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体育兴趣与主体性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 主体地位 体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09-02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对教学主体的定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由于存在着看法和观点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就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虽然当前我们的体育教学理念向前迈进一大步,但教学实践却远远落后于教学理念。体育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到底怎样来定位?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如何培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和分析:
  一、体育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主体性发展与演变
  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与演变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体育教育也是如此,它是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之相适应变化的,那与之相适应的课堂主体也发生多次演变;每一次的演变都更向有利于学生一方发展,并使体育教育教学更加完善。
  1.1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时代
  这种时期是受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所禁锢;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往往只评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能力、教学设计与步骤、示范与讲解情况等等;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测量一下其心率情况和学生练习的密度而已,只是强调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强调学生“跟我做”就可以了,完全忽视了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程度,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忽视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心理和生理的承受能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等。这种课充其量只是教师教学技巧的体现,这样的课教师才是真正的主体。
  1.2教师从主体向主导转化的教学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不能适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改变课堂的主体地位已经刻不容缓,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推新,教师在课堂的作用由单一的唱“独角戏”向以引导和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主,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技能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就逐渐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由主体逐渐转化为主导作用。
  1.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时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才是最终受益者。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现有的课堂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等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辨证关系
  学校体育教育向前发展是紧随社会的发展,并具有前瞻性,也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学生在体育实践课如何能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如何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等等方面,这都是教师在一节课中如何贯穿和引导的问题;因此,在一节体育实践课中,根据课的任务和学习要求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在某一时间段内谁是主体,这就是说在体育实践课中看教师和学生谁在某一时间段内占主导地位,那这一时间段内谁就是主体;只有我们分清主体地位的主体性,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才能体现出体育课的独特性,才能推动教师和学生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所以说,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主体性是对立统一的。
  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主体性的对立性。我们知道在一节体育实践课内,教师和学生分别担当课的主体,只不过轻重不同而已,客体只是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因此,客体和主体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存在着对立性。作为教师如果在教授某一技术动作时,他必须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这时就是起主要作用,就是课的主体,而学生就是客体,随着课的深入主客体就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但课堂教学要求就是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又把教师和学生推到矛盾的对立面,这种对立面就给教师带来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能充分利用这种对立性来调整和改进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的任务、教学理念等等方面,从而更加能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的形式上,可以按相同水平分组,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可以相对稳定,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中学阶段可以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课外体育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课外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应由学生自己决定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时间和负责人,教师应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或兴趣小组进行指导。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计划安排上课的机械做法。在学习一项内容时,如有的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该内容的动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其他动作,或让其协助教师指导别的同学练习,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我们在研究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主体性时,主要是分清教师和学生在各自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教师要掌握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任务等,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正>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有力的宏观调控下,扩大并巩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建材工业在宏观经济向好趋势的带动下,生产及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出口
一  新学期,在八(2)班实习的那个很帅的语文老师走了,换了个40多岁戴眼镜的田老师当班主任。  坐后排的哥们,心里暗暗高兴:这“瓶底”好厚!坐后排就成了一个自由王国!  星期一下午第二节课是田老师的语文课,他说要检查作文。说是检查作文,不过是念作文而已,就是当堂点同学站起来念自己的作文稿。擅长写作的同学,当然愿意念,因为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文采;作文不好的谁也不想被点到,怕念出来让人笑话。  胡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