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教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在春秋时期以文字形式被记载在古书中。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本理念是2003年提出的,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现如今,以人为本理念涉及国人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它与教师教学也密切相关。教育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教育先进,国家就会进步。自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后,以人为本就成为我国教育的指向针,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含义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下教师教学的策略和不同阶段教师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一、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人,进而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探索教育是怎样影响受教育者生活的。1987年,我国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现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已经延伸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学生为本;学生大计,学习为本”。这里面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人,所以“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指受教育者,也应包含教育者。一个教学活动既不能离开受教育者,也不能离开教育者。从受教育者方面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三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教育者方面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千篇一律,促进教育者的个人专业发展,以实现其价值。
  二、提出以人为本教育观的重要性
  在没有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之前,许多地区、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活动过于死板,缺乏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这种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看重知识的积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三是师生关系不平等,会出现“唯师是从”的现象,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局限,时间久了,学生就不会主动地学习,只会被动地接受,没有了创造性。现在出现一个奇怪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下降,提问题的能力也在下降。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但是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连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没有创新精神。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要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教师教学的策略
  (一)思想上做到以人为本
  做事情的第一步就是思想。只有转变思想,行动才会发生改变。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它是教学活动的指向针。当教师在观念上做到以人为本后,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以人为本,教学活动也会以学生为本。假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没有以人为本,没有向这个方向靠近,那么怎么要求他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呢?
  (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并不是木偶,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传统的教学限制了他们的想象,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来学习。要想做到以人为本,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他们为主体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热爱学习,更好地接受指导,不断发挥自己的能力。美国教育家多尔认为,教师的角色就是“平等中的首席”。“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首席”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当前,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发展学生个性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不可能通过教育把他们打造成一样的人。因为育人并非制器,教育不可能像工厂生产器具一样,可以生產出完全相同的东西。教师要按照学生独有的个性因材施教,使其成为有用的人。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充分锻炼学生。
  (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只要有事物存在,人们就会区分出他们的不同。对于同样功能的事物,人们会进行比较,这样就会出现排名。由于每个人的基础、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不同,班级中就会出现优等生与差等生。但是,优与差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差等生并不是所有能力都比较弱,只是成绩比优等生差一些。新时代,教师不能只看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优与差,要综合评价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四、不同阶段教师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不同时期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只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才能使他们成才。
  小学是学习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心智未成熟的特点。小学生被比作初升的太阳,也说明这一时期是他们学习、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像幼儿时期那样以玩为主,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良好开端。高年级要进行能力锻炼,教师可以组织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手工艺品,然后到街上或公园售卖,得到的钱由他们自己支配。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初中起到一个类似桥梁的作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逐渐进入青春期,开始厌倦家长和教师的约束和管教。他们渴望被当作大人来对待,希望得到肯定和尊重。这时,教师需要重视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高中可以说是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心智更加成熟,有相对健全的认知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并没有完全成熟,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给予他们认可和鼓励。因为高考在即,他们的压力是巨大的,所以教师不应过分给学生施加压力。
  要实现以人为本,学校就要把人的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应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做到因材施教。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徐媛(1994-),女,河北新乐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生物)。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识字量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其不仅关系着后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加强对识字教学的重视。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能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对于听说方面的学习来说,由于小学生
期刊
文学赏析能力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但是,高职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外在表现为文学素养较低、文学赏析缺乏主观能动性。笔者就文学赏析能力的意义、教学创新及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提高高职学生文学赏析能力的探讨。  一、文学赏析课的重要意义  文学欣赏,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读者可以通过解读凝聚了作者所思、所感并体现时代特征的作品,对文本中的形象、环境、人格品质等通过自己的加工、回炉,获得情感和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广大教师转变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在发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凸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方面作出了努力,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新课改以来的这些年来看,现今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忽视语言学习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针对以往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指出的一条更符合语言能力培养规律的科学途径
期刊
当代书法教育大多被称为书法专业。书法专业以技法为主,不同于书法学,书法学是一种统一的综合性概念。由于之前学科建设混乱、课程设置约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书法专业忽视了古代书法教育的丰富内涵与专业的广泛性。因此,要想发展书法这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人们需要重新定义现在的书法专业学科,同文学、艺术学一样,将其建设为教育门类中多重文化内涵交叠的学科,让书法不依附于其他学科,成为一个兼具文学与文化等多重
期刊
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为传承发扬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笔者通过组织中学民间美术社团活动,尝试将中华传统民间节日融入社团教学,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做出实践创新。  党的十九次全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但现今民间传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也对多媒体教学提出了要求。因此,广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声、像方面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立体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时代不断发展,现阶段,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于以往。身处信息化社会,现在的小学生在电子产品环境中成长,会更乐于接受声像并存的事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
期刊
随着汉语地位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预科生也越来越多。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课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文化课的内容,最后对文化课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留学生预科汉语教学是阶段性的强化性教学。2009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教外来[2009]20号)。《通知》规定,所有参加预科教育的留学生的培养总目标是
期刊
2014年3月26日,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该文件提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
期刊
国学各个流派都提倡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都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国学的用处正如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袁行霈所说“无用之大用”,不会像技艺似的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是精神食粮。《弟子规》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们要讲求孝道、仁爱、信用。《大学》中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格物、致知
期刊
展示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当前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均不能满足行业的现实需求。本文从展示设计课程建设的背景入手,根据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和展示设计的课程特点,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以期为展示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涵盖大规模会展展览与小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