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诗的“闽东之光”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66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山面海的闽东地区真是一方盛产诗人的神奇热土。福建当代诗歌的“教父”级人物、已故老诗人蔡其矫先生曾借鉴评论家蓝棣之论述当代汉语诗歌写作场域构成的观点,把福建当代诗歌写作的话语版图,描述为一个“小金三角”结构,而闽东正是其中与福州、闽南并举的重要一翼。关注福建当代诗歌的读者不难发现,从50后到00后,不同代际的福建诗人群体中都不乏闽东诗人的活跃身影。笔者在这里谈论的三位诗人哈雷、曾章团、叶传杰,都来自闽东地区,在年龄层次上又分别属于50后、60后和70后。他们的诗各具个性,又因某种相近的话语气质形成一股抒情的合力,因而有了这部诗合集《东去来》(海峡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毋庸置疑,这部诗合集为闽东诗歌乃至为福建当代诗歌的艺术实践,贡献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哈雷:
  在南半球拓展现代汉诗的话语疆域
  哈雷的诗歌写作起步很早,在福建当代诗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他那堪称大胆而又富有想象力的爱情诗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得到了著名评论家孙绍振先生的充分肯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哈雷的诗歌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曾搁笔了十四年之久。不过,21世纪之初,哈雷强势重返诗坛,成为坊间所谓“新归来诗群”的重要一员。值得注意的是,回归诗歌写作的哈雷,并未满足于在原有抒情话语方式上原地踏步,而是十分自觉地寻求诗艺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的努力,在哈雷近年异域题材的诗歌写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哈雷移居新西兰之后的诗歌写作,可以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达空间。在哈雷近几年的诗中,新西兰作为一个异域空间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概念,更是一处为作者注入巨大能量的指向精神性和心灵性存在的特殊场域,它并未被诗人视为难以适应的“异乡”,而是被诗人经由现代汉诗的语言之途,内化成另一处通往自然和诗歌的“原乡”。正如诗人在《日光之城》一诗中所写的,“在清高的秋野上/我加入百子莲的队伍/现在我和时代保持着距离,远离浮华的大陆/还有那些为贸易争吵的人群/我也会像果实垂下头那样对土地说/我要做自然真实的朋友/和诗歌永久的爱人。”诗人试图逃离的是当下无所不在的网络泡沫和喧嚣话语,不断地寻求内心的沉潜与宁静,进而重新体认现代汉诗表达时代经验的新的可能:“我这个被诗用旧的男人,在黑暗中醒着/整夜辨认北岸上空的星宿/哪一颗属于你,哪一颗属于你的孩子/而星河巨大的谜团,旋转了起来/像你冲泡的咖啡,把爱情苦涩的美重新释放//今夜写诗,我要穿过层层浓重的谜团/穿过那些把我们分开的东西/穿过再次把我磨损的词语/给你写诗。”毋庸置疑,哈雷尽管身居海外,却十分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位诗人在当下的艰难境遇,并且顯露了一种“舍我其谁”的决绝姿态与探索勇气。有鉴于此,这首诗结尾部分的“你”所指代的对象,读者完全可以将之理解为我们伟大的母语——汉语。在遥远的南半球大地上,诗人以其优秀的诗歌文本,执着而努力地为现代汉诗拓展着话语的疆域。
  哈雷近几年的诗歌写作,一方面在语言风格上显得越发从容和自由,另一方面在表达主题上对自我形象做了一种全新的反思性的塑造,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极大的诗歌话语张力。譬如诗人在《蜗居者说》一诗里写道:“我作茧自缚的生活告诉我/我只是时间空隙中/一只挤进红酒瓶子里的甲虫,偶尔爬出/在桑叶和柠檬树之间/穿行。但我却有帝王的思想。”与卡夫卡小说中那只厌世无为的甲虫不同,诗人让这只甲虫以帝王的姿态居高临下地与这个世界相遇,但最终也难逃虚无的命运:“饱览美景,清空海岸和空旷草地上的人群/——一个人的江山如此多娇/我朝天空仰起了脸,却听到风在说/那是云/也是虚无……”这种虚无感与孤独感,我们在《一朵凝视的花》《激流岛》《在南十字星下,诗歌就是一个人的萤火虫洞》等诗中也都可以充分地领会到。
  曾章团:以诗歌映照“杯子里的云”
  闽地山清水秀,盛产各种名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正山小种、白牡丹、寿眉、茉莉花茶,等等,无不名闻遐迩,香飘四海。诗人曾章团深谙茶道,具备很高的茶文化造诣。他近年的诗歌写作多与茶文化意象相关。在这些诗作里,现代汉诗的想象话语与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意象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构成一道独特的诗歌文本景观。
  在曾章团笔下,往往有一个超然出世而又拥有一种强大精神力量的爱茶人形象:“爱茶的人/坐在晚秋的风声里/花上一生的时间/喝完一泡大红袍/在一杯茶里/一座山的身影/因此荡气回肠”(《岩岩有茶》),在一个极富仪式感的场景中,抒情主体与一杯茶及其背后的深厚意蕴猝然相遇,既获得了一种加持,也实现了一种超越。在诗人看来,茶文化的这种加持与超越有时还具有某种救赎的意义:“时间垒起的茶/重峦叠嶂,山山而川/茶汤中的生死/一生的努力/把芬芳重新咀嚼一遍/拧干丝丝的苦涩/旧日子一片一片挂起来/像一匹绸缎/包扎住我身体的暗伤”(《老茶》)。上述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出现的“一生”一词,都暗示了抒情主体与茶文化的相遇,不是短暂的、偶然的,而是一辈子的功课与修行。
  曾章团的不少诗作直接以某一种名茶为题,但并不满足于描述其外部形态特征,而是对之做一种自我观照,挖掘出某种深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譬如写铁观音,作者发出如此慨叹:“整个下午,我坐在水泥丛林中/每一口清茶,都有兰香回归血脉/每一次冲泡,都能看见/白马弯弓的身影/正带着南方的春水和秋香/回到安溪”(《安溪铁观音》),这里既描述了铁观音作为一种名茶的物理特征,更道出其与抒情主体相契合的精神特质。而在《铁罗汉》一诗里,作者更是直接把铁罗汉这一名茶作为自我形象的象征:“有时候面对一杯茶/就能看见自己/风穿过松林/内心所有的坚硬/都将从叶脉涓涓流出/在岩石下堆积起来/化成梦里溪流的叮嘱”,刚柔相济的主体精神追求,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呈现。再如《白毫银针》一诗,诗人不仅别出心裁地把这种茶叶与中国画和书法联系在一起,还把茶香和茶味想象成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宋朝的瘦金体/纷纷落进玻璃壶中/舞出一幅淡雅的国画/色白如银的芽/挺立沸水中/每细心一次就大胆回甘一回//杯子里的云/淡去了一生的味道/杏黄的茶汤/让我找到了陆羽沉浮的秘密”。
其他文献
他没有安逸的生存空间  黑暗不只因为横亘三座大山  阴影并没有光照的另一面  乌云浓霾沉沉笼罩  漆黑世界嗜血窒息  身边人们苟延残喘屈辱夭折  振臂疾呼唤醒同胞  他怒目圆睁点燃火炬  他没有强力的开路工具  崎岖泥泞满布荆棘  每一次探步刺割身躯  每一次挫折磨损元气  然而燎原之势的火焰熊熊  镰刀和锤头小米加步枪  万里长征九死未悔  他抛头颅洒热血开天辟地  他没有厚实的保障资本  建設
一  春风浩荡,吹向山冈,  千万顷松涛回响。  耳畔依稀传来,当年红军  马嘶人叫的呐喊声,  和枪林弹雨中  最后冲锋的号角。  曾记否,秋收起义的  一声霹雳,  三湾改编的彻夜篝火,  以及茨坪根据地  嘹亮的军歌  响彻云霄。  从此,  以农村包围城市,  旌旗猎猎,  红星照耀中国。  重上井冈山,  追随者的足迹,  叩问历史的天空,  也叩醒自由的灵魂。  二  井冈山的映山红,
南湖一叶,银斧金镰  《国际歌》在华夏上空唱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黄洋界缨枪集结,血染的杜鹃花红遍  三湾改编、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党指挥枪,农村包围城市  忠贞英魂坚定光明的理想与信念  金戈铁马  济世的大救星  三山五岳可以判断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再厚的黑暗也遮不住  东方太阳耀眼的光芒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天安门城楼伟人庄严宣告  可上九天揽月
“我们很多员工也许不愿意在该地工作,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若是《反堕胎法》生效,我不认为继续在该地拍摄有任何意义。”这段发言出自华特迪士尼公司CEO鲍勃·艾格。作为创造了许多经典公主形象的迪士尼的CEO,他保护女性平等权益的态度在互联网上已成为一段佳话。  艾格針对的,是美国佐治亚州最近备受争议的“心跳法案”,其内容是只要母体内的胎儿开始有心跳即怀孕约6周后,除非母体遭受生命威胁否则女性不得堕胎
要做到合理膳食,从选购、准备,到烹调、进食等,方方面面都需多留意。  “慧”选食物 吃什么要有计划  在购买食材之前,人们应考虑家庭成员的营养需求和喜好,提前做好一周的家庭膳食计划,进而确定选购食材的种类和数量。选购食材时,要考虑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主食 除了选择常吃的米、面外,还应选择全谷物、杂粮等。  蔬菜 每类蔬菜的营养特点各有千秋,建议深色蔬菜应占到蔬菜总量的一
多少年风雨飘摇  多少年屈辱苦难  多少人的翘首期盼  多少人的深情呼唤  终于  在碧波荡漾的嘉兴湖上  在一叶扁扁的乌篷船里  一道光  一把火  一盏灯  一颗种子  从1921年  蹚过历史的长河  穿透时间的沉淀  洒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浴火,为的是  让那面鲜艳的旗帜猎猎招展  燃烧,为的是  让千千万万同胞齐头并进  那一声声呐喊  我们听见了  那一个个嘱托  我们正在实现  
作家简介  草白,1981年生,现居浙江嘉兴。曾获第25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首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童年不会消失》《少女与永生》,短篇小说集《照见》等。  那年春天,我开始离开村庄去山岭那边游走。在一个叫石马的古村落里,我遇见一条废弃的木船。在我到来之前,它已经结束河上奔波的旅程,搁浅在村庄尽头的浅水塘里,船舱里满是泥浆和陈年落叶,阳光下散发出浓重的泥腥气。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看见船,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仙鹤是神圣、高洁、德行美好的象征,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神鸟,“鹤鸣九天”更成为人间难得听闻的神话天籁。然而在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系的一个高寒山乡中,村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听着黑颈鹤的叫声长大……  冬日大山包:  雪的世界,鹤的天堂  早晨8点从云南省会昆明出发,走昆曲高速公路再转向嵩待高速公路,下午3点左右就到达滇东北最大的城市:昭通。天色尚早,我们一鼓作气向距离城区79千米的大山包黑
大过年的聊“精算”,是否脑残?  是啊,再“抠”不能过年“抠”。已经是惯例,新年不就是“大把银子大把心情”透支的日子,本主笔再委琐,去年焰火爆竹也放掉了三千块,小区里光焰火就甩掉万把元的比比皆是,扯什么穷呢。不怕被说“很假很坦白”吗?  但是,今年的确“很崩溃”。  别说“动不动拿危机说事”,事实上咱目前承受的还只是第一波,最近有央行领导著文称金融危机有可能进入第二波,理由:全球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应
仰光唐人街里过年  原计划2月7日离开仰光,前往缅甸东部掸邦的茵莱湖,而这一天正好是除夕。于是将行程延后一天,准备在仰光吃完年夜饭再上路。仰光是缅甸华人、华侨的聚集地,人数之多仅次于曼德勒。在唐人街里吃年夜饭该别有一番味道吧。  我们一家三口在唐人街十三条的传家宝宾馆订了房间。没想到酒店是华人开的,年轻的老板傅乐清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我提出跟他了解关于仰光和缅甸华人的事儿。他说自己在美国留学了十几