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北的树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sansa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一天清晨里
  看着他时
  光穿过树叶的缝隙
  在路面上影射出千千光景
  随着清风跳动
  带来青草和泥土的欢呼
  午时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他變得深沉了
  无言且自主地耸立着
  这和南方的他大不相同
  他不会躬身了
  就连枝条也是一样
  他什么时候变了?
  黄昏时刻
  他怒吼起来
  声势浩大但又略显老迈
  他说我想动一动 只是动一动
  哪怕是生命的代价
  太阳沉默地落山了
  皎月望着繁星
  他望着看不见的云
  没有谁听到了他的声音
  他慢慢地睡着了
  复始而周
  他是一棵柳树
  毕竟谁都不曾想过 知晓过
  柳树他自己的想法和自由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广大教师转变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在发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凸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方面作出了努力,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新课改以来的这些年来看,现今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忽视语言学习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针对以往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指出的一条更符合语言能力培养规律的科学途径
期刊
当代书法教育大多被称为书法专业。书法专业以技法为主,不同于书法学,书法学是一种统一的综合性概念。由于之前学科建设混乱、课程设置约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书法专业忽视了古代书法教育的丰富内涵与专业的广泛性。因此,要想发展书法这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人们需要重新定义现在的书法专业学科,同文学、艺术学一样,将其建设为教育门类中多重文化内涵交叠的学科,让书法不依附于其他学科,成为一个兼具文学与文化等多重
期刊
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为传承发扬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笔者通过组织中学民间美术社团活动,尝试将中华传统民间节日融入社团教学,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做出实践创新。  党的十九次全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但现今民间传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也对多媒体教学提出了要求。因此,广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声、像方面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立体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时代不断发展,现阶段,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于以往。身处信息化社会,现在的小学生在电子产品环境中成长,会更乐于接受声像并存的事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
期刊
随着汉语地位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预科生也越来越多。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课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文化课的内容,最后对文化课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留学生预科汉语教学是阶段性的强化性教学。2009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教外来[2009]20号)。《通知》规定,所有参加预科教育的留学生的培养总目标是
期刊
2014年3月26日,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该文件提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
期刊
国学各个流派都提倡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都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国学的用处正如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袁行霈所说“无用之大用”,不会像技艺似的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是精神食粮。《弟子规》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们要讲求孝道、仁爱、信用。《大学》中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格物、致知
期刊
展示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当前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均不能满足行业的现实需求。本文从展示设计课程建设的背景入手,根据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和展示设计的课程特点,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以期为展示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涵盖大规模会展展览与小空间
期刊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在春秋时期以文字形式被记载在古书中。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本理念是2003年提出的,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现如今,以人为本理念涉及国人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它与教师教学也密切相关。教育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教育先进,国家就会进步。自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后,以人为本就成为我国教育的指向针,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含义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
期刊
随着互联网时代进入白热化阶段,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概念不再固化于原有的功能上,而对其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广泛的认识和应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趋势,纷至沓来。同样,“互联网+艺术教育”也在各类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集合和构建下应运而生,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多元、多层次以及更有针对性的高品质教育服务。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重视艺术教育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西周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