑道,这水白杨嘛——可以躲阴凉,可以占地。这占地一说与开荒性质一样。这样,我家门前的地突然之间就宽了起来,似乎清岩坎下的那条河道都是我家的了,任
期刊
1976年,茅台酒厂的“红粮窖酒”产品更名为“贵州大曲”;也是这一年,我出生在赤水河畔一个偏远穷的小山村,一路听着贵州大曲的故事快乐成长。  1976年渐行渐远,2019年的时代大潮如期而至,我和“贵州大曲”历经43个春秋后有缘相聚在中国酒都——茅台。回顾儿时的记忆和贵州大曲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的小山村,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遗失的是时间,牵挂已成永恒,这大概就是人们
期刊
大豆,学名又叫豆菽。它作为一种极为平常的油料作物,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用于生豆芽,或磨成浆,或制作成豆腐,从而再衍生出各种豆制品,真是不一而足。  在乡间长大,对于一棵棵豆苗的记忆格外深刻。把豆种点播到地里之后,隔上三五天,一棵棵幼小的豆苗便顶着土层破土而出。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啊?它稚嫩、柔软,却有着一股子拼劲,像乡村里的野孩子。  而对于黄豆的记忆,可以追溯得很远。在故乡,那些个豆荚成熟的
期刊
贵州大曲,夺眶而出的酱香记忆  那些多按捺不住的酱香  为什么沁溢夺眶而出的味道  还是一两碟小菜,一两盅小酒  还是父亲讲的那一段八十年代的故事,循环往返  只是他已越发苍老,那种挥之不去的记忆  越来越醇厚,如他故事中永远的主角  ——红粮窖酒。那时,母亲经营的一爿百货店  在改革的春风里,和她一樣鲜活、年轻  只有父亲从公社里带回来的人  母亲才舍得从货架上拿下一瓶红粮窖酒  一屋的酱香,让
期刊
在我的记忆里,手撕腊肉时,是有声音的。  灶膛里燃着青杠柴,火苗从锅沿蹿上来,锅里早已欢腾一片。腊肉被切成两三寸一截,在沸水中“扑扑”跳动。眼看火侯差不多了,母亲用筷子插进腊肉,把肉块叉起来,放进大碗里,摆在小方桌上,香气在屋里瞬间蔓延开来。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腊肉,急切地撕开,暗红的肉块在双手之间,立即分成不规则的小块。久经熏烤的腊肉,在撕扯之下,发出“咝咝”的分裂声。而我们的喉咙里,“咕咕”
期刊
第一次去他家,迎接我的阵仗,是十几口人忙着为一场见面,准备一种不朽的味道。三十年来,我一直都觉得,那是我命里的亲人们举办的一场仪式。不是仪式还能是什么?  桌子上的锑盆里有大半盆米粒,茶几上的瓷盆里有切好的火腿丁,铁炉子边的长板凳上是半盆豌豆粒和半盆茴香菜,地上,随处是豌豆壳跟茴香菜杆。他母亲在剥围腰里的豌豆,他大姐二姐在厨房熬大骨汤,准备晚上的伙食,他哥他姐夫在院子里劈柴生火,他父亲端着茶杯,显
期刊
一  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个颇有争议的皇帝。  后世谈论历史人物,但凡说有争议,往往代表他在正史上声誉不佳。朱厚照已不仅是声誉不佳,简直成了国家公敌,被后世树为昏君典型。他好玩,建立豹房,肆为淫乐;又尚武,曾与猛虎搏斗,又曾溜出关外,亲自调兵对抗鞑靼;他还给自己上封号,封自己为大将军、大庆法王;种种荒唐行为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不符合传统文化对帝王的要求,因此被掌握话语权的文官集团视为昏君是理所当然之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