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相对分离,所以,教师的领导能力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得不到充分的激发,导致了学习低效。魔灯(Moodle)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管理系统(LMS),在原有课例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教学设计元素,为用户构建了一个模块化的动态交互的学习环境,在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同时,把管理的权利还给了教师,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领式的学习。本文就以学习动机激发策略为指导,探讨
魔灯活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与活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明确学习目标,构建框架图
学习目标的呈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主次,还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关注利于达到目标的活动,从而增强学习责任感,避免盲目学习。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的表述应该确切明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要使目标不产生歧义,就要尽量使用一些可测量的词语,比如要用“以中学某一课文为例,独立设计一门基于魔灯平台的网络课程”这样的表述,而不是“掌握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因为这样的量化是模糊的,我们很难衡量到底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掌握。
Witkin认为,场依赖型学生喜欢在学习之初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偏爱从整体到部分的学习程序。而场独立型学生则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从细节出发,逐步在脑中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我国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场依赖型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课程前就给出本章节的导航框架图,对大部分的学习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对于独立型的学生而言,可以选择跳过框架图,直接进入具体知识点的学习。笔者设计了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题的网络课程导航框架图,如图所示。
2.相信学生的能力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只有学生感到被尊重、被信任、被欣赏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选择或自主决定学习进程的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例如:在魔灯网络课程学习前,可以设计一个投票模块来让学生测定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以此为根据,选择适合自身现有知识基础的活动。这样的设计很人性化,尊重学生,赋予自我决定的权利,相信学生能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来完成学习任务。自由的空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感和动机,同时,带来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而自我调节是一个不断自我肯定的循环系统,并相应带来理解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功能的螺旋上升。
3.激发学习兴趣,设计与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活动
高质量的学习,是建立在师生双方都有共同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自定目标最有发言权。因此,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目标以及教师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
教师选择哪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值得商讨的,而教师多年的工作经验能帮助学生把兴趣、个人目标和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主题活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化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新知,提升技能。《沙漠求生记》就是自然课上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假如在课上教师要教授学生一些野外求生的法则,按传统办法是把法则按言语信息的方式顺序呈现出来,学生记忆的条目肯定有限。在魔灯平台上,教师则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知识,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教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置身于烈日炎炎的撒哈拉大沙漠中,情况十分危急,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或在聊天室里和同伴一起商量出对策,之后再和专家的意见进行对比,若要看自己或小组的对策与标准答案之间的相似度,检测自我求生能力,那就到排序工具的网站上(www.intel.com/education/visualranking)进行验证。相信经过这种方式呈现信息时代特定的生活经验,并与同伴进行头脑风暴,学生会记得更牢,体会得更深。我们也看到,在学习中适当加入一些刺激因素,可以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
4.遵循难度适中和活动多样化的原则
期望值理论的模式是:激发力量=期望×价值。学生对任务的预期要求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太高难度的任务,超出学生能力与努力范围,激励作用为零。不需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学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也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动机,挖掘潜能的作用。前面提到的用“投票”的方式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就是在满足学生自我需要的同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能力水平的任务去完成。教师还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分层次的任务供学生选择学习,我们可以提供选做活动并限定必做活动,避免有些学生偷懒或自信不足而只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
5.创造公平、合作、积极的情感支持氛围
教师要鼓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合作性而非竞争性的小组目标;指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收获与体验、团队精神、交流技巧和自我欣赏上;鼓励个人进行学习前后对照和绝对评价,不要过分强调与他人的比较;鼓励同伴互助、发挥自己所长,为小组的成就作贡献。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交互以维持长期的动机;给他们自我组织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聊天室、讨论区都是提供师生自由交流的模块。聊天室支持在线的文本交互,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加入表情、链接网页等。讨论区有好几种分类:教师论坛、课程新闻、公众论坛和用户论坛,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同时,讨论的信息都有历史记录,方便以后查询。
6.评价与反馈
教师给予学生及时、准确、全面的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提升其反思能力。这里所要求的反馈,要能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兴趣、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认知结构、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测验、问卷和作业正是用武之地。
测验用于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时间限定,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测验的题目类型,有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判断题、匹配题、简答题、数字题、填空题和随机问答。测验题目以及题目的备选答案会随机出现,以防止学生投机取巧死记答案。并且,学生只有在进行了正确的解答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测验有评分功能,设置等级制、分数制或者教师自定的方式。
作业可以用于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中。作业以邮件形式提交,通过设置截止日期,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候。迟交作业也是允许的,但迟交的次数会被记录起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进度跟踪和管理。反馈信息随着作业发送给学生,教师在评写意见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结性的问卷可以作为测验的辅助,可以用来调查学习态度和情感回馈。一般,及时的反馈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灵敏度,而延迟的反馈则会降低学生的行为水平。
魔灯中活动模块的设计模式
按照学习时间段,我们归纳出各模块设计序列,如对照表所示,仅作为一般性的应用模式。
本文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为主线,简要介绍了魔灯的活动模块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希望一线教师能结合本班级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这个学习管理系统。魔灯的主旨就是按照需要与个人习惯自由组合活动,结合学生个人目标和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创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具有良好情感支持的学习共同体。此外,Blog模块可以帮助学生,用学习叙事的形式,把自身的学习体验写成日记,与同伴交流心得。并且,它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各阶段的进展。
魔灯活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与活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明确学习目标,构建框架图
学习目标的呈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主次,还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关注利于达到目标的活动,从而增强学习责任感,避免盲目学习。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的表述应该确切明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要使目标不产生歧义,就要尽量使用一些可测量的词语,比如要用“以中学某一课文为例,独立设计一门基于魔灯平台的网络课程”这样的表述,而不是“掌握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因为这样的量化是模糊的,我们很难衡量到底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掌握。
Witkin认为,场依赖型学生喜欢在学习之初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偏爱从整体到部分的学习程序。而场独立型学生则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从细节出发,逐步在脑中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我国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场依赖型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课程前就给出本章节的导航框架图,对大部分的学习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对于独立型的学生而言,可以选择跳过框架图,直接进入具体知识点的学习。笔者设计了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题的网络课程导航框架图,如图所示。
2.相信学生的能力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只有学生感到被尊重、被信任、被欣赏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选择或自主决定学习进程的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例如:在魔灯网络课程学习前,可以设计一个投票模块来让学生测定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以此为根据,选择适合自身现有知识基础的活动。这样的设计很人性化,尊重学生,赋予自我决定的权利,相信学生能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来完成学习任务。自由的空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感和动机,同时,带来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而自我调节是一个不断自我肯定的循环系统,并相应带来理解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功能的螺旋上升。

3.激发学习兴趣,设计与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活动
高质量的学习,是建立在师生双方都有共同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自定目标最有发言权。因此,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目标以及教师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
教师选择哪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值得商讨的,而教师多年的工作经验能帮助学生把兴趣、个人目标和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主题活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化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新知,提升技能。《沙漠求生记》就是自然课上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假如在课上教师要教授学生一些野外求生的法则,按传统办法是把法则按言语信息的方式顺序呈现出来,学生记忆的条目肯定有限。在魔灯平台上,教师则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知识,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教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置身于烈日炎炎的撒哈拉大沙漠中,情况十分危急,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或在聊天室里和同伴一起商量出对策,之后再和专家的意见进行对比,若要看自己或小组的对策与标准答案之间的相似度,检测自我求生能力,那就到排序工具的网站上(www.intel.com/education/visualranking)进行验证。相信经过这种方式呈现信息时代特定的生活经验,并与同伴进行头脑风暴,学生会记得更牢,体会得更深。我们也看到,在学习中适当加入一些刺激因素,可以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
4.遵循难度适中和活动多样化的原则
期望值理论的模式是:激发力量=期望×价值。学生对任务的预期要求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太高难度的任务,超出学生能力与努力范围,激励作用为零。不需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学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也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动机,挖掘潜能的作用。前面提到的用“投票”的方式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就是在满足学生自我需要的同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能力水平的任务去完成。教师还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分层次的任务供学生选择学习,我们可以提供选做活动并限定必做活动,避免有些学生偷懒或自信不足而只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
5.创造公平、合作、积极的情感支持氛围
教师要鼓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合作性而非竞争性的小组目标;指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收获与体验、团队精神、交流技巧和自我欣赏上;鼓励个人进行学习前后对照和绝对评价,不要过分强调与他人的比较;鼓励同伴互助、发挥自己所长,为小组的成就作贡献。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交互以维持长期的动机;给他们自我组织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聊天室、讨论区都是提供师生自由交流的模块。聊天室支持在线的文本交互,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加入表情、链接网页等。讨论区有好几种分类:教师论坛、课程新闻、公众论坛和用户论坛,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同时,讨论的信息都有历史记录,方便以后查询。
6.评价与反馈
教师给予学生及时、准确、全面的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提升其反思能力。这里所要求的反馈,要能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兴趣、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认知结构、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测验、问卷和作业正是用武之地。

测验用于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时间限定,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测验的题目类型,有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判断题、匹配题、简答题、数字题、填空题和随机问答。测验题目以及题目的备选答案会随机出现,以防止学生投机取巧死记答案。并且,学生只有在进行了正确的解答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测验有评分功能,设置等级制、分数制或者教师自定的方式。
作业可以用于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中。作业以邮件形式提交,通过设置截止日期,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候。迟交作业也是允许的,但迟交的次数会被记录起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进度跟踪和管理。反馈信息随着作业发送给学生,教师在评写意见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结性的问卷可以作为测验的辅助,可以用来调查学习态度和情感回馈。一般,及时的反馈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灵敏度,而延迟的反馈则会降低学生的行为水平。
魔灯中活动模块的设计模式
按照学习时间段,我们归纳出各模块设计序列,如对照表所示,仅作为一般性的应用模式。
本文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为主线,简要介绍了魔灯的活动模块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希望一线教师能结合本班级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这个学习管理系统。魔灯的主旨就是按照需要与个人习惯自由组合活动,结合学生个人目标和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创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具有良好情感支持的学习共同体。此外,Blog模块可以帮助学生,用学习叙事的形式,把自身的学习体验写成日记,与同伴交流心得。并且,它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各阶段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